辨別好茶次茶方法,讓你買茶不會再上當

現在市場上的茶葉品種很多,茶葉分好茶次茶,有一些商家以次充好,有一些剛入行的茶友就會上當受騙,為了讓茶友們能買到好茶,今天我帶領茶友們看一下怎麼分辨茶的好與次。

想買到好的茶葉首先我們要知道“四忌”原則

1、忌買“茶名”

當一款茶賣的很好的時候,他的名字太過響亮了,就會在市場上都是這種茶,價格非常低,結果悲劇了。“鐵觀音......”一點也不像,“龍井”居然是條索肥碩、“大紅袍”全是炭火味,稱巖韻......

任何一款茶都有優劣品質之分,畢竟茶名只是代表一類品種、工藝或者單單指某一地方的茶,請茶友切勿貪圖小便宜,浪費錢還和不到好茶。

2、忌買“包裝”

如今包裝比茶葉貴的有很多,其實對於喝茶的茶友來說,只要看到豪華包裝,心裡就應該打個問號,很多“金碧輝煌”“古色古香”的大禮盒,裡面的茶葉其實還不如外包裝值錢呢,只是滿足了送禮人的面子而已,可謂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3、忌買“地名”

旅遊時想買點當地特產,可你知道嗎,到了龍井村買不到真的龍井嗎?到了黃山、廬山、武夷山也不一定能買到真的好茶,這些茶有可能以次充好、價格不實或者衛生情況擔憂。

如果當地有值得信賴的當地人“指路”,也是有可能品味到原生態好茶的。

4、忌買“等級”

等級是有一套嚴格的國家標準。不同的茶類標準不一、等級的高低也有不同的要求,購買前可以稍作了解。

但如今很多神茶,都是超國家標準的,比如極品、上品、頂級等。

辨別好茶次茶方法,讓你買茶不會再上當


如何用望、聞、問、切來挑選好茶呢?

辨別好茶次茶方法,讓你買茶不會再上當

識別幹茶

用賞茶盒來觀察,無賞茶盒可用白瓷盤,觀察茶葉的色澤、外形、均整度等。幹茶包含了茶的原始信息,茶葉的原料、茶葉的加工情況、茶葉的保存情況一覽無餘。

外形均勻一致,色澤油潤,含碎茶和枝梗等雜質多少來評定其品質的優次。也可以從不同茶的獨特外形去辨別他們的品質。

比如龍井是細嫩的芽葉製成的,如果出現了粗老的茶梗,就不太正常,暴露了原料的問題。

比如茶葉上有焦斑、爆點,或是茶葉已經偏離了原本正常的色澤,很有可能是加工有問題。

比如茶葉有明顯黴斑、幹聞也有發黴的味道,肯定就是儲存的問題了,不能再喝。

乾溼聞味

香氣可以分為幹聞、溼聞兩種:幹聞,優質茶葉應無青草氣、異雜味;開泡後溼聞茶湯時,好茶香氣鮮靈、濃厚、無異味。

一泡皆可聞蓋香、湯香,茶涼之後,可聞杯底香和葉底香。細細辨別香氣純度、香氣高低、香氣長短、香氣類型。

度是指香氣是否純淨,有無異雜氣。異雜氣指茶香中不應有除了茶本身氣味的東西,既不是正常工藝的。比如煙氣、焦氣、悶氣、陳氣、黴氣味。

高指茶香的高揚與低沉,高揚的香氣撲鼻而來,而低沉的香氣則偏淡,香氣不明顯【幽幽的蘭花香,凝聚的香氣,屬於高檔香,千萬別誤判】。

長短指氣的持久度,通過悶泡多泡幾泡,如果香氣很快下降,說明持久度不夠,如果多泡後香氣還比較好,說明持久度好,耐泡。

類型是於產地、茶樹原料、茶樹品種、製茶工藝和產地共同決定的,每種茶各有風味。

瞭解信息

選購茶葉時,還應看其正宗產地及對應品種。比如西湖區的“獅峰、龍井村、五雲山、虎跑、梅家塢”產出的龍井茶,為傳統核心產區認,一些名茶的產地,也應該有所瞭解。

西湖龍井——浙江西湖區;

碧螺春——江蘇吳縣太湖的洞庭山;

信陽毛尖——河南信陽車雲山;

君山銀針——湖南嶽陽君山;

黃山毛峰——安徽黃山;

武夷巖茶——福建武夷山;

正山小種——福建武夷山桐木關

祁門紅茶——安徽祁門;

都勻毛尖——貴州都勻;

鐵觀音——福建安溪;

六安瓜片——安徽六安、金寨的齊雲山。

品滋味,看葉底

茶葉的口感要注意把握有無異雜味、鮮度、強度、粗細、厚度、層次、回甘,另外需要對比幾泡茶的濃度、細嫩度、油質感、生津回甘,判斷是否耐泡。

異雜味主要指黴味、焦味和由於殺青或揉捻沒處理好形成的青味。

鮮度是茶的新鮮爽口感,與原料、存儲有關。

強度又叫刺激性,是茶湯內含物質濃度的表現。

粗細指茶湯的口感是粗糙還是細滑。

厚度指茶湯的稠厚感,沒厚度的茶喝起來寡薄,如水一般。

層次指品茶的時候滋味在口腔中呈現的變化。

回甘指茶的苦後回甘,苦澀化得快,苦後生津回甘快,也是好茶的特點。

在品滋味的同時還要觀察葉底,完整、柔軟、厚實、鮮嫩顯芽為好,葉底單薄、粗硬、色澤暗為差。

茶湯顏色也是分辨茶葉品質的重要因素

辨別好茶次茶方法,讓你買茶不會再上當

不管茶湯是紅、綠、黑、白、黃,關鍵要“透亮”,湯色晶瑩剔透除了讓人賞心悅目外,還說明:

1.製茶工藝優良,發酵控制合理、無炒焦等現象。

2.茶葉製作、儲運得當,茶葉斷碎少。

3.儲存條件良好,沒有灰塵,也沒黴變。

4.茶的內含物質豐富,並得到很好的釋放。

對於非專業人員來說,辨別茶葉的好壞不是件容易的情,所以一些茶友買茶葉,總擔心要掉進坑,也是人之常情。

學完此篇文章的知識,希望對你下次購買茶葉有一定的幫助。浪費了錢財都是小事,就怕喝到劣質的茶葉傷害了健康。

其實很多茶友剛入門的時候,都交了不少“學費”,然後才逐漸瞭解到更多的茶葉知識,在最後選購茶葉時才有一套自己的好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