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國內商業活動、重視對外貿易發展,談宋代的多種財政收入手段

鼓勵國內商業活動、重視對外貿易發展,談宋代的多種財政收入手段

眾所周知,一個國家的財政收入關係到一個國家的穩定發展,財政問題也是一個國家的關鍵性問題。在中國古代的封建王朝當中,有多少朝代滅亡與財政危機,像原本萬國來朝的大明帝國,在面對內憂外患之時,國家財政卻無法長久的支持,最終大明帝國財政的崩潰加劇了明朝的滅亡。這就反映出一個國家的財政的重要的,而宋代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名的“弱宋”。但是它何以維持數百年之久而不到,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宋代強大的財政實力的支持,下面我們就來探究分析一下宋代的財政收入手段。

一、宋代多樣化的財政收入手段

1、農業稅依舊是宋代財政收入的主要部分之一

縱觀中國古代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歷史,一

直都是處於典型的農業社會時代,與西方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所不同的是,古代中國一直都強調以農為本,重農政策也是一個國家的政策中心之一。可以這樣說古代中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農業社會。宋代的農業稅收制度基本上延續了唐朝時期的兩稅法,據《舊唐書》當中記載兩稅法的特點稱:““量出制入”,統一徵收。”。兩稅法的這一個特點決定了兩稅法可以很好的進行農業徵稅活動,而且對於當時的農民而已也是比較輕的賦稅。

雖然宋代的國土面積是歷朝歷代當中最狹小的存在,但是宋代對於一些豪強地主並沒有多大的稅收優惠政策。眾所周知,宋代自從開國以來就確立了不抑兼併的舉措,但是這並不意味這放棄對於這些豪強地主的稅收,恰恰相反,由於豪強地主的實力較強,對於宋代的農業稅收會起到一個相對穩定的作用。不會像自耕農一樣容易破產。就從國家稅收的角度來看,無疑是對於宋代財政收入增加是有一定的好處的。

鼓勵國內商業活動、重視對外貿易發展,談宋代的多種財政收入手段

2、商業稅首次超過農業稅,成為宋代稅收佔比最大的一部分

眾所周知,宋代是一個商品經濟高度繁榮發達的朝代,而且當時內部相對穩定的局勢也為商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除此之外,宋代的統治者還非常重視對於商業的扶持,據《資治通鑑》當中記載宋太祖鼓勵扶持商業的手段:““榜商稅則例於務門,無得擅改更增損及創收。”同時確立穩定的商業稅無疑給宋代商品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同時也是宋代商品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

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宋代的商業稅自然而然的成為了宋代財政收入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甚至在宋代中後期宋代的商業稅超過農業稅成為宋朝財政收入的依靠所在。除此之外,宋代商人的政治地位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證

據《宋史》當中記載稱:““滯留(商人)三日,加一等,罪止徒二年。因而乞取財物,贓重者,徒一年”。宋朝統治者的這一個舉措,無疑為當時的商人提供了“護身符”。也就成為商業高度發達,商業稅激增的原因之一。

3、對外貿易的發展,關稅的比重上升

宋朝的財政收入除了傳統的商業稅與農業稅以外,關稅的比重也急劇的上升,這都得益於宋代高度發達的海外貿易活動,海上絲綢之路的形成萌芽就是在這一個時間段。據《宋史》當中記載稱:“諸市舶綱首,能招誘舶商,抽解貨物,累價及五萬貫、十萬貫者,補官有差。”這反映出的是宋朝對於海外貿易的重視,為此特別設立了一個專門的機構——市司舶來管理海外貿易。除此之外,還重視保護外國商人的切身利益,出臺了:““有虧蕃商者,皆重置其罪。”的政策,自然而然的,宋代的海外貿易稅收數量就得以增加。

鼓勵國內商業活動、重視對外貿易發展,談宋代的多種財政收入手段

4、茶、鹽、酒等稅收佔據重要地位

宋朝財政收入激增的背景是商品經濟的不斷髮展以及對外貿易的不斷拓展。在這樣的背景下,百姓的必需品如茶、酒、鹽等的需求就不斷增加,自然而然的也就帶動了茶稅等專賣稅等增加發展。據《夢梁錄》當中記載稱:“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鹽醬醋酒茶就從側面反映出茶稅等專賣稅等增加。自然而然的,這些專賣稅也就成為了宋朝財政收入的來源之一,

二、宋朝多樣化、高財政收入的原因分析

1、邊疆問題嚴重,需要大量的財務安撫周邊國家

眾所周知,宋代的邊疆問題是非常嚴重的,可以算得上是歷朝歷代之最的存在,嚴格來說宋朝並非一個大一統的國家,北方有來著遼國、西夏等政權的入侵,南邊有大理等政權“不服王化”

