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軍萬馬避白袍,白袍將軍陳慶之真的有這麼厲害嗎?

陳慶之(484年―539年),字子云,漢族,義興國山(今江蘇省宜興市)人,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名將。出身寒門,少為梁武帝蕭衍隨從,頗受信任。梁普通年間,任武威將軍、宣猛將軍等職,帶兵有方,善撫軍士。

陳慶之算是大器晚成的典範了,史載其41歲才開始領兵,直到其五十七歲逝世,帶兵不過十餘載,但是卻創造了有些人一輩子都達到不了的輝煌戰績。


千軍萬馬避白袍,白袍將軍陳慶之真的有這麼厲害嗎?

初露崢嶸

梁武帝普通六年(這裡沒有錯誤,梁武帝的第二個年號就是普通)正月,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叛魏歸梁,梁武帝一看有人要投奔自己了,這麼大的事要派人接應一下啊,就這樣陳慶之登上了南北朝的軍事舞臺,陳慶之剛一出道,便以一場漂亮的夜襲戰拿下了首勝,只帶了二百人便擊潰了魏軍的先頭部隊。之後這場戰爭持續了一年之久,打的從將領到士兵都不願打了,兩邊都想撤了。這時候陳慶之站出來了,當即率領精銳突破十三道營壘,此役梁軍攻克52城,獲75000人,大獲全勝,史料記載,魏軍的屍體甚至堵塞了淮水的支流。


千軍萬馬避白袍,白袍將軍陳慶之真的有這麼厲害嗎?

人生巔峰

要說陳慶之出道之後,都是連戰連捷,人生巔峰的話,那一定要屬北伐北魏一戰了。當時北魏當權者是爾朱榮,將北魏皇室殺了個差不多,北魏北海王元顥之前怕被殺,就投降南梁,這時候看著北魏皇室都死的差不多了,就請求梁武帝派兵護送自己回去繼承皇位,當然了當時元顥肯定也許諾了梁武帝諸多好處,比如說以後我跟您老混啊,以後你讓我咋樣就咋樣,每年給您老多少東西啊類似的。這梁武帝一看,可以啊,反正我也打不下來北魏,有這麼個小弟也不錯啊,就這樣,梁武帝派陳慶之率兵護送元顥回國,所率領的就是傳說中的七千白袍兵,就這樣陳慶之的傳奇開始了!

陳慶之的七千白袍軍,所獲戰果:攻三十二城,所在皆克,歷四十七戰,所戰皆捷,孤軍千里殺進洛陽城。其所面對兵力從七萬、兩萬、七萬、三十餘萬,而陳慶之永遠只以七千白袍所應對,全勝。一時間北朝皆談陳變色,城中童謠曰:“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就這份戰績,南北朝基本無人出其所右。陳慶之達到了人生的巔峰。

巔峰隕落

要說打仗最怕啥,有時候不是將帥不努力,最怕的就是有一個豬隊友,還有就是天災,不幸的的是陳慶之這兩樣都遇上了。

話說陳慶之護送元顥回國繼位之後呢,當上皇帝就是不一樣啊,元顥這孩子一下就膨脹了,史載元顥入洛後,日夜縱酒,不恤軍國大事。還怕陳慶之分權,把陳慶之打發出去鎮守中郎城。但是這時候被打跑的爾朱榮帶領大軍回來了,30萬大軍,而陳慶之帶領著他的七千白袍軍在中郎城阻截了爾朱榮三天,殺傷甚重,基本上把爾朱榮打的找不著北了,爾朱榮一看這不行啊,只能分兵圍困住陳慶之,先去派人把元顥拿下,要不就說元顥是豬隊友呢,十萬大軍據守洛陽城竟然被攻破了,這一下陳慶之成為了孤軍,最終不幸被擊破,但是戰敗的他還是帶領數千人,順利逃了出來,但是運氣實在是不咋滴,碰上了山洪爆發,最終僅以身免,逃回了南梁。

梁武帝也知道陳慶之已經盡力了這事還真賴不著他,再加上陳慶之在梁武帝稱帝前就跟梁武帝混了,所以梁武帝也沒太多責難他,反而是大加封賞,升陳慶之為右衛將軍,永興侯,封邑一千五百戶。


千軍萬馬避白袍,白袍將軍陳慶之真的有這麼厲害嗎?

名將暮年

從北魏回來之後的陳慶之,歷任南梁地方刺史等,率眾平定各方叛亂以及與北魏有小範圍的交鋒,直到大同五年(539年)十月,陳慶之安然去世,時年僅五十六歲。也許正如所說的:“自古美人如名將 不許人間見白頭”,上天也不想看到白衣白袍加白髮吧。

梁武帝以其忠於職守,戰功卓著,政績斐然,追贈他為散騎常侍、左衛將軍,賜鼓吹一部,諡號“武”,還詔令義興郡發500人為其會喪。

看了上邊這些,可能很多人會認為陳慶之一定是像關羽那樣武力驚人的大將,但是事實上陳慶之不會武功,是一名儒將,史載其身體文弱,難開普通弓弩,不善於騎馬和射箭,卻富有膽略,善籌謀,帶兵有方,深得眾心。

可以說陳慶之的千軍萬馬避白袍是每一個熱血男兒心中的夢,白馬白袍再也見不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