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廣元市上下五千年歷史

周慎靚王六年(前316年),秦國滅蜀吞苴,改蜀地置蜀郡。苴都吐費城廢,置葭萌縣(縣治今廣元市昭化區昭化鎮)隸屬秦國蜀郡。

秦代(前221年-前207年),縣名未變。

兩漢(前206年-220年),縣名沿襲未變。

蜀漢(221年-263年),劉備改為漢壽縣。

四川省廣元市上下五千年歷史


西晉(266年-316年),改為晉壽縣。

東晉太元十五年(390年),析縣境北置興安縣(治今利州區),又置晉壽郡,改晉壽縣為益昌縣,郡、縣同治今昭化鎮。

南北朝(420年-589年)時,南齊明帝永泰元年(498年)在 興安縣置東晉壽郡。北魏又改為西益州。梁改為黎州。西魏改為利州,並置利州總管府。北周沿襲未變。

隋(581年-618年)改興安縣為綿谷縣。改利州為義城郡,仍置總管府。

四川省廣元市上下五千年歷史


唐代(618年-907年),復改義城郡為利州。轄利、龍、始、蓬、靜、沙六州;繼升為都督府,轄利、隆、始、靜、西、龍六州。

五代(907年-960年)基本沿襲唐制。今廣元老城區為縣、州府、軍治地。

宋代(960年-1279年),綿谷縣治初為利州益川郡、昭武軍治地繼為利州都督府益川郡,寧武軍節度。

元代(1271年-1368年),初在綿谷縣置都元帥府,繼從京兆(今咸陽)移陝西、四川行中書省於利州。至元時,取《易經)“大哉乾元”與元朝德威廣播,疆土廣大之意,改綿谷縣為廣元縣,改利州路為廣元路,轄綿谷(廣元)、昭化兩縣,保寧一府,劍、龍、巴、沔四州。後升廣元縣為廣元府。

四川省廣元市上下五千年歷史


明代(1368年-1644年),初為廣元府,繼改為州,再降為縣。

清代(1644年-1912年)、民國(1912年-1949年)皆沿明制。

四川省廣元市上下五千年歷史


1949年12月14日、15日,廣元、昭化解放。

1950年3月在廣元城區設立劍閣專員公署與地委,轄昭化、廣元、劍閣、青川、平武、北川、江油、旺蒼、蒼溪、閬中10縣。

1959年3月,將昭化縣併入廣元縣。

1985年2月,撤銷廣元縣,設立地級廣元市和市中區,原廣元縣改為廣元市市中區;將原綿陽專區的青川、旺蒼、劍閣3縣劃歸廣元市管轄;同年6月1日,廣元市人民政府成立;同年9月,將原南充專區的蒼溪縣劃歸廣元市管轄。

1989年5月11日,縮小市中區,設立元壩、朝天兩個郊區(縣級)。

2007年3月13日,市中區更名為利州區。

2013年4月1日,元壩區更名為昭化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