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人看從小,馬看踢蹄,是什麼意思?蘊含老祖宗的智慧

對於生活在農村的人來說,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人看從小,馬看踢蹄”,這句話可能你聽不太明白,但是與它相類似的另一句話你肯定聽過,“三歲看小,七歲看老”。意思是從一個人小時候的行為,就可以看出這個人大了以後有什麼出息。

俗語:人看從小,馬看踢蹄,是什麼意思?蘊含老祖宗的智慧

而要看馬是否是一匹好馬,就看它的蹄子踢起來是否夠勁。如果一蹄子能把人踢傷,那這匹馬就肯定是匹寶馬。一個孩子從小就認真讀書,長大了以後就必定是個良材。

有人說這倒未必吧,鑿壁偷光的匡衡小時候認真讀書,家裡沒有燈,就藉著鄰居家一點微弱的光來看書。按道理他長大後應該成為一名良材吧,可誰想到他在成才之後做出了一件事,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識,非法佔有他人的土地,結果被人給告了。

像這樣的例子如果你想找,在中國歷史漫漫長河中還可以找得到一些。但是到底這不是社會的主流,從主流人群來看,真正能夠成才的人,在他小的時候都能表現出非凡的才華。

但是對於家長來說,如果發現孩子的才華出眾,還得注重培養,否則就會變成中國古典文學《傷仲永》中的那個孩子一樣,泯然眾人矣。曾經有一位父親,他是一位檯球愛好者,在平時練球的過程中,他發現八歲的兒子會站在一邊看,表現出很有興趣的樣子。

俗語:人看從小,馬看踢蹄,是什麼意思?蘊含老祖宗的智慧

於是他試著讓兒子來試一下,結果意外地發現兒子對於檯球居然有如此高的天分。後來他讓孩子跟自己一起學打檯球,可是初始階段的興趣過去之後,孩子開始覺得練檯球太枯燥乏味了,不想練了。

這個時候,這位父親拿出了“狼爸”的精神,逼著孩子學習檯球。他認為孩子有天賦,如果不好好利用孩子的這個天賦,就太可惜了。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在初始的興趣過了以後,就很難再堅持下去。

這個時候,如果想讓孩子有所成就,大人就得拿出強硬的手段來。最終,幾乎是在這位父親近乎瘋狂的壓迫下,這個孩子成功成為檯球界的一顆新星。這位父親叫丁文鈞,這個孩子叫丁俊暉。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了著名的鋼琴家郎朗的父親身上,他比丁俊暉的父親還要狠。

為了能夠讓兒子成材,居然自己把工作辭掉,帶著孩子遠走他鄉,關在一間房子裡,每天練琴,其它什麼事情也不做。這就是一場人生的賭博,結果他們賭贏了。但是能夠賭贏的前提是他們的兒子確實在某一方面有著過人的天賦,這一點作為父母來說,從小就能夠看得出來。

俗語:人看從小,馬看踢蹄,是什麼意思?蘊含老祖宗的智慧

如果沒有這份天賦,相信父母付出再大的努力,孩子也不可能有所建樹。所以這句俗語也在提示年輕的父母,要善於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從小處著眼,發現孩子的特質。

就像發現一匹好馬一樣,一旦發現,悉心培養,必將是寶馬良駒。而如果你缺少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就很可能錯過一個天才的出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