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四年級語文《暮江吟》《題西林壁》《雪梅》教案,收藏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第九課古詩三首《暮江吟》《題西林壁》《雪梅》教案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課文。

3.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色和意境,從而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體會詩句的意思和詩中的意境。

【教學難點】

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色和意境,從而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導入新詩

師:古典詩歌中寫景的詩句很多,大家能背幾首嗎?

《望天門山》《山行》《絕句》……

師:同學們每背一首詩,都是一幅美麗的圖畫,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古詩,題目叫《暮江吟》。師強調“吟”的讀音。

師:同學們來看看這個“暮”字,上面是個草字頭,下面是個日,你能看出什麼來嗎?生:有太陽落山的意思。

師:從詩題中看出了時間,還看出了什麼?生:他在江邊。

師:傍晚在江邊吟詩,這是誰呀?(白居易。)師:誰來介紹介紹。(生介紹。)

二、瞭解詩人

師:老師這裡也有關於白居易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出示作者簡介,指名讀。)

師:要了解這首詩,還要回到822年,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他看到江邊紅日落下的美景,陶醉其中,不禁吟詩一首,就是這《暮江吟》。(出示圖片,範讀。)

師:聽了這首詩,你感到什麼?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棵小草,被夕陽的餘暉照耀著,一半綠,一半紅。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隻小螃蟹,在江中游,陽光下的江面照得一半紅,一半綠。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暮江吟》《題西林壁》《雪梅》教案,收藏


三、初讀古詩

師:多美啊!接下來,同學們用喜歡的方式來讀書,可以坐著讀,可以站著讀,可以離開座位讀。(指名讀詩)(齊讀)

思考:這是一首什麼詩?寫什麼時候的景?在詩中畫出表時間的詞語。詩中描繪了哪些景物?

四、再讀古詩

交流讀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不懂的地方做記號)學生思考、討論、交流。你讀懂了哪裡?你哪個地方沒讀懂?誰來幫幫他?

五、學習古詩

(一)學習前兩句詩。

1.(出示投影片:夕陽西下的江上景色)指導看圖。齊聲朗讀前兩句詩。

2.重點理解詞語。“殘陽”是什麼意思?“鋪”是什麼意思?這個“鋪”字你體會到了什麼?把“鋪”換成“照”“射”可不可以?(詩人描寫了傍晚的殘陽和江水,江水的特點是半江瑟瑟半江紅。“鋪”既寫出了夕陽的柔和,又寫出了照的面積廣大而均勻。)

3.出示幻燈片。江水為什麼一半是綠色,一半是紅色,你看見過這種景象嗎?

(因為太陽接近地平線,江面有一半已經照不到陽光所以半江是綠色,半江是紅色。)

4.指名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5.小結:通過學習前兩句詩,我們知道了前兩句詩主要寫傍晚時分,夕陽斜照在江面上是什麼樣的景色。現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我們一起欣賞和想象當時那美麗的意境。師述:夕陽漸漸地落下去,晚霞映紅了天空,夕陽的餘暉灑在了寬闊的江面上,忽然間,江水似乎分成兩半,這一半是碧綠碧綠的,那一半是鮮紅鮮紅的,微風輕輕地拂過江面,江水泛起了粼粼波紋,像一顆顆閃光的寶石,又像空中閃爍的繁星。啊!多麼迷人的傍晚景色。同學們,你們覺得這景色美不美?這樣的景色會讓詩人怎樣?用一個詞語形容:陶醉,流連忘返,戀戀不捨。那就戀戀不捨地讀讀吧。

(二)學習後兩句詩。

1.(出示投影片:夜晚月光下的江邊景色)指名朗讀後兩句詩。

思考:作者描寫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樣抓住這些景物的特點來寫的?

2.“可憐”是什麼意思?九月初三:是指農曆已進入深秋季節。這句點出了觀賞江景的季節是深秋。

3.詩人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寫深秋的夜景?為什麼這樣打比方?(珍珠晶瑩閃亮,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用珍珠來比喻露珠就照應了“可憐”,詩人寫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為初四是蛾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彎弓。)

4.指名說說後兩句詩的意思。閉上眼睛欣賞體會後兩句詩的美麗意境,師述:不知不覺,夜幕降臨了,白居易還立在江邊久久不願離去,秋風拂面,他感到特別地涼爽和舒服,一會兒看看草地,一會兒望望天空,啊,那美麗的小草上掛滿了露珠,在柔和的月光映照下像一串串晶瑩剔透的珍珠,夜空中那一彎新月就像一張精緻的弓,他不禁脫口讚歎道:“這深秋的夜晚是多麼迷人,多麼可愛啊!”同學們,你們感受到了嗎?誰來連貫地把整首詩的意思說完整?

