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一個好的戶口本有多重要?

引言

遠在1300年之前的唐朝的官場也有自己的道道,官員的活動圈層也是有自己的鄙視鏈,而且相對於現在,有過之而無不及。關內的官員瞧不上來自河南和河東道的非關隴人士,中原地區的官員喜歡排擠來自河北和西域的仕人(唐朝詩人李白終生仕途無望)。當然站在這個鄙視鏈頂端的是來自關隴地區的很多官宦子弟,他們佔據著唐朝官員的主流。可以說只要是關隴貴族出身,就相當於擁有一個好的戶口本,一個通往仕途之路的綠卡……

在唐朝,一個好的戶口本有多重要?


門閥政治,集團崛起

從西漢開始的推舉制到曹魏實行的九品中正制的人才制度,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讓官員這塊蛋糕從之前的幾個大族,分流到下面的中等貴族等士族階級,但終究不過是門閥之間自上而下的改革。下品的寒族依然是當官的希望渺茫。所以造就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惡性循環局面。這個局面一直持續到南北朝時期,但無論是南北朝時期戰亂頻發,而且隨著北方胡人的入主中原,讓很多下層的寒士更加無出頭之日。

本來入主中原的胡人(鮮卑為主)都是大老粗(部落軍隊制),講究的是部落之間的血緣關係,就算是漢化也會和當地的大族合作,這就造成了南北朝的人才選拔都是以胡人高層和漢人大族為主,進一步深化了門閥政治。這個最典型的例子是宇文泰,他一直主張聯合關中的豪族,在他當了北周的開國皇帝之後,“關隴集團”正式走向歷史的前臺。而隋朝的楊家和唐王朝的李家都是關隴豪族中的佼佼者。到了隋唐都是沿襲著宇文泰的關本位思想,主張的是“關中豪族”統領地方。

在唐朝,一個好的戶口本有多重要?


以唐朝的高官為例,佔據唐王朝政治話語權的多為“關隴集團”主力胡人八柱國十二大將軍和當地漢族關中四姓“韋、裴、柳、薛”的直系後代,這些人“入則為相,出則為將,自無文武分途之事”。”在唐高祖的時候宰相的人員配置上,《唐會要》就記載了“高祖:宰相十六人。秦王(李世民)。裴寂(關中裴家)。劉文靜。蕭瑀(八柱國楊家隋煬帝的大舅哥)。竇威(李淵老婆的堂叔)。竇抗(李淵老婆的堂叔)。陳叔達。楊恭仁(八柱國楊家的後代)。

封德彝(八柱國楊家的姻親)。裴矩(關中裴家)。高士廉。齊王元吉(李元吉)。宇文士及(八柱國宇文家)。長孫無忌(十二將軍長孫晟的兒子)。杜如晦(北周高官)。房元齡。”當時共有宰相 一共16人,除了來自山東的房元齡之外,出身關隴地區的人佔據13人。到了唐太宗時期,宰相增加到了29人,這其中也有20人出自關隴貴族,而且唐太宗為了加深和這些人的關係,還特地和這些貴族建立了姻親關係。《新唐書》載:“王妃、主婿、皆取當世勳貴名臣家,未嘗尚山東舊族”。

在唐朝,一個好的戶口本有多重要?


自高祖至太宗時期我們不難發現:關隴貴族是屏藩王室的主要力量,是處理國家大事的中樞集團,處於中央權力的核心地位。而上面官員由這些大族把持,下面的官員也是由各大門閥的其他分支瓜分。所以我們可以想到在唐朝上朝文武百官之間都有各種七大姑八大姨的關係雙方之間各種拉家常的畫面。所以唐朝初期的人才制度就是關隴各大望族之間的人才的選拔政策。

在唐朝只要你不是缺胳膊少腿,智力正常,但凡有點能力,而且出身於“關隴貴族”那麼恭喜你,你的半隻腳已經踏進仕途之中。在唐朝官員中存在的鄙視鏈中關隴集團可以說是食物鏈頂端的存在

影響式微,逐漸沒落

那麼關隴子弟是不是就一直很吃香?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關隴子弟壟斷官場的日子到了武則天的時候就到頭了,原因無他,因為到了武則天時期“關隴集團”由於內鬥和自身的腐敗,以及山東、中原等地的士族開始興起,他們的影響力日漸式微。特別是到了高宗和武則天時期,由於關隴集團內部的腐敗和與李唐王朝對立(長孫無忌造反)。李唐王朝一直想找新的替代者來分化關隴集團的影響力。

在唐朝,一個好的戶口本有多重要?


特別是不屬於關隴集團出身的武則天,一直在打壓關隴集團,因此加大對科舉制的實施力度,原本只是內部人之間競爭上崗的關隴門閥,一下子要和來自全國各地的那些士族爭奪官位。所以以至於在武則天時候上崗的七十八個宰相中,僅半數來自於關隴集團內部,關隴集團的影響力也在不斷下降。

但雖然關隴集團的影響力下降了,但是畢竟這天下是李唐的,他們也在一直實行的關本位這個基本國策,關隴集團的官員還是在朝廷上還是擁有更多的話語權。科舉制讓很多其他地方的新勢力起來,但其實科舉制的新晉的進士,其實很難在京城混的高官,很多人一直苦等在京城,很難有空缺,特別是地方上來的進士,要麼去“河朔”等北方蠻夷之地,要麼只能回到家鄉當地方官,很難接近中樞。

這中間的典型例子是顏真卿,作為山東的士族出身,顏真卿無論政治頭腦還是能力都很強,但是作為非關隴子弟,他在京城沒混多久就被楊國忠打發回老家平原,雖然後來憑藉著安史之亂升為吏部侍郎成為京官的的他因為在外來戶口,沒有後臺的他又一次被打發回來家。和地方來的士族不一樣,關隴集團由於長期在關中地區,所以他們的升遷都是圍繞著京畿道附近的地方,因此他們雖然被分化和打壓了,但是總體的活動區域還是在關中靠近京城地區,在朝廷上還是有相當的話語權。

在唐朝,一個好的戶口本有多重要?


集團瓦解,走向消亡

雖然關隴集團一直依託著大唐的的“關中本位”思想在政治上一直保持影響力,但隨著唐朝中期的安史之亂他們的好日子也到頭了。與一直支撐起他們話語權的“府兵制”的覆滅,讓關隴子弟的影響力不斷下滑,而且到了唐代的後期關隴子弟不僅要和外地的士族競爭官位,而且還要和內廷的宦官鬥爭,特別是在唐朝末年的時候,隨著地方勢力的做大,各節度使都能和朝廷相抗衡,中央對地方制約的減小,讓各個地方各自為政,京官再也不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地方。因此在唐王朝末期,曾經支撐起唐王朝的關隴集團也隨著關中的沒落逐漸消亡。關隴集團的戶口本政策也隨之轉向滅亡。

參考文獻

《舊唐書》《新唐書》

陳寅恪《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