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複試在即,在家準備很容易進入“倦怠期”,應該如何調整這種狀態?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的確,家裡不是很適合學習。此問題結合我自身情況,做出如下建議:

1.以目標為導向,制定合理計劃。你要明確自己目的就是好好學習才能上岸,對於考研來說,初試只是門檻,最重要的是複試,裡面變數太大了,尤其面試。這一系列問題為導向,制定適合自己計劃,嚴以律己,在哪個時間段學習英語口語,筆試內容等等。

2.尋找考同所學校戰友,每天一起監督學習,當然有疑問可以組團討論,提高效率,彼此鼓勵,共同進步。

3.讓父母監督,制定學習任務,若不達標,作出相應的懲罰。

4.每天制定健身計劃,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只要勞逸結合,才能快樂學習。

5.最重要的調整心態,不慌不急不燥,靜下心來慢慢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可請教老師,師兄師姐都OK。


總結:要想人前顯貴,必先人後受罪。在這個時時不努力社會,可能就是這幾天不學習,就被人甩八條街,你既然有著自己考上研究生的夢想,那就為此付出百分之百的汗水,沒有靠嘴說來的成功,只要不斷拼搏才能得到的成功。加油,共勉,奮鬥的人兒!

畢竟,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的道理大家都懂。


橫道剪


心態崩對大多數考生來說是一件必然發生的事情。考生們必須要做好“遲早有一天我心態會崩”的心理準備。在有這個心理準備之後,我們就能對這樣的事情有所預防。

相信大多數人在考研的時候都曾經暗暗發誓自己要踏踏實實地備戰考研,爭取或者努力一戰上岸,甚至有一些人給自己制定了詳細的計劃,一個看似美滿但是實施起來往往不那麼順利的計劃。但是當你進入學習狀態之後你會發現似乎現實情況並不是那麼理想,這種不理想狀態持續下去,終有一天你會覺得你現在的狀況大大偏離了你初期的目標,這時候就存在心態崩了的可能性了。現在我們先來討論一下為什麼會發生上述的情況。

首先是因為缺乏權威信息。考研與你以往經歷的所有考試都不一樣,以往的考試,不論是初高中預考還是中考高考,還是你上大學之後經歷的一次次中期考核和期末考試,都有一個明確的考試範圍,哪門課程的參考書目是什麼,什麼是重點可能回來考什麼比較不重要,這些信息會來自一個可信的權威,如高中老師,和大學老師,還有你那門課程的教材。因為你有一個明確的複習方向,所以你內心是確信無疑的,這時候的備考你不會迷茫,因為知識就在那裡,唯一不確定的是你主動學習的動力,而這個事情是可以由你自己決定的(至少你會這麼認為)。

但是考研不一樣了。你無法獲得確定的信息,充其量只能獲得相對準確的信息。考生需要在此前花去相當多的精力去尋找自己備考專業的各種信息,包括考試範圍,備考書目,甚至包括招生情況、報考院校的導師的情況等等之類的信息,信息的來源也從之前那種確定的信息源變成了不確定的信息源,比如淘寶買來的參考資料,某位上岸師兄師姐提供參考書和用過的複習材料,最好的情況就是找到了那所學校的老師,老師給了你一些備考的建議。而這些不那麼權威的信息源即使提供了可靠的備考信息,也無法給考生一個踏實的備考心態。此時考生多少都處於一種不安定的感覺之中,因為在權威信息缺失的情況下考生很難證明自己的努力方向是對的,而且時間越長出錯的風險就越無法承擔,這也是後來很多人心態崩了的原因,因為到了後期,一旦發現之前參考的信息是錯誤的,意味著自己深陷巨大的失敗風險之中。

其次是信息不對稱。這種不對稱體現在沒有參照物。不論你處於備考的哪一個階段,你都無法找到一個用來考量自己複習狀況的參照對象。你可能會和別人聊你的複習狀況,別人也可能會和你分享他的複習狀況,但是你們互相都明白,此時的對話唯一的作用就是互相激勵,完全不能用作某種考量自己複習狀況的參考信息,畢竟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黑暗森林確實是成立的。競爭者提供的信息不可信。也就是說,你無法判斷對手有多強,無法判斷自己的複習進度是否達到了要求,你唯一能信賴的就是你手上正看著的材料,可是這份材料甚至都不權威。人在長時間處於一種不確定狀態下,精神緊張是必然的,心態崩潰是本來就有可能發生的。

