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看成嶺側成峰——科技新聞寫作方法談之七

角度,就是觀察事物和思考問題的方位。所謂新聞角度,就是指對新聞事件表現的著眼點和側重點。看事情,想問題,角度不同,文章的寫法也就不同,讀者的閱讀體驗也是不同的。

蘇軾有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說得非常獨到。橫看、側看、遠看、近看、俯瞰、仰看,廬山的狀貌各有不同,正是移步換景,氣象萬千。對於新聞事實來說也是如此,同一事實蘊含多個主題,同一主題可以有多個觀察的角度。新聞講一個“新”字,獨具匠心、新巧別緻的角度,從與眾不同的方面去思考問題,去挖掘事物“不易顯露”的另一面,因此常常能使相同的新聞體裁體現出入木三分、淋漓盡致的境界,大大增強了新聞的感染力和影響力。

寫作角度的選擇,事實上反映了作者思考問題的角度,同時也影響著作者對新聞事實及其材料的選擇。作者在充分明確報道思想和認識新聞事件價值的基礎上,精心選擇一個最能反映主題的側面作為報道的切入點,而後謀篇佈局、組織材料。因此,新聞角度的選擇,是作者思想、見識與寫作功力的體現,是新聞報道成功的重要因素。

那麼,該如何選擇新聞的角度呢?

標新立異

標新立異,就是要跳出常規思路,避熟,勇於創新,去發現一個全新的、未知的報道角度。這需要有對國內外重大和學前沿領域研究動態的全面瞭解和堅韌不拔的採訪作風,帶著創新的眼光深入到這些領域中去採訪,才能發現與以往報道全然不同的內容和角度。

我們來看一篇例文。

【案例1】

張首晟的研究到底和芯片有沒有關係?


6日,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教授家人發表聲明,在與抑鬱症頑強對抗後,張首晟於1日意外離世。

幾乎所有人都感到震驚,於是“陰謀論”再度甚囂塵上。

有人列出了一系列似是而非的時間節點,顯得張首晟的去世彷彿和芯片產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連12月3日荷蘭ASML供應商的火災,也成為陰謀論中的一環。

有媒體在闢謠中指出,張首晟的研究與芯片沒有直接關係。

可以說沒有直接關係,但確實有關係。

張首晟的兩大主要貢獻,一為發現量子自旋霍爾效應,二為提出拓撲絕緣體理論。

這兩者和信息技術產業是有關係的。

張首晟曾經打過一個比方:電子在芯片裡的運動,彷彿一輛輛跑車在集市行駛。它們跑得雜亂無章,橫衝直撞,路線也是彎彎曲曲;於是不斷碰撞,消耗能量,產生熱量。

筆記本工作時間一長,你能感覺它在發燙,就是這個道理。

但在極低溫和強磁場條件下,電子可以保持有秩序的運動狀態。那麼,能不能在正常條件下,讓電子像高速公路上的汽車一樣,在單向車道上按照規則運行?

張首晟提出了量子自旋霍爾效應的理論預言。2007年,德國維爾茨堡大學的實驗室確認了量子自旋霍爾效應,並且在碲化汞半導體材料上實驗成功。

當電子不再橫衝直撞,能量損耗就能大大降低。這為製造新型的、低功耗自旋電子計算設備提供了一種可能性。

十年前,張首晟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就表示,他希望在通常的半導體硅材料上實現這一效應,未來5-10年這一效應可能直接應用在芯片產業上。而解決了散熱問題,降低了晶體管能耗,摩爾定律的壽命能夠延長。

不過,從今天來看,摩爾定律並沒有那麼快走向盡頭,而他的發現,也沒有那麼快就應用於產業。

再來看看拓撲絕緣體。

初中物理知識告訴我們,材料按照導電性質的不同分為導體和絕緣體。拓撲絕緣體因為電子運動“各行其道”,於是可以做到內在絕緣,表面導電。張首晟認為,這將成為一種取代半導體的新材料。

“等我們的科技實現之後,你的手機一個星期或一個月才需要充一次電。”張首晟說。

今年11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教授王兵和副教授趙愛迪研究團隊與清華大學助理教授徐勇、教授段文暉以及張首晟合作,成功製備出具有純平蜂窩結構的單層錫烯,並結合第一性原理計算證實了其存在拓撲能帶反轉及拓撲邊界態。

相關報道指出,錫烯是一種理想的大能隙二維拓撲絕緣體,有望實現室溫量子自旋霍爾效應,在拓撲電子學器件應用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

