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科學的審美觀:審美科學通俗超話--引言


塑造科學的審美觀:審美科學通俗超話--引言


引言:孔雀是美的嗎?

網友問:孔雀是美的嗎?

回答:不能一概而論。就孔雀本身而言,分雌雄,相對雌孔雀而言,雄孔雀外在美的條件佔比較高,尤其是雄孔雀開屏時,使人產生美感的可能性較大。

網友問:孔雀開屏時,從不同的角度看都是美的嗎?

回答:孔雀開屏時,從前面看,多數人會認為是美的。從後面看,多數人會認為是醜的。從上面往下看,前後都能看到,又美又醜;前後都看不到,不美也不醜。

網友問:孔雀開屏時,從不同的距離看都是美的嗎?

回答:不一定,需要在適當的時空距離內看。太遠看不清孔雀,談不上美醜。太近看泰山,只緣身在此山中而不見大山之壯美。

還需要在適當的心理距離內看,若心理距離太近,功利意識佔主導,比如在商人眼中,孔雀美不美無關緊要,羽毛可賣錢獲暴利,肉可食,但捕殺野生動物,終究逃不掉大自然的報復;若心理距離太近,冷漠不感興趣,比如在流浪漢的眼中,孔雀開屏再美,終究抵不上一個麵包香甜可口。

網友問:為什麼在環保達人的眼裡,只有生活在大自然中的孔雀才是最美的呢?

回答:這是因為,一方面觀賞者的年齡、文化修養、民族習俗、社會地位等心理背景有差異,另一方面觀賞的對象所處的時空背景,比如是在公園被人圈養或在野外自由自在繁衍都有所不同,這兩方面都間接地影響著觀賞者的審美感受。所以說,在崇尚大自然的環保達人的眼裡,只有生活在大自然中的孔雀才是最美的,被人剝奪了自由的孔雀根本談不上美!

網友問:請舉例說明時空、心理背景對審美有何影響?

回答:比如《芙蕖》一文中,荷花處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中,帶給李漁的觀賞可謂美不勝收,“有風時就作出飄動搖擺的神態,沒風時也呈現出輕盈柔美的風姿。因此,我們在花未開的時候,便先享受了無窮的逸緻。等到花苞開花,姿態嬌嫩得簡直要滴水。”

至於心理背景對審美的影響,在《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中,鄒忌見了城北徐公,又照鏡子看了自己的容貌,認為自己確實不如徐公英俊。但妻、妾、客人都說自己比城北徐公英俊,這其中又隱藏著什麼心理背景呢?

鄒忌最後發現,自己受了這三個人的矇蔽。妻子說自己比城北徐公英俊,是因為妻子受了“偏愛”自己的心理背景的反決定;妾說自己比徐公英俊,是因為妾受了“懼怕”自己的心理背景的反決定;客人說自己比徐公英俊,是因為客人受了“有求”於自己的心理背景的反決定。三人都說了讓自己高興快樂的好話,因為好話似春風,人人都喜歡聽,很少有人不受好話的矇蔽。

要想把這些問題說清楚,看來確實不簡單!恐怕沒人比我能說的更清楚,不信你試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