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曾經你拼命想要得到的東西,現在還想要嗎?為什麼?

書中自有安排


隨著時間的推移,曾經那些想要的東西也不是那麼的想要了。或許是當時衝動吧


石頭下的小草


我喜歡的東西並不是奢侈品,到最後我可以擁有的時候才發現原來我可以不需要。

小時候,一雙雨鞋,一件雨衣是我拼命想得到的東西。

很小的時候每到下雨天,幾個小夥伴就跑出去,腳穿涼鞋,身披化肥袋子做成的雨衣,在混著泥土的水溝玩,泥水越深越覺得痛快,絲毫不顧及水溝是不是髒。

到了上小學的時候,我便不再披著化肥袋子製作的雨衣出場。

每當下雨,有的同學在上課前走進教室的第一動作就是收起帶著雨水的傘,先朝外甩甩雨滴,習慣性的收起傘,放在教室一進門的位置上。有的同學則是放在自己的書桌旁。這些收傘動作幾乎成了一個統一的標配。讓我好生羨慕。

一個下雨天,我在課間拿著小刀摳起了粘在鞋底的泥土。過去的涼鞋鞋底有很多不同形狀的塊兒塊兒,那些凹槽踩滿了泥土,鞋幫上也粘了許多。老師看到了隨口說了一句,不要摳了,放學你不走路麼?回頭買雙雨靴就好了。

我也不知道我為什麼沒有雨靴和雨傘。

到底是家裡沒錢買雨靴和雨傘還是我沒有要求過這些,我沒有任何印象。或許因為擁有這些雨具的人沒有幾個的原因吧!我沒有和家裡提起過這樣的需求。但卻腦補過一些畫面。一個扎著馬尾辮的小女孩穿著雨靴,打著雨傘在雨中悠然自得的場景,雨在外面下著,女孩有了雨傘的保護,衣服沒有被淋溼,因為穿了雨靴,腳也沒有被雨水泡的發白的皺皺。

直到現在,我都沒有買過雨傘穿過雨靴。

長大以後,我早就可以買得起雨傘。可自己從來對這些無動於衷。每到下雨,我還是不去打傘,穿著涼鞋在雨裡悠然自得的走著。我曾經問過自己這個問題,你買的起這些雨具,為什麼還要淋雨?是喜歡享受淋雨的感覺嗎?

不是的。我並不需要它們為我遮風擋雨,我喜歡的不是淋雨,而是我喜歡用自己的方式去面對風雨。

拼命想要得到的只是慾望,當你可以觸手可及的時候或許你會明白那並不是你需要的…

我是石家莊站泰山原漿啤酒,一個下雨天從不打傘不穿雨靴的怪人。歡迎大家關注我,與我一起暢聊情感人生,謝謝!


冷清秋324


哪是六十,七十年代,農村人有架支農牌單車,哪你在村中能列上中層了,因為當年還沒哪麼多摩托車……等,縣委才有部小車,武裝部有幾輛摩托車(還是解放時的戰利品!)所以農村娶老婆出行,(其要求叫三轉一響,單車二轉,衣車一轉,手錶一響,)農作物運貨,載貨拉客掙錢,一直開放來城市打工,照樣單車一定要有,本人到老年,單車好象原配夫人一樣伴隨著我!又好象忠實狗僕從一樣,雖破舊……然而一直捨不得丟它,它一直幫我,如今老年,它伴隨著我去慢速鍛鍊受傷過雙腿………因為是老農民工一同走完人生的親密戰友,它隨我經過多少風霜與辛勞!


黃百儒




回頭永是岸


曾經為了得到一個人的心,日思夜想怎麼討ta開心,以為付出一定會感動ta,直到後來才明白,一個不喜歡你的人,你怎麼做都假裝看不見,而最後明白了,最大的成長不是堅持,是放下,放下一個很愛很愛的人!

