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中,為什麼越來越貪心,想要的越來越多?

有人說,看透了風景,卻看不破紅塵。感情一事,總是讓人患得患失,不知所措,進退為難。無論是初相識,還是久相處。

作為情感諮詢師,朋友們經常會問我一些關於感情的問題,不同的人遇到的問題常常咋聽上去不相干,再想想又覺得總有一些共通性。




小李,男,26歲,新婚

我是個很簡單的人,當初愛上現在的老婆,是因為她的笑容。特別明媚,一下子就打動了我的心。相處之後發現她雖然偶爾有點矯情,但大多數時候都挺好的。在一起一年多就結婚了。

剛結婚的時候,還好,和戀愛的時候差別不大。可是不久,她懷孕了。都說一個女人自從做了母親,就會變成另一個人。果然如此,我的佛系小仙女,慢慢變成了“事兒媽”,整天對我呼來喝去的,我稍微反抗一下,她就偷偷抹眼淚。

現在真的好鬱悶呀,好害怕她啊。



娜娜,女,30歲,結婚一年

戀愛的時候,生活還是挺甜蜜的。

不料,結婚後,還是沒能跳出大多數人的命運。熱情很快消退,生活迴歸尋常。紅包代替了禮物。比起相擁而睡,更願意各自四仰八叉地平躺在床上。聊天的內容越來越日常,不再會像以前那樣饒有興致地聊一些無聊的小事。而且,朝夕相處之後,會發現有很多問題根本不像書上或別人說的那樣,學了再多理論,到了實踐的時候,還是會不由自主地想要使小性的。都希望對方能夠理解自己。

我忍不住常常問自己:“他是不是不愛我了?我們的婚姻還能維持多久?我該離婚嗎?”



林姐,43歲,結婚17年,孩子已經上高中

我和老公已經分房睡好幾年了,平時基本上不怎麼說話,因為說得多了就會吵架。下班之後,兩個人都更願意跟朋友們在一起。我有幾個處了十多年的朋友,大家的情況也差不多,就算不吵架,也談不上多麼親密。所以,我們聚在一起最喜歡乾的事情就是吐槽,比比誰家的男人更奇葩。

吐槽歸吐槽,日子還是照常過。

可是,有時候,我的心中還是會湧起某種強烈的衝動,就想不管不顧衝破所謂的婚姻的藩籬,痛快地做自己。好多認識的朋友都出軌了,有時候既不齒,又羨慕。

感情中,為什麼越來越貪心,想要的越來越多?


01 相處難,源於慾求不滿

感情中,為什麼越來越貪心,想要的越來越多?


幾乎所有伴侶從相識,相知到相守,一路走來,很多時候都會像他們一樣陷入左右為難的境地。不知道該接受現狀,還是要求更多。

小李的妻子懷孕後變得多愁善感。娜娜不甘於生活平淡,渴望更多浪漫。林姐厭倦了婚姻生活,對伴侶諸多不滿。

他們的訴求折射了人的本性,總是慾求不滿,總是想要更多。而得到,又只是為了證明自己是值得被愛的。愛是關係中最致命的誘惑。

不過很多時候,我們這麼想的時候,總會幻想這個世界上一定存在另一個更讓自己滿意的人,而不是身邊人。

張愛玲曾說:“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玫瑰就變成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玫瑰還是“床前明月光; 娶了白玫瑰,白玫瑰就是衣服上的一粒飯渣子,紅的還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她說的是男人,其實女人也一樣。

