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之歌》:童話背後,藏著獨特的文化內涵與情感哲思

《海洋之歌》上映於2014年,是由愛爾蘭導演湯姆·摩爾執導的一部動畫電影。該片獲得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動畫片獎、第28屆歐洲電影獎最佳動畫片獎、

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獎提名,豆瓣評分高達8.8。

在三維動畫大肆流行的今天,《海洋之歌》的出現無異於一股清流。導演以他愛爾蘭人獨特的詩人氣質和歐洲印象派繪畫風格,將愛爾蘭民間神話傳說與當代現實社會完美結合,加上空靈悠遠的愛爾蘭民謠貫穿其中,展現了愛爾蘭獨特的文化內涵。

由於其本身的神話背景,使得影片帶有奇幻色彩。主要講述了身為人類和海豹精靈後代的小女孩西爾莎,因一次意外險些溺亡大海後,與哥哥被奶奶強制接到城裡生活,兩人無法適應在尋找回家的路上,遇到三個奇怪的小精靈後展開了一段神奇的冒險之旅。

《海洋之歌》全片採用逐幀手繪的製作方式,歷時九年精心打磨而成。今天我就帶領大家從愛爾蘭傳說與現實生活交錯融合、影片獨特的美學魅力來解讀這部提名奧斯卡最佳動畫的影片魅力所在,另外在最後一個部分基於電影內容談談關於現實的幾點哲思。

《海洋之歌》:童話背後,藏著獨特的文化內涵與情感哲思

01、將愛爾蘭神話傳說與現實世界完美融合,現實世界與神話世界的相互交錯,巧妙地演繹奇幻場景,擴充了電影信息增量

《海洋之歌》改編自愛爾蘭神話,海豹精靈、巨人麥克.利爾、貓頭鷹女巫瑪查以及各類愛爾蘭精靈的傳說故事匯聚到一起,共同演繹了一部奇幻感人的電影。

①以海豹精靈布羅娜作為紐帶,巧妙鏈接兩個世界,完美演繹諸多奇幻場景

影片呈現了兩個天淵之別的世界,一個是西爾莎和本一家為代表的現實世界,一個是海洋精靈們生活的奇幻世界。通過設置關鍵人物,巧妙的讓兩個世界產生鏈接。這個關鍵人物就是本和西爾莎的媽媽——海豹精靈布羅娜。

在我看來,影片開頭媽媽的突然消失不但為影片設置了懸念,也為接下來的劇情發展做了鋪墊。失去愛人的爸爸的一蹶不振。奶奶看不下去決定把本和西爾莎帶回城市裡跟她一起生活。而孩子們嚮往大自然,渴望回到海島。獨自回島的途中遇到了精靈,

牽引出了神秘的精靈世界。

我認為關鍵人物設置的非常巧妙,通過她兩個世界得已產生鏈接。象徵著現代文明的本一家生活的現實世界;象徵著大自然和傳統文化的精靈們生活的神話世界。既展現了愛爾蘭傳統文化,又為神話傳說賦予了新的現實意義。

《海洋之歌》:童話背後,藏著獨特的文化內涵與情感哲思


②人物塑造上刻意把現實人物與神話人物相互對應,現實映射神話、神話隱喻現實

影片通過人物的精心塑造,使現實人物與神話世界人物互為鏡像一一對應,其中有三層對應關係:

  • 人物關係上的對應:奶奶和康納的母子關係,女巫和巨人的母子關係;
  • 人物形象設定上的對應:奶奶和女巫的手繪形象非常相似,康納和巨人也是如此;
  • 人物心理特徵上的對應:康納和巨人都是因為失去愛人而消沉,奶奶和瑪查都是不忍心看其消沉而強勢干預兒子生活。

在我看來,這裡不得不提導演的良苦用心,因為在愛爾蘭神話傳說中,女巫瑪查和巨人麥克·利爾並不是母子關係。但導演在人物塑造的時候,刻意將其編排在一起。這些巧妙的安排,隱喻了無論是現實世界還是神話傳說,人與人的關係未嘗不是驚人的相似。

