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6旬老人編“玩物”,沒想到成“稀罕貨”,越貴越好賣


圖片上這位老人是個篾匠,叫陳炳宗,今年67歲,是山東珠山村農民,40多年前學會柳編手藝,當時很吃香,到了八九十年代,大家都用上塑料籃子,他的柳編東西就沒人要了,不過他說,這幾年這老手藝慢慢開始火了,大家都開始喜歡上這些傳統東西了。

他說,這東西起先是給孫子編著玩得,就是個“玩物”,沒想到這些玩物成了年輕人眼裡的稀罕物,擺出來時,好多年輕人都沒見過,感覺很稀罕,拿在手上反覆觀看,感到好奇。

陳大爺的柳編手藝是在40多年前的生產隊編織組學的,當時他二十四五歲,給生產隊編蘋果筐子,編一個1.5元,他一天能編12個,算下來能掙18元,這可是當時的高收入,靠這門手藝,家裡不愁吃喝,養大了兩個女兒一個兒子。

到了上世界九十年代,農村發生了很大變化,拖拉機、三輪車、塑料用品大普及,他的條編制品受到冷落,退出了歷史舞臺。他說,那時人們喜新厭舊,都追求時髦東西,自己編的柳條製品成了“土老帽”。

自己年輕時學的手藝再不能混飯吃了,他就和老伴只好打理著5畝承包地,種些小麥、玉米、紅薯,不過有傳統思想的他,種地還是用老辦法,不用化肥農藥,自己養豬養羊,承包地裡用的都是自家的農家肥,有機質很多,產下的農副產品很好吃。

年齡大了,承包地幹不動了,有了自己的孫子,就和老伴在家看幾個孫子,孩子喜歡玩具,他捨不得花很多錢去買,就想著法兒去編,大的、小的、圓的、扁的,各式各樣,五花八門。

後來他把編的東西拿到集市上去賣,剛開始時看的人很多,但買的人很少,一件籃子賣12元,客人總是要壓價,最後只能賣個六七元,後來有人建議把價格提到30元,壓價壓到20元,客人感到心裡很舒服,結果還賣的快了。陳大爺說:你看這事情怪不怪,逼著人漲價哩。

網友們看,陳大爺這種小籃子究竟能賣多少錢,20元,你要嗎?【看百姓故事,關注黃泥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