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墨家厲害在哪兒?

當時還是奴隸制社會,墨子敢說:“人無老幼貴賤,皆天之臣也”,比美國的人權宣言早了幾千年。

春秋戰國的百家頭子都是什麼地位?孔子被到處趕著跑,差點在陳蔡之間被餓死,被認錯打死,政治作為有限;莊子寧願做爛泥裡的烏龜;韓非被毒死,商鞅政治影響很大也僅限一國,還被車裂了;縱橫一派政治影響當之無愧第一,畢竟大大影響了時局。那麼墨子呢?

墨子一個人就是一支軍隊,止楚攻宋,勸阻魯陽文君,齊王,一群弟子跟著他不僅學了思想,還憑本事就業了,下有守城和工匠上有去各國當官,孔子被晏嬰勸說的齊王趕出政局,不給封地不給官只給點錢和禮遇,楚王想給墨子封地墨子不要,越王勾踐想劃地五百里給墨子做封地,只為讓他來做客卿,墨子還不去:“哥的學問是拿來賣的嗎?既然要賣我賣給中原各國不是更好?”言外之意就是各國諸侯都對墨子相當客氣,都想“買”墨子的學問,畢竟哪天被別的國家入了還得靠人家學生幫忙救命,總之墨子在當時是政治影響力極大的人。

再看學術上,惠施知道不?名家的人,名家開啟了中國的古典邏輯討論,就是這一群牛逼轟轟的邏輯學家,墨子特地寫了《墨辯》來懟,這水平還真就是碾壓,按現在的眼光墨子的邏輯學說可以和亞里士多德和印度的哲學掰手腕。


作者:是冬璃呀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1316883/answer/95847240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然後來看看墨家最著名的十大主張:尚賢尚同,兼愛非攻,節葬節用,非樂非命,天志明鬼

尚賢炮打貴族當官,尚同炮打犯上作亂,非攻炮打亂加征伐,節葬非樂槍指孔孟之間時代的儒家,節用是前兩個更集中的表現,天志明鬼教化百姓,非命槍打儒家“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兼愛則作為一個理想,和共產主義是一樣的,都是一面旗幟,可以看出這十大主張出來專門針對儒家的幾個,都是有劃時代意義的思想,真的像穿越者。

再看看墨子研究出來的七七八八的實用學問,小說漫畫裡面機關術千機傘都是扯淡,人家強就強在帶兵守城,《備城門》《備梯》等十一篇講的就是墨家兵法。

物理學成就上,你們可能聽過小孔成像,墨子不僅研究這個,還研究平面鏡凹面鏡凸面鏡。聲光熱力電,熱和電不談,聲學也是在書中記載的:為了預防敵人挖地道攻城,每隔三十尺挖一井,置大罌於井中,罌口繃上薄牛皮,讓聽力好的人伏在罌上進行偵聽,以監知敵方是否在挖地道,地道挖於何方,而作好禦敵的準備(原文是:令陶者為罌,容四十鬥以上,……置井中,使聰耳者伏罌而聽之,審知穴之所在,鑿內迎之)雖然沒有明確指出原理,但是已經有了具體應用。力學研究上,首先,給出了力的定義,說:“力,刑(形)之所以奮也。”(《墨經上》)意思是,力是使物體運動的原因,這還沒完,在後面還有更進一步的研究:“止,以久也,無久之不止,當牛非馬也。”意思是物體運動的停止來自於阻力阻抗的作用,如果沒有阻力的話,物體會永遠運動下去。

牛頓欲言又止。

槓桿:“本”短“標”長,“本”和“標”分別指代兩力臂,你看墨子就很實誠,槓桿拿來稱重就行了,撬什麼地球呢?其他的什麼斜面,摩擦就不一一贅述了,感興趣可以去買一本中華書局出版的孫怡讓先生的《墨子閒詁》看看,雖然是繁體的,但是質量沒得說。

重點說下時間和空間相關的描述,時間叫“久”,空間叫“宇”,無限小的一段時間叫“始”,無限小的一段空間叫“端”,時間和空間無限可分,但是可以一個點一個點的不連續的研究,在此基礎上把時間、空間和物體運動統一起來,聯繫在一起,在連續的統一的宇宙中,物體的運動表現為在時間中的先後差異和在空間中的位置遷移。沒有時間先後和位置遠近的變化,也就無所謂運動,離開時空的單純運動是不存在的。

普朗克疑惑

還有數學呢,墨子開掛之路繼續

墨子所給出的數學概念主要有:

“倍”的定義:“倍,為二也。”(《墨經上》)亦即原數加一次,或原數乘以二稱為“倍”。

“平”(平行)的定義:“平,同高也。”(《墨經上》)也就是同樣的高度稱為“平”。

“同長”的定義:“同長,以正相盡也。”(《墨經上》)也就是說兩個物體的長度相互比較,正好一一對應,完全相等,稱為“同長”,有一一映射內味兒了。

“中”的定義:“中,同長也。”(《墨經上》)“中”指物體的對稱中心,也就是物體的中心為與物體表面距離都相等的點。

關於“圓”的定義:“圜,一中同長也。”(《墨經上》)意思到圓周上點到同一點即圓心距離相等。與歐幾里得幾何學中圓的定義 完 全 一 致。

正方形的定義,四個角都為直角,四條邊長度相等的四邊形即為正方形,正方形可用直角曲尺“矩”來畫圖和檢驗。

直線的定義,三點共線即為直線。

十進制記數法,高位的一可以大於低位上的五,同位的五大於一。

數學的道路一路奔馳,哲學上也要跟上

聞知、說知和親知。他把聞知又分為傳聞和親聞二種,但不管是傳聞或親聞,在墨子看來都不應當是簡單地接受,而必須消化並融會貫通,使之成為自己的知識。因此,他強調要“循所聞而得其義“,即在聽聞、承受之後,加以思索、考察,以別人的知識作為基礎,進而繼承和發揚,換句話可能更好理解: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還有針對儒家“名”和“實”關係的批判,儒家這邊講究“名正言順”才能有“實”,墨子:fnndp,有名無實就是扯淡。

唯一能證明墨子不是穿越者的就是天志明鬼學說,不僅教導民眾相信鬼神,對於思想理論的考察也要一定程度上根據鬼神來判斷。

不過再看非命學說,我覺得天志明鬼這套體系是拿來誆騙位面之子從而逃避打擊的,你看王莽就被隕石給揍了,墨子什麼事沒有,這樣看我反而更加確信墨子是穿越者了

故事:墨家厲害在哪兒?


歡迎大家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