但是,張首晟自己也說過,錫烯目前主要停留在實驗室階段,離應用量產還有距離。他也在2017年表示,希望未來5到10年拓撲絕緣體能夠走向工業化。

所以,張首晟教授的研究並非和芯片沒有關係。他研究的是未來的芯片材料,而非具體的芯片技術。其實,張首晟的這些基礎研究,如果能從理論走向應用,從實驗室走向工業化,確實可能引領信息技術的下一次革命。

但,客觀來說,也真的還需要時間。有芯片領域專家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這需要的時間還真不短。

至於ASML的火災,網友關注重點未免有些偏移。

12月3日晚,荷蘭光刻機巨頭ASML的元器件供應商——Prodrive突發大火,ASML預計這場火災可能會影響到2019年年初的出貨計劃。

ASML是全球許多大型計算機芯片廠商的核心光刻機供應商,主要客戶包括英特爾、三星和臺積電等。光刻機精度,決定了芯片的上限,而ASML壟斷了頂級光刻機。

但注意了,這不是ASML自己的火災,也不存在摧毀了中國客戶訂單的問題。受到影響的不僅是中國企業,恐怕最為傷心淚流的是ASML自己。

一些事情確實發生了,在時間節點上確實有先後順序;但前後發生,並不一定因果相關,這是科學思維的常識。將獨立發生的事件聯繫在一起,營造出一種“意味深長”的氛圍,吸引了眼球,卻未必尊重了真相。


來源:科技日報 2018年12月6日

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

這篇報道發表於著名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教授因抑鬱症去世不久,此時,由於時間上的巧合,網上有人將張首晟之死(2018年12月1日)與荷蘭光刻機巨頭ASML的元器件供應商Prodrive的突發大火(2018年12月3日)聯繫在一起。作者在佔有第一手資料的情況下,不人云亦云,而是把張首晟的研究內容與芯片的關係說清楚。作者深入淺出地解釋了張首晟的兩大主要貢獻,也是兩個比較陌生的概念:一是量子自旋霍爾效應,二是拓撲絕緣體理論。作者用“跑車在集市行駛”來比喻電子在芯片裡的運動;用初中物理知識中的“導體”和“絕緣體”的概念,清晰地解釋了“拓撲絕緣體”的概念。這些基本概念與常識解釋清楚了,作者就可以輕鬆地跟讀者繼續解釋張首晟的研究內容。最後,得出結論:“所以,張首晟教授的研究並非和芯片沒有關係。他研究的是未來的芯片材料,而非具體的芯片技術。其實,張首晟的這些基礎研究,如果能從理論走向應用,從實驗室走向工業化,確實可能引領信息技術的下一次革命。但,客觀來說,也真的還需要時間。有芯片領域專家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這需要的時間還真不短。”由此可見,張首晟之死與Prodrive的突發大火之間的聯繫是多麼荒謬無稽!

切入口小

切入口小,講的是“張小口,捕大魚”,就是小切口,大主題的意思。新聞最忌面面俱到的事實羅列和材料堆砌,要抓取新聞事實的關節點和最突出的特徵,從關節點上找突破,不求全龍之具備,唯求一鱗一爪之靈動。

【案例3】

扮女生陪聊的馬化騰,一不小心重新定義了你我的社交


如果你在1999年的春天裡用過QQ聊天,還遇到個女孩子主動來找你,那麼很可能陪你聊天的那個人,就是騰訊的現任CEO馬化騰。

1999年2月10日,OICQ上線。幾天後就是春節,所以線上顯得有些冷清,馬化騰只好每天從各大BBS 里拉人聊天,身體力行地證明了程序員沒有假期這件事。

徹底“精分”的馬化騰,不一會就換個頭像,有時還要扮成女孩子,看到新用戶註冊QQ,立馬搭訕,被搭訕的網友曾調侃“當時感覺對面是個挺呆的技術工程師”。

沒有人意識到,包括馬化騰自己,這個“嘀嘀”亂叫的即時通信軟件,將徹底改變中國人傳統的溝通方式,重新定義社交。

從QQ開始,中國誕生了屬於自己的社交工具。2005年,中國社交網絡達到了最為繁盛的一年。百度空間、新浪博客、網易泡泡、人人網、開心網、51.com……如百花齊放般出現。

2010年後,互聯網社交軟件受到來自移動端的挑戰,微信與微博成為影響力最大的社交工具明星。截止2018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8.02億人,其中微信朋友圈的使用率為86.9%,微博用戶使用率為 42.1%。


