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這五個道理 你就贏了


明白這五個道理 你就贏了


如果你不知道怎麼過好人生,這裡有五個或許能幫到你的道理。


1、

進入社會後,每個人都很拼。

我有個同行,年紀輕輕年薪百萬。她究竟在忙多少事兒呢,我想想,寫文章,開淘寶,上節目,做商務,搞投資,這些都是我能看到的。她實際在忙的一定還有更多。

她並不是個例。我身邊的人一個比一個拼命,“已經可以了”這種話,他們是聽不進去的。

收入拔尖的人拼命,普通工資的人一樣拼命,我認識的每一個人,都打算讓生活五體投地地說出那句——“好,這些都給你”。

長大後的人生不再是校園裡的評優選先,你可以因為覺得自己沒勝算,甚至是懶得準備材料,而告訴所有人——“我不參加”。那時是沒關係的。

進入社會後就不行。你會發現你身邊的所有人都在想方設法變好。因為人和人之間的差距變得顯性了,學生時期大家抓著績點比來比去,也就是論數字多少,而步入社會後,你稍不用力,就會被搶走理想人生的門票。

“拼”,會逐漸成為常態。

2、

你會聽到很多個“走捷徑”的故事,但那其實並不會是你的人生。

認識一個女孩子,時不時跟我講起那些“走了捷徑”的人生。比如xxx買房子是父母直接給的全款,不是首付,是自己一分錢都不用操心的全款,再比如xxx嫁了個ceo,現在住在十萬一平的豪宅裡,每天盡情花錢……

但我聽著其實毫無感覺。因為這些說白了,是和我們完全無關的,聽完就可以算完。真想著找自己的“捷徑”,怕是不知道要在哪兒吃虧。別人嫁了個ceo,你就覺得自己的人生爛透了,也要坐著等那個身家千萬的人來娶你?不能啊。

“捷徑”在很多時候,真的與我們無關。更何況,那或許只是我們眼裡的“捷徑”而已。

以前我很喜歡那句——“想要的東西沒有人送給你,所以你要自己去拿”,是很爭氣,但多少帶著苦味。現在我倒覺得,沒有人送給我難道不正常麼?有人送才是只會聽說,但永遠碰不到的事兒。

而且自己拿到的東西,還有可口的,成就感的甜。

有什麼不好?

3、

想清楚你自己缺什麼,不要陷入“無意義的重複”。

定期審視自己太有必要了。定期問自己——“我想要做到什麼?我現在有什麼?還有哪些是可以得到的?”,才能做個“拎得清的趕路者”。

我考研的時候深知,在複習中必須及時整理自己的腦子,看看還有哪些“空白區”。準備得周全,才最不會心慌。

人生也一樣。

人很容易放任自己做重複的事兒,或者看起來千變萬化,但其實並不能讓你收穫進步的事兒,看過一句話叫“不思考永遠最輕鬆”,對,人很容易走進這樣的陷阱。我很後來才明白,這種事兒要少做。

要親力親為地去成長,但也要注重效率。

4、

嘗試去理解他人的“不親近”。

對愛情這種事兒,我是永遠不會“不相信”的,但我會保持理性。

對其他的感情也是。

那些熱絡了幾個月就開始陌生的朋友,那些因為彼此誤會而變得尷尬的“群體”,那些不能妥妥帖帖一同醒來和入睡的愛,都讓我感受到無力。怪這個世界進展太快,也怪人心與人心並不是了無嫌隙——是變不了的東西。

在不懂這個道理的時候,我連對朋友都要求極高,悄悄希望著他們圍著我打轉,甚至不交新朋友,但,憑什麼呢。

我後來經歷了那種“兩個人都很好但就是沒辦法好好相處”的愛,然後明白了,我們要接納所有的忐忑和猜測,所有的詞不達意,所有的忽略和疏遠。理解他人的“不親近”,也是對自己的一種溫柔。

我終於想通了,大家都孤獨。也沒辦法指望另一顆心完完全全貼過來。

有多少溫暖,就擁抱多少溫暖。

5、

永遠保持“為美好的東西流淚”的能力。

說直白點兒:不要讓自己變得麻木,變成“冷靜剋制但掏不出真心”的成年人。

想到這點是因為,我發現我沒辦法因為任何一個男生哭了。多喜歡都沒法讓我哭。而那種“分明很難過,卻一滴淚也流不下來,甚至眉頭都不怎麼皺”的時刻,比痛哭更讓我疲憊。

我從來就不想把情緒裝進四四方方的小格子中,然後把它排列在衣櫃的角落裡。

管理情緒確實是成年人必修課,但我之前管得太多了,覺得人生的興味都連帶著少了點兒。我是人,情緒的發生、成長和結束,理應有著無限多種長度和弧度。我的心不是可以被精緻規劃的日程表。


這和前面一點矛盾嗎,不矛盾。“理解”是不再歇斯底里,而保持對美好的東西的熱愛,是“心裡的那一簇白月光”。

留住那種“為美好的東西流淚”的能力吧。為得到了美好的東西哭,也為失去了美好的東西哭,因為我仍在意,所以受它牽制。

我想要有一顆,不管多大年紀,都可以為一部其實並不現實的“我喜歡你你也喜歡我”的電影流淚的心。

明白這五個道理 你就贏了


哪怕是在最為沉重的泥濘中,我仍要保護好我的浪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