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與非遺情懷雲論壇——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視頻會議在線分享

抗擊疫情與非遺情懷雲論壇——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視頻會議在線分享

當前,抗擊疫情與恢復經濟社會發展是國家首要大事,新冠肺炎疫情給各行各業造成不利影響,也給紡織非遺事業帶來新的挑戰與思考。為了順利完成2020年紡織非遺工作任務,探討疫情後如何儘快恢復紡織非遺工作和步入傳承發展的新局面,3月8日下午,中紡聯非遺辦在特殊時期以特殊形式召開了以“抗擊疫情與非遺情懷”為主題的雲論壇。中紡聯副會長孫淮濱以及24位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出席並互動交流。雲論壇圍繞疫情對紡織非遺工作的影響、疫情期間堅持工作的經驗交流、疫情後紡織非遺傳承發展的工作設想以及對中紡聯非遺辦的工作建議四個議題展開,由中紡聯非遺辦負責人陸茵主持。

抗擊疫情與非遺情懷雲論壇——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視頻會議在線分享

抗擊疫情與非遺情懷雲論壇——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視頻會議在線分享

白晶瑩:

防疫增收兩手抓,產業發展三部曲

抗擊疫情與非遺情懷雲論壇——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視頻會議在線分享

內蒙古科右中旗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繡產業推進組組長白晶瑩大使在論壇上分享了防疫期間蒙古族刺繡產業工作情況。首先,在保障工作人員安全的前提下,延長春節假期,靈活調整生產形式,積極配合科右中旗旗委政府疫情防控工作;其次,要求繡工居家積極完成年前安排的價值約300餘萬元的刺繡訂單,安排大學生將新訂單送至農牧民家門口的卡點,做到防疫生產兩不誤。據統計,此次訂單讓繡工月收入增加了2000元,得到了旗委政府的肯定和表揚。

白晶瑩大使還提到疫情過後將針對蒙古族刺繡產業繼續按計劃開展工作:一是表彰通過蒙古族刺繡脫貧的家庭戶1000戶,繼續加強蒙古族刺繡產業的對外合作,尋求訂單;二是為了加強“中國手工刺繡創新創業示範基地”的建設,上半年將啟動兩個與蒙古族刺繡基礎設施有關的項目,即蒙古族刺繡體驗館和蒙古族刺繡培訓基地;三是經科右中旗旗委研究決定,將每年8月2號定為“蒙古族刺繡文化藝術節”,在去年成功召開中國手工刺繡傳承創新大會的基礎上,今年還將繼續舉辦系列活動。

最後,白晶瑩大使熱情邀請與會領導和各位大使參加今年的“蒙古族刺繡文化藝術節”活動,希望能為蒙古族刺繡產業發展提出寶貴意見。

劉薇:

藝術創作新思考,非遺環保新理念

抗擊疫情與非遺情懷雲論壇——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視頻會議在線分享

中國十佳時裝設計師、“金頂獎”獲得者劉薇大使表示,疫情期間,反而讓自己更能沉下心來思考和創作,她以設計師視角分享了三方面有意義的工作嘗試。

第一方面,她利用居家防疫的時間,進行了大量的藝術創作,從內心而出發,通過繪畫手法反應疫情對人及社會的影響,代表性的有兩個系列,普通人系列和復工系列。作品筆觸細膩,真情流露,已被一些報紙、雜誌,網站等媒體平臺刊登。第二方面,疫情開始後,為了幫助企業儘快恢復生產,共渡難關,她克服重重困難,開始了各種新型防護服的研發。早在2016年,她已在中國國際時裝週上推出了安全防護系列服飾的發佈會。第三方面,面對物質過剩的社會現狀,劉薇提出了“非遺+環保”的創意概念,疫情期間,她不斷的進行嘗試,以藝術的表達形式,將非遺與環保元素結合起來,用廢舊、環保的面料進行堆積和拼貼,用刺繡等非遺元素及工藝進行創作,她希望有機會能夠將她的作品和非遺理念進一步推廣出去,倡導更多人關注環保,讓我們的家園更加的美好。

佘燕璇:

冷靜分析市場需求,快速捕捉商業機遇

抗擊疫情與非遺情懷雲論壇——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視頻會議在線分享

“口罩廠廠長”是廣東省潮州市香聚粵繡研究院院長佘燕璇大使的又一個新身份,論壇上,她激動的向大家介紹成為口罩廠廠長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疫情發生後,她第一時間購買和捐贈了大量的口罩、護目鏡等防疫物資,但由於防疫物資的短缺,想捐贈更多都找不到貨源,這使她開始萌生了“自己生產製造”的想法,還不如把“找”的精力投入到生產製造上;另一方面,作為一名非遺傳承人,非遺推廣大使,她切實感受到了疫情給潮繡市場帶來的危機,她認為藝術品市場將會出現相對冷清的局面,這勢必會影響潮繡繡孃的經濟收入。繡娘們的焦慮是她的內生源動力,她開始為籌建生產線付出行動,僅僅用了20天時間辦起了有四條生產線的口罩廠。

