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泉人同心逐夢就為了這一天

2020年3月4日,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建立貧困退出機制的意見》,內蒙古自治區黨委辦公廳、政府辦公廳《關於建立貧困退出機制的實施意見》精神,按照自治區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的統一安排部署,突泉縣已達到貧困縣退出標準,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

這是值得銘記的時間刻度,也是值得紀念的空間跨度!截至2019年11月底,突泉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已脫貧11554戶22844人,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12% ,群眾綜合認可度90%以上……

這一天,突泉縣32餘萬人翹首以盼、歡呼雀躍!聽聽他們鏗鏘有力的脫貧旋律!

突泉人同心逐夢就為了這一天

興安盟突泉縣泉字碑

一句“不能落下一個貧困群眾”的莊嚴誓言

2014年以來,突泉縣以開放的思維,從 " 兩不愁三保障 " 入手、著眼,按照“六個精準、五個一批”要求,舉全縣之力推動脫貧攻堅工作。

突泉人同心逐夢就為了這一天

突泉縣玉米豐收

突泉人同心逐夢就為了這一天

突泉縣內奶牛養殖場

堅持發展生產脫貧,打好增收致富 “組合拳”。充分發揮本地產業優勢,積極引導貧困戶參與進來。落實扶貧產業政策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舉措,探索“2511”產業扶貧模式,引導貧困人口發展扶貧產業,著力增強貧困戶“造血功能”。截至到2018年8月,通過戶企聯合經營類、開發公益性崗位、開展就業扶貧等模式,突泉縣實現扶貧到戶產業全覆蓋。針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突泉縣創新實施禽類規模養殖、庭院肉牛、肉驢、肉羊養殖等,鼓勵支持貧困戶發展增收產業。同時,針對有意願且有能力繼續發展產業的貧困戶穩步推進金融扶貧,深入落實“5萬元以下、3年期、基準利率、財政貼息、免抵押免擔保、縣建風險補償金”扶貧小額信貸政策,累計發放貸款1.02億元。目前,突泉縣自主勞作實現穩定增收的貧困人口有7853戶15530人,佔貧困人口總數67.1%。

突泉人同心逐夢就為了這一天

村民量家中尺寸

開啟拎包入住新模式,圓上困難群眾 " 安居夢 "。突泉縣積極組織開展危房清零攻堅行動、易地扶貧搬遷工程,通過聘請第三方評估機構鑑定和住建系統自行鑑定兩種方式,對全縣農村住房進行“覆蓋式鑑定”。根據貧困戶危房情況,針對性制定貧困戶新建40平方米住房支持4.4萬元,維修危房平均補貼1萬元的危房改造政策,全面解決貧困群眾住房保障問題,累計改造貧困戶危房13435戶,貧困戶危房實現全部清零。精準對接群眾搬遷需求,突泉縣採取縣城集中安置、幸福院安置方式,穩步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累計完成搬遷1362戶、2901人。同時,實行“日常聯管、專項專管、主動服務”後續服務管理模式,全面保障搬遷群眾城鎮醫療、教育、產業和就業等服務,貧困群眾實現“搬得出、住得下、能致富”。

突泉人同心逐夢就為了這一天

村民到村內衛生室就診

構建健康扶貧新防線,確保貧困群眾“能就醫”。突泉縣紮實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實行縣域內 " 先診療後付費 " 和 " 一站式 " 結算,全額代繳貧困戶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費用,制定《突泉縣農村貧困人口新增救治病種大病專項救治工作實施方案》。同時,加強基層醫療機構服務功能,先後改造衛生院6所,衛生室39所,並對衛生室部分陳舊設備進行更換。目前,全縣衛生院、衛生室用房基礎、設施設備、人員和藥物配備全部達到國家規定標準,實現貧困群眾小病不出村。

全面落實教育扶貧,不讓一個貧困生掉隊。突泉縣全面落實教育資助和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兩免一補”政策,實行控輟保學“雙線四包”責任制,加大控輟保學力度,累計投入資金1.02億元,資助貧困家庭學生5.1萬人次。目前,我縣貧困家庭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實現“零”輟學,貧困家庭學生實現既能上起學,又能上好學,有力解決貧困代際傳遞難題。同時,突泉深入推進薄弱學校改造工程,目前,累計投入資金1.19億元,全縣義務教育學校全部達標。