數據顯示,男女出軌率差不多,都接近50%。人為什麼會出軌?都是因為慾求不滿,想要更多。

當然,還有一半人不會出軌,不過也在蠢蠢欲動。

倒不是要討論出軌,只想說明一個事實:在感情中,貪心不足實在太正常了。

愛情之所以珍貴而美好,不在於激情,而在於剋制,更在於責任。

心理大師海靈格曾說:“所有感情關係,最後要面對的都是自己。”所以,所有感情問題,歸根結底都是關於你想要的是什麼,而不是糾結於我的伴侶能給我什麼。

人一旦對另一個人有了要求,就會試圖控制他的行為,要麼用強勢的方法,要麼用示弱的方法,也就是控制或依賴。

可是,沒有人願意被別人控制,所以,很自然,我們會陷入兩難境地。如果不提要求,自己不開心。提了要求,對方不開心。而一旦某一方不開心,麻煩就來了。

怎麼想,都覺得千頭萬緒,難以決斷,但是若他們能夠誠實地問一問自己,如果我想要獲得自己想要的婚姻,我該做些什麼。答案,顯而易見。

就像東野圭吾說的“其實所有糾結做選擇的人,心裡早就有了答案,諮詢只是想得到內心所傾向的選擇。最終的所謂命運,還是自己一步步走出來的。”

澳大利亞著名心理諮詢師,ACT療法(接納承諾療法)培訓師在他所著的《愛的陷阱:如何讓親密關係重獲新生》一書中說到:當你停止把精力浪費在徒勞的控制策略上時,你可以把精力投入到成為你想要成為的伴侶上。這通常很有幫助,因為親密關係就好像舞蹈:當你改變了自己的舞步,伴侶就會跟著改變。

02 用“LOVE”的行動重塑親密關係

感情中,為什麼越來越貪心,想要的越來越多?


確定了自己要以什麼樣的心態面對感情,是第一步。

感情是需要培養的。具體該怎麼做呢?

多年諮詢實踐證明,“LOVE”行動能夠有效重塑親密關係。

LOVE其實是四個英語單詞的首字母。

L-放下(Letting go)

O-開放(Opening up)

V-價值行動(Valuing)

E-全情投入(Engaging)

放下,就是放下控制。放下控制的關鍵在於放下自戀。我們要知道,即便是很親密的兩個人,也依然是彼此獨立的,我們沒有權利要求別人滿足自己是所有要求,別人也不可以這樣要求自己,否則就是太把自己當回事了。

開放,就是坦然面對關係中的問題。親密關係會引起痛苦的感受,一旦痛苦出現,出於自我保護的本能,我們會傾向於想方設法擺脫或迴避這些感受。不過單單是控制這些感受,就可能會消耗和壓垮我們的精神。多少人,都是好好地,突然就分開了。中國有句古話: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定是因為平時積壓了很多情緒,沒有及時得到處理。

價值行動,就是採取有效的行動。著名心理諮詢師武志紅老師經常說:“重要的不是發生了什麼,而是對方怎麼感受的。我們要永遠記住,感受的溝通在親密關係中是最重要的。”老話說得好“親密關係中不要計較對與錯,太過於計較,你就大錯特錯了”。與其吵得面紅耳赤,不如靜下心想一想,這是我要的結果嗎?要做有意義的事情。

全情投入意味著心在當下(而不是陷入自我執念),並懷著真實的興趣和開放的態度關注伴侶。當你眼中有對方的時候,ta是一定能感受到了,深層的聯結自然而然就產生了。

總之,如果我們把愛看成是一個放下、開放、採取價值行動和全情投入的持續過程,就會永遠擁有愛,即使在愛的感受缺席時也是如此。所以,這麼理解愛,就真的可以擁有永恆的愛。但如果把愛僅僅看作情緒或感受,愛就不能長久,因為所有的情緒或感受都是不斷變化的。

也許說了這麼多,你還是不清楚,為什麼在感情中,我們會那麼貪心,想要的越來越多。好像通篇都在講我們要怎麼做才能夠擁有幸福的感情。

沒錯,我最想要跟大家說的是,其實貪心也好,想要得很多也好,都是正常的心理感受呀。我們的任何感受都該被看見而理解,而不是壓抑。只是,要掌握一個度,不要困在自己的執念裡,而忘記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與其糾結該不該,倒不如想一想要怎麼做才能收穫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