那隻“嘀嘀”亂叫的胖企鵝,重新定義了社交方式


1998年11月11日,馬化騰和他的同學張志東、許晨曄、陳一丹,好友曾李青,在深圳踏上了他們的創業之路,註冊了一家叫做騰訊的小公司。

這一年,張朝陽創辦搜狐;丁磊推出中國第一個全中文界面的電子郵件系統;江蘇宿遷的劉強東在中關村創辦京東,開始做數碼相關生意;第二年,阿里巴巴和百度也相繼誕生。

中國互聯網的年輕創業者深信一點,網絡不僅僅是一種全新的技術,更是顛覆經濟、文化乃至生活的革命力量。

其中,QQ作為中國本土最初的即時通信軟件,顛覆了中國人的社交方式。

提到QQ,就不得不提一下ICQ。1996年,三個以色列青年開發了一款可以在互聯網上能夠快速直接交流的軟件,取名為ICQ。注意到ICQ的馬化騰,決意做出中國的即時通信軟件,他在ICQ的前面加了個OPEN(開放),日後的QQ,就這樣誕生了。

創業初期,QQ上只有幾十個人,為了達到投資商設定的3萬人數的目標,馬化騰需要自己去大學的BBS里拉人,拉來了人還要陪聊,有時候還要換個頭像,假扮女孩子,這樣會顯得社區很熱鬧。

9個月之後,QQ的註冊用戶就已經超過百萬。此後數字不斷增長,2001年2月,QQ每一天新註冊的人數就達到了創紀錄的100萬。

與此同時,QQ接連推出QQ空間、QQ秀、QQ.com,一個包含了信息資訊、交流互動、休閒娛樂的平臺悄然誕生,2005年10月27日,馬化騰首次將騰訊稱為社交平臺:

“以騰訊QQ為代表的很多即時通信產品已不再是一個簡單的溝通工具,而是一個信息資訊、交流互動、休閒娛樂的平臺,新的應用可以基於這個平臺開展,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一個新的即時通信時代會由中國帶動。”


2005年,中國社交網絡的興起


2005年,正是中國社交網絡最為繁盛的一年。

也正是從這一年開始,本土公司在門戶、搜索、電子商務、郵箱服務、網絡遊戲以及即時通信等幾乎所有領域,完勝國際公司,一個截然不同的、中國式的互聯網世界逐漸露出了自己的輪廓。

在即時通信軟件方面,除了QQ,網易推出“網易泡泡”、微軟旗下的“MSN”、雅虎中國的“雅虎通6.0中文版”接連進入中國、TOM與Skype簽署合作協議。除此之外,還有搜狐的搜Q、263推出E話通、甚至中國電信推出了電信級互聯網即時通信軟件——Vnet Messenger。

在博客方面,2005年4月,新浪網推出了新浪博客,靠名人效應與嫻熟的媒體化運作吸引了所有人的眼光。

在網站方面,2005年12月,讀完美國博士的王興回國,創辦了校內網,也就是日後的人人網。這是中國最早的SNS社區。

2005年5月,曾在阿里的中國黃頁公司做過業務員的龐升東用100萬人民幣收購個人數據庫公司10770,這是日後互動社交型空間網站——51.com的前身。

2006年7月13日,百度空間正式開放註冊。

在遊戲方面,2008年3月,前新浪員工程炳皓創辦開心網,憑藉著《開心農場》這個“偷菜”的小遊戲,成為了最受歡迎的遊行應用,《開心農場》登陸校內網後,在2008年的聖誕節前後,就為後者帶來了當天日活躍用戶衝破10萬的成績。

在中國的互聯網歷史上,2008年成為了標誌性的一年。中國的互聯網人口第一次歷史性地超過了美國,而在社交網絡的浪潮中,QQ空間、百度空間、人人網以及51等公司以新的SNS模式異軍突起,但是兩年後,一個新的社交戰場即將誕生。


移動端,一個新的社交網絡戰場誕生


2010年前後,智能手機逐步在中國普及,各類手機品牌出現。HTC、聯想、小米、蘋果,中國人使用手機的選擇越來越多。而隨著手機的普及,全互聯網行業面臨PC到移動端的轉型,新浪微博,抓住了第一張“船票”。

2009年,新浪微博誕生,那時說起“微博”一詞時,不會像今天這樣直接聯想到新浪微博,還有騰訊微博、搜狐微博等等。但是很快,它就成為用戶增長最快的互聯網應用模式。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發佈的《第2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4.85億,其中微博用戶數量以高達208.9%的增幅,從2010年底的6311萬增長到1.95億。