③媽媽最後離開、西爾莎脫下海豹衣,隱喻神話世界與現代文明鏈接斷開

西爾莎作為最後存世的海豹精靈,命中註定要唱響海洋之歌引領精靈們迴歸大海。但影片設置了一個矛盾衝突,海豹精靈必須唱歌才能引渡,而西爾莎天生失語,這樣的設定既是起鋪墊作用,又增加了劇情的張力。

在女巫瑪查的小屋中,西爾莎作為海豹精靈的既定命運被本喚醒。當影片最後她唱完那首空靈的海洋之歌,精靈們紛紛離開人間、迴歸大海。

身為精靈的媽媽和西爾莎也必須離開,康納和本含淚挽留說:“我們只有她了。”所以布羅娜必須脫下西爾莎的海豹衣,因為沒有海豹衣,西爾莎才可以作為普通人類留在人間。

在我看來,西爾莎脫下海豹衣隱喻了神話世界和現實世界的鏈接被斷開。導演安排這樣的結局顯然也是感嘆人與精靈不能共存亡的關係,隱藏了導演對於人和自然不能和諧相處的遺憾。

我認為,做為一個愛爾蘭導演,湯姆·摩爾極其善於將其本土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融合到一起。通過《海洋之歌》帶給我們一個全新的奇幻故事,並把自己國家的人文情懷和精神內核傳遞到全世界,同時為愛爾蘭傳統文化增加了新的生命和深刻的內涵。

《海洋之歌》:童話背後,藏著獨特的文化內涵與情感哲思

02、導演採用逐幀手繪的方式,結合愛爾蘭傳統文化,營造影片獨特的美學魅力

除日本外,二維動畫已大量被三維動畫所取代,但來自愛爾蘭的《海洋之歌》卻展現了當代二維動畫藝術的新高度。影片出現的每一幀畫面都美得讓人窒息,為我們呈現了純手繪獨特的藝術性和特有的美學魅力。

①全片採用逐幀手繪的製作方式,耗時九年、詮釋二維動畫的魅力

  • 首先在視覺風格上:影片融入了浮世繪、工筆、水墨等多種繪畫技法,導演以他高超的藝術審美,呈現給我們關於美和藝術的視覺享受;
  • 其次是在構圖上:影片運用了大量幾何形式感的構圖,對稱構圖、三角形構圖、黃金分割線等,每一幀都可以獨立成為精緻的美術作品;
  • 最後在線條和圖形上:影片中自由的線條、靈動的圓、海島旋轉圖案隨處可見,這些元素勾勒了一張張美妙的畫作。

在我看來,《海洋之歌》顯然繼承了歐洲動畫作品的精髓,脫離了工業流水線的製作方式。逐幀手繪歷經九年漫長的時光打磨,透露出導演對於其作品的超高要求。影片本身的藝術性也時刻提醒我們,這不是一部流水線上的商品,它是獨一無二不可複製的手工藝品。

《海洋之歌》:童話背後,藏著獨特的文化內涵與情感哲思

②電影的配樂與畫面絲絲相扣,空靈幽遠,純淨簡潔,為影片加分不少

本片的配樂由當今法國數一數二的電影配樂大師布魯諾·庫列斯製作。其較為人知作品有《放牛班的春天》,提名過奧斯卡最佳歌曲,配樂寧靜溫暖,扣人心絃。而在《海洋之歌》中,他製作的配樂同樣為人津津樂道。

在我看來,一部好的動畫作品不僅需要精緻的藝術畫面和動人的故事,出色的配樂顯然也非常重要。就像久石讓的配樂能夠讓宮崎駿的作品加分昇華一樣,《海洋之歌》也是如此,其同名主題曲通過古老悠久的愛爾蘭蓋爾語,為我們演繹了一曲絕世出塵的海洋之歌。

我認為,當西爾莎充滿靈氣與童心的嗓音唱出海洋之歌,不但滯留人間的精靈們受到感染,迴歸故鄉;身為觀眾的我們也彷彿受到了靈魂的洗滌,心歸安寧。此外我們能從配樂中聽出愛爾蘭風笛獨有的樂音,感受到其空靈飄渺的自然氣息,充滿治癒的能量。