直到後來ta刪了我,過了半年後突然要想加回,但我不需要了,曾經拼命想得到的,現在已變得毫無意義






情感小西


小時候,我想要很多糖果,甚至幻想嫁給零食鋪老闆的兒子。

長大後,我能買得起很多很多的糖果,卻不想吃了。

不是味覺改變,而是有了更多更好吃的東西供我選擇。我懷念兒時得到一塊糖果的欣喜。

剛畢業的時候,我想有一份非常體面的工作。

現在,我一直在高檔寫字樓裡忙碌。卻覺得讀書的時候最幸福。讀書的時候只有學習的壓力,而現在除了工作還有家庭的壓力。

我說這些只是想告訴你,過去拼命想要,也許得到後並不那麼美好,在沒有的時候,懷著期待,努力追求的過程其實最美好!

你說呢?


鍵舞精靈


曾經有段時間,我特別喜歡看電影,很希望在家門口有一個商場帶電影院,可以走路就能看電影,感覺這是多麼幸福的事情啊。

過了這麼多年後,不經意間小區後面蓋了一個商場帶電影院,走路兩分鐘就能到,按理說我應該很興奮吧,但好像並並沒有,我也說不清為什麼,但確實是我的親身經歷。

所以有人說,一個東西你沒有得到它前是最美好的!


大頭魚看世界


這個問題我無法回答,因為我從沒經歷過。

就我的性格脾氣,不可能會拼命去得到什麼。一切順其自然,該是你的是你的,不是你的拼命得到,最後也會失去。

我就是人們常說的不爭強好勝的那種人。自我感覺不錯,雖然不爭但該有的都有,想什麼有什麼很知足。


用戶8783707937649



流星看影視


村上春樹的《再襲麵包店》中描述了一對夫妻搶劫麵包店的故事,丈夫將與朋友搶劫未果的事兒告訴了妻子,說道“可是我們一直覺得這其中存著一個很大的錯誤,而且這個錯誤莫名其妙的在我們的生活中,留下了一道非常黑暗的陰影……毫無疑問地我們是被詛咒了!”

而妻子也同樣被丈夫的故事“詛咒”了,於是兩人一起又去槍機了麵包店,顯然他們不是因為了金錢與食物,只是因為得不到而已。

這是一個看似荒誕,卻很現實的故事。我們或多或少都被這種“詛咒”折磨過:別的小朋友碗裡的食物肯定比我的好吃,初戀永遠是美好的……我們總是會努力將心中破碎的圓形填補完整。

我們求而不得的一般不外乎以下三種:具體的物品、抽象的事物、感情。

如果是某一樣具體的物品,那麼人每一刻都在變化,女孩兒小時候想要公主裙洋娃娃,大了想要漂亮的鞋子包包化妝品,永遠在追求新鮮熱度。這是很社會性的,在某一領域什麼流行大家就想要什麼,即使是個性的東西也是跟隨範本的。如果現在女孩兒的社會定位是陽剛,那小姐姐們會以彼此炫耀剛買的拳擊手套。

如果是抽象的東西,比如理想、生活方式,和成長經歷、性格、心態甚至是流行趨勢都有關係,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小時候夢想當科學家,現在做美食博主;以前拼命向北上廣進發,如今無比嚮往安寧舒適的生活。

感情是比較特殊的,人很難躲避它的折磨。它是如此難以放下、如影隨形,有的人一輩子為情所困,有的人自由灑脫。大概是因為人一生中只有感情是努力了也未必有結果的。想通的人就放下了,想不通的就繼續執著著。《奇葩說》裡曾經討論過世界上是否存在一個完美契合的伴侶,從統計學角度這是不存在,我們和伴侶相遇、相知、相愛都是偶然事件,所以也就不必如此執著了,一別兩寬,各自安好吧。其實當你不再喜歡時,會發現這個人身上的光環突然就消失了。

得不到的永遠是最好的,不管是物品、金錢、感情,都是沒有得到的時候才看起來寶貴,有吸引力,我們永遠對其保持著最美好的印象,它們是完美的、神聖的、沒有瑕疵的。

為了避免被這可怕的“詛咒”捆住甚至擊潰,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學著接受,接受現實,接受失去。佛教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世間的一切都如夢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霧靄一樣,不可琢磨、無常變幻,又如同閃電一樣的快速變化。很多事情都不是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的,不要執著於它而被它束縛,自怨自艾只會讓我們錯過前方一路的好風景。求而不得,不如就放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