這個標榜著廣場式社交的應用,最大的特點就是產生熱點、產生傳播、產生交互。每個人可以參與討論,並發表觀點。如果不是後來微信的誕生,恐怕新浪微博將會“一騎絕塵”,牢牢佔據住移動端社交應用的頭把椅。

2011年1月21日,微信推出。那個面對著藍色星球的孤獨身影,第一次出現在互聯網上。一開始的微信並未得到人們的認可,直到語音聊天功能上線,用戶猛然出現井噴式增長。在上線僅433天后,微信同時在線用戶突破1億。在互聯網歷史上,微信成為迄今為止增速最快的通信工具,達到這個數字,Facebook用了5年半,Twitter用了4年。

根據CNNIC發佈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止2018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8.02億人,其中微信朋友圈的使用率為86.9%,微博用戶使用率為 42.1%。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經歷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現代化進程。從“鄉土中國”變為“流動中國”,從“熟人社會”轉為“陌生人社會”,社會急劇轉型,人口大量流動,這一進程深刻影響了人們的社交方式:社交工具更便捷,社交半徑在擴大,社交對象在增多,熟人社會的社交模式正在發生變化。

社交網絡打破了互聯互通的障礙,讓溝通變得更容易。也激活了潛藏於公眾的強大創造力,匯聚每個人的一得之見,就可能變成真知灼見。


來源:科技日報 2018年11月19日


改革開放40年,我國經歷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現代化進程:社會急劇轉型,人口大量流動,這一進程深刻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社交方式。此時,我國的網絡社交工具急劇變化並飛速發展。這個主題十分宏大,作者在切入這個主題時,選取了1999年春天,騰訊CEO馬化騰扮女生陪聊這個小故事作為切入點,讓“有意義”變得“有意思”。網絡社交工具與我們每個人相關,這個小故事以小見大,十分親切。然而,就是這小小的、不經意的變化,打破了中國人傳統的社交模式,讓溝通變得更容易,生活節奏變得更快,並激活了潛藏的強大創造力。

在對比中看問題

【案例3】

“綠電9日” 活動圓滿結束

9天,216小時,青海改寫世界紀錄


本報訊(記者 魏金玉)截至6月28日24時,國家電網公司在青海電網策劃開展的“綠電9日”——清潔能源在身邊活動圓滿結束。連續9日,216小時,國家電網圓滿實現全清潔能源對青海供電,電網保持安全穩定運行,再次改寫全清潔能源供電的世界紀錄。

“綠電9日”是從6月20日零時至28日24時,在青海全省連續9天216小時全部以水、風、光等清潔能源供電,實現用電零排放。根據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調控中心統計數據顯示,“綠電9日”期間,青海電網最大用電負荷853.8萬千瓦,全省用電量17.6億千瓦時,清潔能源發電量20.31億千瓦時,其中,水電電量16.12億千瓦時,光伏電量3.23億千瓦時,風電電量0.96億千瓦時。新能源電量佔全部用電量的23.8%,實現了高佔比發電。清潔能源除滿足省內供電外,還實現外送2.71億千瓦時。

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祁太元說,“綠電9日”期間,青海省內火電最小出力僅為25.5萬千瓦,相比“綠電7日”時降低54.1%,累計發電量0.64億千瓦時,火電發電佔比僅為3.1%,全部以市場化手段送出省外。“綠電9日”清潔能源累計供電量17.6億千瓦時,相當於減少燃煤8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44萬噸。

在促進新能源最大化消納的同時,讓藏區百姓共享清潔能源發展成果,也是實施“綠電9日”全清潔能源供電的初衷之一。華能青海共和光伏電站坐落於海南共和塔拉灘上,站長鄧安洲說:“電站參與三江源地區清潔取暖項目直接交易,促進增發電量41萬千瓦時。不僅增發了電量,還讓藏區群眾享受到了實惠,更重要的是清潔供電有益於三江源頭生態保護,這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來源:西海都市報 2018年6月30日


如果按照常規的新聞寫法,這是一條關於青海電網開展活動的新聞報道。然而,作者用“9天,216小時,青海改寫世界紀錄”作為標題,不拘泥於常規的活動報道,深入採訪,立足生態環境保護、綠色能源發展挖掘活動內涵:實現全清潔能源對青海供電,並用常規發電做對比,從而使該報道更加醒目、突出,傳播力更好。

同一事件,報道的角度不同,就會有完全不同的效果。我們一定要不動腦筋、思考什麼是讀者最關心的事,寫出的報道就不會走別人走過的老路。改變一下思維方式,報道角度就會有所創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