每年的奧斯卡,比起真人影片我更會關注動畫類的影片。與前者相比,製作動畫要耗費更多的心力和體力,也更需要足夠的耐心和時間,才能為我們呈現一個與眾不同、大放異彩的奇幻作品。

我認為《海洋之歌》採用耗時耗力逐幀手繪的方式,配合導演妙筆生花的手法,以及配樂大師的強強聯合。通過每一根線條的勾勒,每一個音符的跳躍,帶領我們認識愛爾蘭傳統文化的精髓,引領我們關於民族文化的思考,也為我們展現了當代動畫藝術的新高度。

《海洋之歌》:童話背後,藏著獨特的文化內涵與情感哲思

03、基於《海洋之歌》的電影內容,我將結合現實,談談關於人生的哲思

①人生好似一首歌,曲調有高低起伏、痛苦與快樂自然也相伴而生,要學會勇敢的向前看

影片中哥哥本一直以為媽媽是因為妹妹西爾莎難產而死,沉浸在失去母親的痛苦中,而厭惡西爾莎,經常捉弄她。後來通過講述者的頭髮才明白,原來自己曾經如此期待這個小人兒的出生。從此勇敢的面對失去母親的痛苦,經過一系列艱難險阻終於救回妹妹。

漫漫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就像一首歌也會有抑揚頓挫。我們會遇到高光時刻,也會經歷低潮歲月。遇到那些讓我們痛苦的人和事,我們可以痛苦難過,但是不能沉浸在其中,痛苦過後我們要珍惜當下,勇敢的向前走。

②遇到負面情緒時不能一味地去壓抑,否則會變得麻木不仁,要學會接納和療愈

片中女巫瑪查不忍見巨人沉溺悲傷,用魔法吸走了巨人的悲傷情緒,致使其變成海中巨石。此後女巫受了刺激壓抑負面情緒成癮,一旦發現,就立刻用魔法吸走,導致許多精靈變成石頭,自己也慢慢石化。

人如果沒有負面情緒,百事無憂就會快樂嗎?顯然電影已經給了我們答案。如果遇到負面情緒,就不敢面對,選擇刻意遺忘痛苦,那麼人的感情就會容易變得麻木。

在我看來這般行屍走肉式活著跟石頭有什麼區別呢,縱使增加了永垂不朽的可能,可這樣即便活一萬年,又有什麼意義。正是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才構成了我們豐富多彩的美麗人生。

學會直面命運中的那些慘淡時光,主動接納那些悲傷與痛苦,然後慢慢用生活去療愈,相信所有的痛苦都不會太長久,時間會給你最好的饋贈。

《海洋之歌》:童話背後,藏著獨特的文化內涵與情感哲思

③人生漫漫長路,哪怕暫時迷失了方向,及時調整依然可以迴歸心靈的港灣

當本獨自前行,在找妹妹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自私,自己至少是得到過父母完整的愛才失去。而妹妹一出生就失去了母親,只有沉默的爸爸跟埋怨她的哥哥。最後本終於承擔起做哥哥的責任,一家人幸福快樂的生活在一起。

走吧,人間的孩子!走向荒野和河流,與精靈手拉手,這個世界太多哭聲,你不懂。——葉芝

影片開頭輕輕吟誦了愛爾蘭詩人葉芝的這幾句詩,看到最後我才明白,詩句中的精靈在呼喚人類離開塵世,到童話世界中。表面是表達對世俗社會的不滿,其實更多的是提醒我們放慢腳步,傾心內心深處的聲音。

在我看來,每個人心底都住著一個小精靈,它時常低吟淺唱,只是有時候我們走的太快忘記自己的初心。所以漫漫人生路上如果暫時迷失了自己,那麼停下來聽一聽初心的呼喚,及時調轉方向,依然可以一步一步迴歸心靈的港灣,找尋到真實的自己。

總結一下:

《海洋之歌》是一部完全純手繪、主題深刻、文化內涵豐富的動畫電影。導演願意耗時九年,採用逐幀手繪的方式來呈現這部作品。在這個工業流水線製作動畫的年代,顯得極其珍貴。

在我看來,影片關於愛爾蘭傳統文化與當代現實文明完美融合,精緻的手繪視覺畫面和空靈縹緲的配樂都非常值得我們去欣賞和學習。謝謝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