再次是因為大多數人都希望考研能畢其功於一役,但是實際情況是每年報考的學生都遠大於該年度的招生計劃,尤其是一些熱門專業。所以很多考生在一開始進入備考的時候實際上自己也意識到自己面臨著巨大的壓力,這種壓力如影隨行,而且隨著時間離考研越近,考生會從自己剛開始的那種“我覺得自己行”的心理裡面慢慢地清醒過來,對自己的複習狀況與實際能力有一個新的認識,這個認識相對剛剛備考時候對自己的認識而言往往是更不理想的(不見得就是正確的),於是到了後期心態就容易崩了。

所以考生心態崩了的原因,總的來說是因為考研備考中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這種不確定體現在對信息的不確定、對競爭狀況的不確定和對自己真實水平的不確定。

那麼如何做好心態崩了的應對措施呢?下面就是方法。

其一:留後路。

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是投資者經常說的一句話,對於人生規劃一樣適用。考研其實也是一種人生規劃的選擇。考生需要有一個清醒的意識:即使沒考上,天也不會塌。即使付出了諸多努力最終還是考研失敗了,你也不過僅僅從20歲變成了21歲,大好的青春年華,你有時間重新來過,也有機會做一個其他的選擇,這個選擇不見得會比考研更差。考研,公考,法考,找工作都可以,你的人生不會因為一次考研失利而墜落低谷。

其二:考研可以不止一次。

很多人一戰的時候都是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態去的,但是實際情況是成功的每年就那麼幾個,大多數人都成仁了。其實只要稍微把觀念轉一轉,你就會感到輕鬆很多。如果你真的十分想要考上研究生,那你最錯誤的觀念就是把自己的所有都賭在一次考試上,你應該意識到,考研不是一件那麼容易的事情,大多數人不能在第一次就考上研究生,你要拿出耐心,一次又一次地考,當你付出了比別人長得多的時間來對待考研這件事情的時候,你就比其他人具有更強的競爭力。我眼前有太多的二戰甚至三戰四戰上岸的例子了,他們上岸的很大原因是因為他們比別人花了更長的時間來備考。

作為一個普通的考生,當你真正意識到考研只是人生選擇之一,又明白了考上研究生需要的是踏實和耐心而不是一蹴而就的衝勁的時候,我相信不論你經歷多少次像考研這樣的有些漫長的人生抉擇的時候,你都能閒庭信步了。


戰艦ky


感謝你的提問。現在正值考研複試的準備階段。你在家裡面複習,如果容易出現倦怠的話,我覺得你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進行一些調整。

在家裡面之所以容易產生倦怠,一方面是家裡的環境可能過於放鬆,另一方面是個人缺乏自律和監督。

如何克服這種倦怠呢?從這兩個方面可以做一些調整。

  • 第一,給自己制定一個詳細的作息時間表。並找到你的監督人,他可以讓自己的家人或者是父母給你做監督。

這樣能夠讓你首先在時間上面能夠有規律。時間上能夠有保證,以後你的複習就有了基本的時間保證。有人給你監督以後也會讓自己有更加的一個緊迫感。

  • 第二,就是調整一下自己所處的生活環境。因為過於安逸的和放鬆的環境,是很容易讓人產生懈怠和放鬆的。

為了讓自己能夠不那麼容易進入倦怠期。那麼在自己的生活環境上面就要有所調整。適當的時候可以給自己增加一些緊張的氣氛。

比如,可以把自己平時房間裡面愛玩的一些玩具或者是電腦遊戲等都收起來。再比如可以在房間裡面掛上倒計時的時間日曆,這樣每天看到倒計時日曆就可以每天提醒自己。讓自己有一種緊迫感。

  • 第三,就是可以把自己平時的一些每天要做的任務,把它羅列出來,製作成清單,貼在容易看到的地方。

這樣通過清單的羅列,讓自己能夠每天起床的時候都能看見自己,一天還有多少事情要做,這樣的話呢,也會有一種緊迫感。

好了,以上就是我關於考研複試準備的一些小的技巧。希望你能早日的跳出倦怠期,提高備考的效率。

以上就是我關於這個問題的回答,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