。而宋朝在對外戰爭當中有多以失敗告終,總體上處於受勢。因此要付出財務代價來平息邊疆衝突。就以檀淵之盟為例,據《資治通鑑》當中記載宋真宗與遼國議和的代價底線稱:“如事不得已,百萬亦可。”雖然最終只是以三十萬兩白銀告終,但是與遼國簽訂類似“條約”的國家政權還有很多,自然而然成為一筆不小的財政開支。

而宋王朝的財政收入主要是依靠政稅,而傳統的農業稅收數量穩定而且難以支撐龐大的財政開支。自然而然的,宋王朝就會想方設法的增加稅收,拓展稅收途徑,以此來緩和巨大的財政壓力,同時也維護國家機器的正常運作,實行國家的穩定發展,鞏固宋王朝的統治地位。可以這樣說宋朝如此強大的財政實力,是維護宋邊疆地區穩定的強有力的保障,而邊疆問題也是宋朝多手段財政收入的原因之一。

鼓勵國內商業活動、重視對外貿易發展,談宋代的多種財政收入手段

2、三冗問題嚴重,財政危機日益嚴重

王安石變法的原因就是因為北宋中期嚴重的財政危機,而變法的矛頭直指“三冗問題”。眾所周知,北宋時期的一系列國策,例如恩蔭制度、守內虛外政策等。給宋朝帶來了“三冗問題”。據《廷試策》當中記載稱:““昏昏衰世之政”,後人將北宋的社會弊病直接概括為冗官、冗兵、冗費等。北宋官員龐大的數量以及高額的俸祿,加之數量眾多的軍隊以及一下功勳子弟等等。給當時的北宋王朝帶來了巨大的財政危機。

面對如此嚴重的財政危機,最常見的做法無非就是“開源節流”四字。而北宋王朝的多樣化的財政收入手段,恰恰就是“開源”的最直接的體現。在保持農業稅的基礎上,宋王朝積極的鼓勵商業的發展,鼓勵海外貿易的拓展,增加放寬茶、酒等專賣政策。希望通過這些手段來積極的開拓財政收入的途徑,增加財政收入,希望以此來緩解嚴重的財政危機。因此,宋王朝尾大不掉的“三冗”問題成為宋朝多樣化財政收入的原因之一。

三、宋朝多手段財政收入的影響

1、促進了宋朝商品經濟的繁榮發展

首先,宋朝多手段的財政收入為宋朝發達繁榮的商品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眾所周知,宋王朝為了增加財政收入而實現的鼓勵商業,保護商人的一系列政策,必然為宋代商品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利條件。據《東京夢華錄》當中描述發達的商品經濟稱:“正當輦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習鼓舞,斑白之老,不識干戈”而宋朝如此繁榮發達的商品經濟,得益於宋王朝的統治階層政策的調整,也就是得益於宋王朝多手段的財政收入政策。

鼓勵國內商業活動、重視對外貿易發展,談宋代的多種財政收入手段

2、增加的對外交流,有利於文化的交流與傳播

在北宋多手段財政收入模式當中,對於海外貿易是比較重視的,海外貿易不僅僅可以增加關稅,而且還可以促進國內商業的進一步發展繁榮。據《資治通鑑》當中記載稱:“舶船深闊各數十丈,商人分佔貯貨,人得數十許,下以貯物,夜臥其上。貨多陶器,大小相套,無少隙地”,反映出宋代高度發達的海外貿易,自然而然的,通過海外貿易這一個途徑,必然會加快加強中國與對外的文化交流等。有利於傳播華夏文化。

3、有利於維護宋王朝的統治,緩解社會矛盾

宋王朝多手段的財政收入,使得宋王朝在內憂外患之中依舊得以延續百年之久。不得不說,宋朝的多手段的財政收入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依靠。這對於維護宋王朝的統治,以及緩解當時的社會矛盾具有相當程度的積極作用,反觀明王朝同樣處於內憂外患當中,加之財政問題得不到解決,大明帝國轟然倒塌。這反映出一國財政實力的重要性。

鼓勵國內商業活動、重視對外貿易發展,談宋代的多種財政收入手段

四、總結

宋王朝多手段的財政收入,對於擴充財政收入增加財政抵抗力,緩解當時的社會矛盾有積極作用,但是宋王朝強大的財政實力,也挽救不了宋朝滅亡的事實,值得引起我們的思考。

參考文獻:

1、《資治通鑑》

2、《東京夢華錄》

3、《宋史》

4、《舊唐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