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偷偷躲起來哭的人,最後得了抑鬱症

從不發火的人,是最“危險”的人。

你是否也是這樣的人呢?

受了委屈總是一個人默默的承受著,即使有人發現了問起來,也只是說“我沒事”“我很好”………


明明很難過,卻對身邊的人強撐笑臉,然後一個人躲起來偷偷落淚,被氣到發抖,卻不敢當面發洩,而是在睡前反反覆覆地想,再次氣到睡不著……

那些偷偷躲起來哭的人,最後得了抑鬱症

憤怒、委屈、傷心、難過……你把這些負能量都藏了起來,活成永遠溫柔、善良、不會發火的“好人”。但是,你知道嗎?

在心理學中有一種說法,得抑鬱症的都是“好人”。那些嚥下負能量的你,最後摧毀了自己。

你可能會覺得奇怪,甚至莫名其妙:好人做錯什麼了?要被扣上“抑鬱症”的帽子。

他們錯就錯在,對別人太好,對自己太差。


心理學中,關於人的心理功能防禦方式有很多種。大部分人都是用防禦來讓自己感覺良好,但是“好人”的心理防禦卻會導致自我攻擊和自毀。

當人的心中充滿憤怒、悲傷等負能量時,會變得具有攻擊性,胸口好像憋著一股勁需要用力發洩出來。

所以,有些人生氣時會大喊大叫甚至打人,傷心的時候甚至會哭到暈厥。這些負能量的攻擊是摧毀性的,於是,你害怕了,如果任它宣洩,會傷害到周圍的人,怎麼辦?

那些偷偷躲起來哭的人,最後得了抑鬱症

然後,“好人們”開始學會了默默的將痛苦嚥下,慢慢的有了開頭的表現:委屈到失眠、哭到全身發麻、氣得胸口疼……

總是怕傷到別人的你,最後摧毀了自己。

除了習慣自我攻擊,錯誤的歸因方式是“好人”的另一特徵。

面對問題時,你是否也這樣想過:“是不是我哪裡做錯了?”“都是我不好。”

不管發生什麼事,總是先找自己的原因,總是覺得錯在自己,這其實是一種危險的表現

那些偷偷躲起來哭的人,最後得了抑鬱症

抑鬱患者賽娜自殺前,最後留下的遺言是:


“請理解我的掙扎和無奈,原諒我的自私和懦弱,再見”。


同樣深受抑鬱困擾的人大高材生王鈺敏,因為工作壓力過大選擇自殺,生前也說過類似的、滿帶愧疚的話:“最近工作經常出錯,什麼都做不好,對自己很失望”。


可是,她明明很優秀。曾經和她一起參加過實習的學妹肖薇回憶說:“鈺敏學姐是個非常認真負責的人,有什麼問題問她,她都會幫我,感覺很穩重、很溫柔。”


多想和她們說:工作出錯,不一定都是你的原因啊!患上抑鬱症,承受著常人無法想象

的痛苦,也不是你的錯啊……


可是,她們再也聽不到了。

那些偷偷躲起來哭的人,最後得了抑鬱症

生活中,還有多少人像她們一樣,認真、細緻、穩重、溫柔、善良,但卻在抑鬱的旋渦邊緣苦苦掙扎著?

又有誰能發現他們的痛苦呢?總是在關心別人,其實最應該關心的是自己。

在外人面前,從不發火、失控,從不表達自己的憤怒、傷心、痛苦;

覺得憤怒、發火、失控是不能接受的行為,會帶來毀滅性結果,害怕關係破裂,害怕別人覺得自己不好,必須壓抑自己來維持關係,無論出現任何的問題,總是先找自己的原因,即使被別人傷害、誤會,還是會為對方找各種各樣的理由,卻無法宣洩自己受到傷害的憤怒……

那些偷偷躲起來哭的人,最後得了抑鬱症

得了抑鬱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明明生病的是你,難受的是你,你還要強迫自己,微笑著跟親人朋友說:“我很好”。

親愛的,我想告訴你,抑鬱和感冒、發燒一樣,是一種疾病,生病了不是你的錯,如果你覺得受不了了,可以躺著休息,不想說話就不說,不用時時刻刻活的那麼小心翼翼,或者可以尋求幫助。

你對所有人都很好很好了,所以,請對自己也好一點吧,好嗎?

哪怕一點點就好,別再傷害委屈自己了。

生氣了就發洩,難過了就哭,害怕的時候,說出來,真的沒關係,請對自己好一點吧

那些偷偷躲起來哭的人,最後得了抑鬱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