除了生產防疫口罩外,她還帶領繡娘動起來,緊跟市場需求,開始繡制美觀時尚的日常防護絲綢口罩,從她展示幾款口罩能看出,顏色豐富豔麗,質地柔軟親膚,純手工刺繡圖案帶來幾分貴氣,目前應該是市場上日用口罩中的“貴族口罩”了。佘燕璇的忙,給公司帶來了倍數增長的營業額,也給繡娘增加了可觀的收入,她說“危機”就是危險和機會,祝願我們都能化解危險,與機會相擁。

哀警衛:

補足短板,培養新業態

抗擊疫情與非遺情懷雲論壇——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視頻會議在線分享

總結疫情對非遺工作的影響,桐鄉市豐同裕藍印布藝有限公司總經理、桐鄉藍印花布印染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哀警衛大使的感受是“影響很大,不管在生活上,還是生產上”。他介紹說疫情發生後,公司從新年時被通知停工停產直到2月21日正式復工復產,但是在景區的所有銷售門店還未開放,到目前,所有門店“零”銷售狀態已持續一個半月,景區開放日期還沒有消息。他表示,眼下當務之急的是補足短板,培養新業態,改變經營思路,建立新工作模式,採取線下線上“兩條腿”走路,不能讓保守思維使企業陷入僵局,並深刻認識到互聯網是個信息共享時代,應該利用互聯網優勢加強企業抗風險能力。為了豐富消費者線上選擇需求,他的工作團隊已設計開發出一批手工植物染藍印花布面料的“非遺口罩”,目前正在試銷中。

從交流中還了解到,桐鄉市豐同裕藍印布藝有限公司的營銷戰略主要是與全國各大城市的熱門旅遊景區合作,如浙江的烏鎮、北京的古北水鎮、上海的七寶,天津的古文化街等,原本藍印花布非遺產品與景區高度契合的絕好銷售途徑,而如今受疫情的影響也最直接、最明顯、最嚴重,疫情帶來的危機,不僅是哀警衛的企業,多數文化企業均受到重創。雖然影響很大,但對於我們不僅是一次考驗,還是一次檢驗自己的機會,哀警衛堅信疫情終將過去。

金惠:

積極參與抗疫,助推非遺傳承

抗擊疫情與非遺情懷雲論壇——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視頻會議在線分享

雲論壇上,華南農業大學藝術學院院長、中國十佳時裝設計師金惠大使從學院疫情防控工作的開展和2020年主要的工作計劃就兩個大方面進行了發言。疫情期間,在金惠的帶領下,一是學院成立了以書記、院長為組長,班子成員,工會主席為成員的疫情防控指揮小組,全面指導抗疫工作,制定了疫情防控工作計劃;二是成立了疫情志願者服務隊,展開關心疫區的老師和學生的幫扶工作;三是發動捐贈倡議,想方設法為疫區師生提供一些急需的物資,共籌集捐款15萬元左右,購買醫療緊缺物資; 四是發揮學院專業優勢,號召師生髮揮優勢,進行海報、插畫、漫畫、歌曲等創作,以特殊的方式參與戰疫行動。

2020年主要的工作計劃有兩點:一方面是繼續深入推進非遺傳承工作研究,將穿戴式交互設計方法運用到非遺設計當中,希望能夠在中紡聯非遺辦的推薦下參與錦繡中華——非遺服飾秀活動;另一方面是希望和地方政府進行產學研合作,發揮資源優勢,共同打造非遺小鎮,讓非遺文化活起來、火起來,讓非遺文化與現代生活真正的融為一體,成為城市文化旅遊的一張新名片,從而推動非遺產業化發展

單鈺芳:

用實力圈粉,培養購買力

抗擊疫情與非遺情懷雲論壇——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視頻會議在線分享

生活在左服飾有限公司創始人、中國十佳時裝設計師單鈺芳重點與大家分享了疫情期間是如何利用網絡直播來進行產品銷售和非遺文化推廣。自2月18日以來,她以傳統手工藝愛好者和時尚設計師的角色,已經開了八九場的非遺直播活動,從手工植物染、手工編織到手工刺繡,以視頻直播跟消費者進行互動。目前,她的抖音號粉絲已達30萬,這些是非常精準的目標群體,都可能轉化為實際消費購買力。她認為通過網絡直播突破了時空和地域限制,不僅實現了銷售額的增長,更讓消費者瞭解了非遺的文化價值與內涵,為非遺文化的活態傳承打下良好基礎。今年,她將繼續加大傳統手工藝的培訓,讓每個年輕設計師,瞭解傳統手藝,這樣才能真正的把非遺文化傳遞給消費者。

