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與病毒永無休止的戰役


《血疫》| 人類與病毒永無休止的戰役

《血疫》| 人類與病毒永無休止的戰役

這是一個發生在真實世界中人類與病毒戰鬥的故事,它區別於任何恐怖片喪屍片中主人公與有形的【敵人】戰鬥,它在我們的眼中就是無形的存在,卻又存在於日常生活空間的每一處。


今年一開始似乎就不是一個好開始,趕著春節期間,新興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大規模肆虐全國,原本熱熱鬧鬧的年關卻因為病毒而變得人心惶惶,比起曾經在電影裡看到的那些有形化的神魔鬼怪,似乎無形的病毒更能使人感到恐懼。


在書中也有很多對於猴子和病人感染症狀的描述,讓人能夠真切地感受到因為疾病給生命帶來的折磨。曾經看過一本醫學繪本《病玫瑰》,裡面的內容都是以手繪的形式繪製的病容,即使是已經美化過後的手繪版本,內容依然下飯。當時只做獵奇翻看,並沒有太在意。現在想來卻覺得難過,作為病人的他們,又是經歷了多大的痛苦。


《血疫》| 人類與病毒永無休止的戰役


但其實這本書,作為紀實文學並沒有大肆渲染生物在自然界面前的渺小,只是清醒真切地將這場人類與病毒之戰記錄了下來。我想,在如今這樣的時刻看這本書,也是借一雙清醒的眼睛看待這場疫戰。


面對未知的未來,我們無一不是摸著石頭過河。


說句老土的話【凡是不能將我們打倒的都能使我們變得更強。】


誠然,經歷和智慧都是促人成長最寶貴的財富。


昨天看了一部分關於講述13年非典時期的紀錄片《非典十年祭》,讓我得以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當年那個恐慌的時代,同樣面對傳染病,信息的傳播與公民的防護意識都有了很高的進步,才減少了更更多感染的產生。


時間再看得遠一點,那個被稱為歐洲“最黑暗”的中世紀時代,黑死病的爆發也曾經掠奪了大量民眾的生命,但在當時醫學也僅僅只能提供在放血和煙燻這類【治療】,人們開始理所當然將對健康的所有期盼都交給了神,瘟疫則成為了上帝的懲罰之鞭,重重鞭撻在這片死亡之土上,人們都拿它毫無辦法,甚至開始大規模屠殺猶太人(猶太人實慘)。


《血疫》| 人類與病毒永無休止的戰役

直到後來,瘟疫消失,恢復理智的一部分人開始反思、質疑上帝的存在,也逐漸帶來了後期的文藝復興。藝術和文化的主題逐漸由神,轉為人。


《血疫》| 人類與病毒永無休止的戰役

達.芬奇——《蒙娜麗莎》

而引起這場黑死病的鼠疫桿菌,曾不止一次在歷史上引發了大量的死亡。法國著名作家 阿爾貝·加繆的作品《鼠疫》也是以此為背景創作的,初看時,看得書中的隱喻更多。再將它放在時代背景中來看,這又何嘗不是一雙清醒的眼睛。


根據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每一場瘟疫到最後都會自然消失,所以面對它我們自然應該拿出更多的清醒與勇氣,不該被恐懼支配去隨意傷害我們的夥伴,更不該得意忘形,萬物生而有靈,上帝亦不是造物主。在這些文學作品中反覆講述的,也是這一點。


《鼠疫》的結尾說道:翻閱醫書便可知道,鼠疫桿菌不會滅絕,也永遠不會消亡,這種桿菌能在傢俱和內衣被褥中休眠幾十年,在房間、地窖、箱子、手帕或廢紙裡耐心等待,也許會等到那麼一天,鼠疫再次喚醒鼠群,將其大批派往一座幸福的城市裡死去,給人帶去災難和教訓。


猥瑣發育,別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