一聲 " 決戰打贏脫貧攻堅 " 的衝鋒號角

“小劉書記,家裡燈泡壞了,能不能幫我裝一下?小劉書記,我家香瓜能不能幫著給銷售…… ” 面對貧困戶求助,杜爾基鎮東泉村駐村第一書記劉爽總是第一時間解決。“2017年11月,縣委組織部委派我到杜爾基鎮東泉村任駐村第一書記。我剛來的時候,村民都不太認可我,覺得一個24歲的小女孩兒啥也做不了。”劉爽說。為了儘快瞭解東泉村的情況,她經常與駐村工作隊、村“兩委”幹部一同深入貧困戶家中調查摸底。為重度抑鬱症患者解決救治問題,完善村裡基礎設施建設,跑村裡種植銷售……短短几個月的時間,就與村民結下了深厚的感情,也得到了群眾的認可。

突泉人同心逐夢就為了這一天

第一書記劉爽到村民家家訪

脫貧路上,一樁樁,一件件,數不盡的溫情,訴不完的感動。突泉縣按照貧困村5人以上,非貧困村3人以上標準選派駐村幹部,共選派各級駐村幹部880人,打造出了一支“不走的工作隊”。同時,突泉縣還鼓勵引導大中專畢業生積極參與脫貧攻堅工作,2018年,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突泉縣公開招募扶貧專幹151名,分配到各村開展幫扶工作,著力培養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村級後備隊伍,還將198名村醫納入駐村工作隊統一管理,進一步增強駐村幫扶工作力量。

一曲 " 脫貧摘帽我爭先 " 的動人樂章

“現在我家有三頭牛,兩頭都下了牛犢。這一年光養牛我就掙了一萬多塊呢。”六戶鎮新合村村民王崇義喜滋滋地說。

突泉人同心逐夢就為了這一天

王崇義老兩口貼福字

王崇義家本有4口人,可弟弟患有聾啞疾病一直沒能結婚,隨著年紀的增長,50歲的弟弟也開始需要人照顧,這一重擔也落在了哥哥王崇義身上。家裡兩孩子要讀大學,經濟十分拮据。2016年,在幫扶幹部鼓勵下,王崇義通過縣裡自主實施的“扶貧扶產業·牧業再造突泉”工程,成功貸了款,當起“牛倌”來。為了養牛,王崇義把周邊荒地都種了起來,打下的糧食除了自己家吃還能賣些錢,最重要的是玉米秸稈、麥麩子等牛飼料有了著落,一年光飼料錢能省下幾千塊錢。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9年王崇義順利脫貧,成功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那一天,妻子張彩春專門到鎮裡買了幾個菜還包了餃子,讓王崇義美美喝了幾盅酒。王崇義說:“在如今好政策的幫助下,沒想到咱家真脫了貧,還找到一條致富路,看來,脫貧致富還要靠自己努力奮鬥。”

突泉人同心逐夢就為了這一天

突泉縣內慶典

突泉人同心逐夢就為了這一天

突泉縣內工業園區

閃光數字的背後,是勠力同心、風雨兼程,是豪邁決心、敢闖敢試。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突泉縣精準對接群眾精神需求和物質需求,始終堅持物質脫貧和精神、思想脫貧“雙同步”,創新開展“一爭三扶六到戶”工作,著力增強貧困群眾自我發展的信心和能力。在全縣範圍內實施了“扶貧扶志•新時代新型農民素質提升”工程和“扶貧扶心•黨群心連心”工程,通過“農民進夜校、活動進廣場、文明進家庭”充分凝聚了鄉村振興的強大精神力量。促進貧困戶長心氣、長志氣,突泉縣探索實施改變生活•從庭院做起“積分爭星”行動,引導全縣所有常住農戶家庭,通過參加清理村屯垃圾、整治庭院衛生和改善村容村貌等工作獲得積分,並設立積分超市,以積分兌換商品獎勵,激發了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截至目前,全縣9個鄉鎮、10488戶貧困戶參與其中,為鄉村有效治理探索了全新路徑。

突泉人同心逐夢就為了這一天

突泉縣內田地

貧窮,曾經是難以驅散的陰影,難以逾越的障礙。為了驅散,為了逾越,突泉縣委、縣政府率全體幹群努力拼搏,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2020年,突泉縣將嚴格落實好“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的要求,認真總結脫貧攻堅工作經驗,鞏固發展脫貧成果。因為心揣夢想,所以執著前行。32萬突泉人有決心,有信心,有恆心,正步履鏗鏘,共赴小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