除此之外,她談到了個人收藏博物館的籌建工作,將全面展示近十年來收藏的物件。她還提出非遺傳承關鍵在“用”,的概念,傳統工藝不真正走進生活,傳承便是一句空話。我們需要引導廣大群眾近距離接觸、認識、體驗非遺文化內涵,探索非遺文化與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方法、新途徑。

祝成炎:

為防控物資提供技術支撐

抗擊疫情與非遺情懷雲論壇——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視頻會議在線分享

浙江理工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書記祝成炎大使,首先從技術層面介紹了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的防疫工作開展情況。學院設有非織造材料與工程專業,並且擁有一支超強師資隊伍。疫情期間,他們積極發揮專業優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技術工作,對各種非織造材料進行研究,配合防疫物資口罩,防護服生產製造,併為政府、企業提供一些技術上的支撐。由於口罩、防護服等製作原材料的供應不足,他們還積極行動起來,尋找新的材料替代品,緩解市場壓力,如納米纖維膜的推廣和使用等。

其次,祝成炎大使還介紹了2020年學院關於非遺研修研培工作的計劃,今年學院還將繼續開展第七期、第八期非遺研修研培工作。為了更好地開展研修研培工作,前期學院都會進行深入的田野調研,今年的相關工作將延期到下半年。新的疫情形勢下,非遺研修研培工作如何與社會環境結合,呈現出新的內容是他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姚惠芬:

懷揣敬意創作《守護系列》

抗擊疫情與非遺情懷雲論壇——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視頻會議在線分享

雲論壇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蘇繡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姚慧芬大使特殊原因不能出席,指派代表帶來《守護系列》刺繡作品圖文介紹,表達“抗擊疫情與非遺情懷”。

《守護系列》作品簡介:這套系列蘇繡作品是2020年春節期間創作的。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高峰期間,懷著對抗擊疫情的白衣戰士的敬意,我在自己速寫繪畫的基礎上,運用平針繡和亂針繡多種針法相結合的技法,以看似隨意變化的各色粗細線條,刺繡出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口罩的意象。在這4幅系列作品中,分層施加的幾種色線錯綜交叉,過渡和順;大面積的借用面料的底色使作品的空間感突出,人物的形象及口罩的構成更加立體和生動,在靜態的畫面裡蘊含著十分精微的動態藝術效果,使作品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

值此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我以刺繡的方式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創作出了這套《守護系列》作品,藉此寄託我作為一個蘇繡非遺傳承人以及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的一份心意和祝福!期待春暖花開時,那些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的白衣戰士們吉祥安康,平安回家!

孫淮濱:

六項非遺工作為雲論壇收尾

抗擊疫情與非遺情懷雲論壇——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視頻會議在線分享

出席雲論壇的24位大使來自不同領域,有行業領導、企業家、設計師、傳承人、學者,他們從各自角度分別圍繞議題發言,孫淮濱副會長分別與大家互動交流,對各位大使在疫情期間的付出和作為很受感動。在互動中特別提出把非遺與環保結合起來,以藝術形式加以表現,從而產生社會價值,具有一定的宣傳推廣意義,讓非遺在環資方面發揮它的特殊功能和作用,會是一種全新的嘗試和探索。

論壇最後,結合非遺大使們的發言內容孫淮濱副會長對2020年紡織非遺工作重點規劃講了六點,一是將紡織非遺工作作為戰略性框架納入到整個紡織行業十四五規劃中;二是完善紡織非遺傳承發展鏈條,打通產品與市場的連接渠道;三是推動紡織非遺展示、銷售、市場推廣的平臺建設,擴大紡織非遺產品與市場影響力;四是將少數民族地區的紡織非遺項目作為在非遺資源的開發利用重點,配合完成國家扶貧脫貧與新農村建設工作戰略部署;五是加強紡織非遺的跨界合作與交流,多維度展示紡織非遺的豐富性、多樣性與融合性;六是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合作,講好中國紡織非遺故事,為國家文化軟實力形象提升,發揮重要作用。

更多內容丨盡在《中國紡織》雜誌

抗擊疫情與非遺情懷雲論壇——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視頻會議在線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