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打叉後,家長又強行打勾,這道題真的是老師改錯了嗎?

最近,網絡上有道題火了。
老師、孩子、家長都很蒙,好像都沒有錯,又好像都錯了。老師把孩子做完的題打上一個X後,家長在檢查的時候,又打上了對鉤,他們都認為自己沒有錯,為此,很多人開始一場無休止的爭論。


老師打叉後,家長又強行打勾,這道題真的是老師改錯了嗎?


當年,小升初的考試中,有一道大題,就是除和除以的分別,考場上就注意到這個陷阱了,考試結束,我和別人對答案,只有我和大家不同,我都要懷疑自己是錯的了,特意回校問老師,因為我是外地戶口,如果不能考出好成績,就沒法留在那裡讀書了,那年以校第一的成績升入初中了 。
受過傷的同學們都知道“除和除以不一樣哦”, 應該是6÷(28十32),題目分析錯誤,列試錯誤,結果也是錯誤。老師沒錯,除和除以,是重點,老師在課堂上必須講清楚,除數和被除數的關係。

雖然我是個數學學渣,不過我非常清楚地記得小學的時候,老師反覆強調除和除以不一樣,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原來這不是一道數學題,而是語文題。


老師打叉後,家長又強行打勾,這道題真的是老師改錯了嗎?


有人說文章取材於生活,這道數學題考的確是語文,以後再有這樣的題目,請先讓語文老師審核後方可批准,不要搞這種越科的小伎倆,一點都不高明,學生做的對或錯都不能證明學生學習是否紮實。

正如趙本山的小品一樣逗比:樹上騎個猴(七個猴),打下一隻猴,還有幾個猴!怎麼回答都是錯,這能證明老師高明嘛,不過是笑話而已,這也是中國應試教育的悲哀。

人口多,學校少,裝不下,只能用這種辦法去淘汰多餘的學生,人口多仍然是當代教育資源匱乏的主要問題,希望繼續計劃生育吧!

還有網友認為:這道題的意思是去除的意思吧,就是減去的意思,不是除和除以,所以老師要打✘,答案應該是54。


老師打叉後,家長又強行打勾,這道題真的是老師改錯了嗎?


說去說來,把很多人都搞糊塗了,60去除6就等於6除以60嗎?好象不合情理吧?這樣的題就應該讓數學研究學去做,不應該讓學生做。

玩文字遊戲應該是語文的事,不應該是數學的事。數學本應該嚴謹命題,這種玩法,只能讓學生潛移默化得出一個結論,就是漢語在描述科學問題上會產生歧義。

就拿這道題來槓一下,要玩文字遊戲的話,“去除”這個詞是不是應該理解成做減法呢?


老師打叉後,家長又強行打勾,這道題真的是老師改錯了嗎?


有網友表示:小學六年,四位數學老師教過我,初中三年,有三位老師教過我,再加上需要用到數學的物理和化學,這麼多老師沒有一位告訴過我除和除以需要區分。就是有你這樣的數學老師大行其道,振振有詞,大言不慚,敗壞了社會的風氣,數學的歸數學,這樣的文字遊戲應該交給語文老師。

雖然我知道這是錯的答案,但是我還是支持家長的做法!數學就因該嚴謹,除以就除以,被除以就是被除以,不要玩這些文字遊戲!有人些人還沾沾自喜,我們的文字博大精深,別說什麼老師交過強調過什麼之類的。

老師也不一定是對的,社會的進步就在於打破常規,打破原有的思想。如果這是一道小學題的話,家長沒錯。這麼反思維反教育的題是社會的錯,家長都搞懵逼了,更何況是小孩子。


老師打叉後,家長又強行打勾,這道題真的是老師改錯了嗎?


我認為學生、家長做對了,除、除以、去除究竟是怎樣解釋的恐怕還需要研究語文的專家解釋一下。另外作為文字的作用應該是通俗易懂,茴香豆的茴字沒有必要搞四種寫法。所以除、除以、都應該解釋為同一個意思,去除那就是去均分的意思,所以6去除60應該是60÷6,6除60和6除以60都應該是6÷60。以免民眾誤會。

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