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Gartner MQ(1)丨讓微軟、華為“折腰”的Gartner魔力

​​

解讀Gartner MQ(1)丨讓微軟、華為“折腰”的Gartner魔力

近年來Gartner魔力象限 (Gartner Magic Quadrant)在 IT 領域越來越受到關注。​作為世界上最為知名的IT諮詢和研究公司的Gartner,它的魔力象限可謂既簡潔明瞭,非常真實、權威,谷歌、微軟、甲骨文、IBM等科技巨頭都非常在意Gartner魔力象限的評價,並以上榜為榮;同時,世界五百強的CIO們在採購技術產品時,也大多將Gartner魔力象限作為一個重要評價依據。今天聽小云帶大家一起來了解,Gartner魔力象限為何如此受科技公司追捧?


73%的財富500強用Gartner做關鍵決策


首先來看Gartner。Gartner成立於1979年,總部設在美國康涅狄克州斯坦福。其研究範圍覆蓋全部IT產業,就IT的研究、發展、評估、應用、市場等領域,為客戶提供客觀、公正的論證報告及市場調研報告,協助客戶進行市場分析、技術選擇、項目論證、投資決策。為決策者在投資風險和管理、營銷策略、發展方向等重大問題上提供重要諮詢建議,幫助決策者作出正確抉擇。在全球的IT產業中,Gartner公司以其公認的權威性和擁有包括供應商、生產廠商、系統集成商、諮詢公司、銀行、金融機構、能源交通、政府部門及其它領域(包括中國在內)超過11,000客戶機構而獨佔鰲頭。客戶從初創公司到全球跨國企業的最高管理層。

73%的財富500強使用Gartner的洞察和信息做關鍵決策。Gartner由Gartner研究與諮詢服務、Gartner顧問、Gartner評測、Gartner社區四部分組成,在此我們不做過多闡述。


二維模型闡釋公司實力

四個象限評判企業差異


最為大家熟知的“Gartner魔力象限”即為Gartner推出的監測和評估專業科技市場中公司的發展及定位的一種研究方法論和形象化工具。 與單純的給出統計數字或者列表為公司排名不同,魔力象限使用二維模型去闡釋公司間的實力及差異,是對某一特定企業級 IT 技術市場的研究總結。通過統一的評估準則並彙總至固定兩個維度上 — Ability to Execute(執行層面,即當前產品、服務、銷售等表現)和 Compleness of Vision (戰略層面,即未來願景的清晰完整性)。

解讀Gartner MQ(1)丨讓微軟、華為“折腰”的Gartner魔力

圖來源:Gartner魔力四象限根據各公司的表現,將其劃分入如下四個象限中,分別為:Leaders(領導者)、Visionaries(遠見者)、Challengers(挑戰者)和 Niche Players (利基企業,指某個細分領域占主導地位的企業)


· 利基型企業:公司發展前景的完備性和執行能力方面都得低分的公司也許佔有一定的市場份額,但還是比不上規模大一些的廠商。這些公司通常關注功能性或其他特定領域,要麼就是新成立的公司。


· 有遠見者:瞭解市場動態並且有潛力進行創新,但也許尚缺乏執行這些的能力。雖然這是早期市場中的企業標準,但是在較為成熟的市場中,有遠見者則常常要麼是設法實現的小企業,要麼是不想按常理出牌的大廠商。


· 挑戰者:

執行能力高,但缺少強勁的發展勢頭。挑戰者往往是大型一點的成熟廠商並且不願打破其當前的發展計劃。隨著公司的發展他們完全有實力成為行業領袖。


· 行業領袖:公司發展前景的完備性和執行能力方面均得高分的行業領袖往往是大型的成熟公司、擁有大量客戶群並且在市場上知名度極高。行業領袖在市場中有巨大的拉力,甚至有實力影響市場的整體發展方向。

目前一共有約138個魔力四象限,包含了數據庫、CRM、 IaaS 、BI、數據倉庫等多個領域。值得注意的是,憑藉優秀的技術實力、服務能力和創新能力,聽雲已經多次入選APM魔力象限。下期我們將帶你揭秘Gartner魔力象限評選標準,解析為什麼企業入選Gartner魔力象限那麼難,不要錯過~在今年的報告發布之後,我們還將對APM魔力象限進行深入解讀,敬請期待!

關於聽雲

聽雲專注數字化監控13年,擁有國內領先的數據獲取能力,為各行業企業提供完整覆蓋用戶端、網絡、服務器端全棧實時的監控與大數據智能分析平臺,幫助企業提升系統性能表現,改善用戶體驗,加速業務創新。聽雲業務現已覆蓋政府、金融、運營商、互聯網、航空、能源電力、工業製造、教育等各大行業,為超過80000+知名企業提供服務,贏得廣泛信賴與認可。經過13年技術深耕和市場培育,聽雲已成為中國應用性能管理(APM)行業領軍企業,並多次作為亞太區唯一企業,入選全球權威研究機構Gartner APM 魔力象限。

解讀Gartner MQ(1)丨讓微軟、華為“折腰”的Gartner魔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