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龔家江家老洋房交易表面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結局卻是惡有惡報

由安建執導,孫儷、羅晉、張萌、王自健、田雷、孫佳雨、楊皓宇、張曉謙、王藝哲等主演的都市劇《安家》正在熱播,該劇雖然剛開始播出的時候收視撲街,但是隨後收視一路走高,成為當下大火的一部劇。

安家:龔家江家老洋房交易表面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結局卻是惡有惡報

其實我們觀看《安家》,看的是“此心安處是吾家”,看的也是其中的煙火味、人間情。

值得一提的是,該劇在創作過程中引入了很多真實案例,劇中的很多故事在現實中都有原型,像龔家花園、江家花園、知否小姐等等。這些案例的引入,讓整部劇現實意味更強,劇中人物的矛盾也更加突出。同時大反轉的劇情更是讓網友直呼“我猜到了故事的開頭卻沒猜到故事的結尾”。

龔家花園和江家花園老洋房交易背後,開頭看似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結局確實惡有惡報。

01太表姑奶奶一家偷雞不成蝕把米

四十年前龔俊一家不忍心太表姑奶奶一家孤兒寡母的流落街頭,讓他們在老洋房旁邊臨時搭了一間平板房,誰知這一住就是二十多年。

安家:龔家江家老洋房交易表面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結局卻是惡有惡報

十七年,龔家搬離了老洋房,因為擔心太表姑奶奶一家的安危,又出資幫他們買了新房。

但當龔家生意出現危機,不得不賣掉老洋房的時候,太表姑奶奶一家看到了老洋房背後的價值,隨之橫加阻攔,敲詐龔家五千萬。

為了儘快出手老洋房,緩解公司的財務危機,龔家願意拿出三百萬作為“搬家費”,誰知太表姑奶奶一家根本看不上眼。

人心不足蛇吞象顯露無遺,恩將仇報也可見一斑。

安家:龔家江家老洋房交易表面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結局卻是惡有惡報

但是結局卻是令太表姑奶奶一家意想不到的,安家天下的房產中介找到了太表姑奶奶一家已經搬走的證據,太表姑奶奶一家也因此分文未得,灰溜溜地離開了龔家花園,當初的“三百萬搬家費”也沒了蹤影。

安家:龔家江家老洋房交易表面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結局卻是惡有惡報

雖然《安家》中的故事結局與真實案件出入很大,但是也有網友爆料,現實中的太表姑奶奶一家雖然拿到了高額的“搬家費”,但是太表姑奶奶並沒有因此生活如意,而是在不久後癱瘓在床,而兩個兒子沒有一人床前伺候,這一點並不讓人意外,從敲詐龔家就可以看出這一家人白眼狼,三觀不正,不孝順他們的母親似乎也在情理之中。而太表姑奶奶的兒子,因為突如其來的鉅款,也染上了壞習慣,最終被人打斷了腿還登上了新聞,這也是十足的惡有惡報,當真應了那句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02 江奶奶的兩個外甥機關算盡最終難逃竹籃打水一場空的結局

江家有一套老洋房,三層樓,屬於江家姐妹三人,江奶奶的兩個姐姐都已經過世了,房子分別由她的兩個外甥繼承。

安家:龔家江家老洋房交易表面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結局卻是惡有惡報

當江奶奶想賣掉房子為宋老師治病的時候,江奶奶的兩個外甥的狼子野心顯露了出來。

首先,大外甥提出要多分一部分錢,原因是江奶奶住在二層,風吹日曬是三層給頂著,不用受梅雨時節的潮氣是因為一樓在扛著,急需用錢的江奶奶被逼無奈,只能答應。

隨後,宋老師病危入院治療,江奶奶希望房子儘快成交,兩個外甥以房子價格沒談成為由,繼續拖延,遲遲不肯賣房,狼子野心顯然易見,他們二人畢竟還年輕,想耗到兩位老人全都去世,自己便能分到更多的財產。

安家:龔家江家老洋房交易表面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結局卻是惡有惡報

在宋老師去世不就,江奶奶也散手人寰。

兩個外甥機關算盡,本以為即將如願以償,老洋房成交自己小姨媽的那一份兄弟二人平分。

但是結局是出乎他們意料的,江奶奶去世前將屬於自己的二層無償捐獻給了國家,讓兩個怎麼也想不到的是二人機關算盡,最終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的結局。

同時房似錦最後補刀,告訴他們因為江奶奶的決定,江家的老洋房將永遠無法完成上市交易,這才是真正的惡有惡報!

03房似錦善有善報

正所謂天道輪迴,報應不爽,無論是太表姑奶奶一家,還是江奶奶的兩個外甥,以及前期出現的“飼料大王”林茂根,從他們走出了人性“”的一面開始,就註定要為此付出代價。

在《江湖夜雨十年燈》中有一句經典的臺詞,紅遍網絡,如今拿出了再看,依舊振奮人心:“

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迴,不信抬頭看,蒼天饒過誰”。

我們做個一一對應,《安家》中的“惡人”幾乎都難逃結局。

安家:龔家江家老洋房交易表面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結局卻是惡有惡報

而對於房似錦的這一單老洋房生意,雖然她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但是除了惡有惡報,畢竟還有一句善有善報,江奶奶撒手人寰前曾將價值連城的翡翠贈予房似錦,感謝她的付出,也是對人間善良的一種嘉獎和期許。對於這份回報,房似錦是意想不到的,但也正應了那句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房似錦的不爭,與江奶奶兩個外甥的機關算盡,兩張對比,當真諷刺。

安家:龔家江家老洋房交易表面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結局卻是惡有惡報


您的點贊,評論,轉發,關注就是對我寫作最大的鼓勵,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