六、領悟情感

1.師:朗讀古詩時不僅要讀準字音,有感情,還應有節奏,我們根據畫好的停頓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生有節奏地朗讀古詩)“一道殘陽鋪水中”,要求學生讀得平緩、輕柔;“半江瑟瑟半江紅”,要讀出驚歎的感情來;“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則要讀出讚美的情感。

師:我建議馬上舉辦一個詩歌朗誦會,請在座的各位詩歌愛好者參加,來一個詩歌朗誦能力大比拼,好嗎?(好。)學生先練讀,再賽讀。

2.指導配樂朗讀。師:詩人白居易離開京城到杭州任職,這一路上他的心情愉快,被江邊這紅霞滿天,彎月東昇,露水晶瑩的美景所陶醉了,下面我們隨著音樂也來細細地品詩一番。

3.談感受。師:如果此時你就是詩人,來到這深秋傍晚的江邊,領略到這安靜的、優美的景色,你有什麼感受?(指名說感受)(帶著這些感受再齊讀一遍。)

4.詩人寫景的目的是為了抒情,那麼詩人抒發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你讀出來了嗎?(表達了作者熱愛自然美景,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對暮江美景的喜愛之情。)

5.練習。(同學們可以任意選擇一項做)

(1)作畫。景色的美體現在哪裡?詩人用他的妙筆給我們描繪了幾個畫面,請同學們根據詩意,把詩人筆下的美景畫出來。

(2)寫話。用自己的話描述詩人筆下的美景。寫成一篇寫景的小短文。瞧,老師還給大家準備了提示語呢!

七、總結全詩

這首詩向我們勾畫了夕陽西下的傍晚江上美景,同時也描述了深秋夜晚月光下的江邊迷人的景色,把我們帶到了一個美好迷人的景色中,讓我們再一次閉上眼睛回味詩中美麗的意境。(聽配樂朗誦)

【板書設計】

暮江吟

             殘陽   江水

           可憐        美

          露    月

第2課時

一、背誦古詩,認識詩人

1.誰瞭解蘇軾呢?誰會揹他的詩?

2.引入題壁詩,簡要介紹題壁詩形成原因。還可出示最有名的題壁詩《黃鶴樓》讀一讀。

3.解讀課題,西林在什麼地方?生指出在江西廬山後,引導背誦《望廬山瀑布》側面瞭解廬山。師介紹:廬山不僅水美,而且山也美。自古享有“匡廬奇秀甲天下”的盛譽。朗讀課題,導入詩文教學。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暮江吟》《題西林壁》《雪梅》教案,收藏


二、精讀古詩,理解詩意

1.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學詩的方法。

2.學生結合註釋,自由閱讀,自主思考。教師巡視指導。指名讀詩,正音。

3.集體交流:能讀懂哪些?還有哪些不懂?教師相機進行以下指導:

(1)當學生感知到廬山之美時,引導學生品讀、想象第一、二句,讓學生簡單畫一畫他讀出的“嶺”和“峰”,補充描述一下“遠近高低”所見的不同形態。引導學生讀中發現一個問題:觀察角度不同,結果也不同。最後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可回憶課文《畫楊桃》。

(2)教師重點引導學生品讀第三、四句。相機理解“緣”的意思。師生採用問答等形式反覆朗讀該句。深層思考:為何身在廬山,卻不識廬山真面目呢?引導學生討論後歸納: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討論探究:那麼,怎樣才看得清廬山真面目?集體交流。相機引讀名詩佳句:比如,王之渙《登鸛雀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杜甫《望嶽》:“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三、吟誦古詩,品悟詩境

1.出示並比較兩首寫廬山的名詩:《望廬山瀑布》和《題西林壁》。引導發現這兩首詩不同的構思:前者在於景,後者在於理。強調在吟誦《題西林壁》中要注意體會其中的理趣。

2.教師提示讀詩方法,並進行朗讀示範,指名說說準備怎樣把握詩歌節奏(重音與停頓)?

3.學生自由練習朗讀,引導學生在聯想中品味:你在朗讀中聯想到了什麼類似的生活現象?一邊感受一邊朗讀。也可以引導學生說說生活中類似的“身在廬山”現象,再反覆吟誦後兩句。

4.指名展示,引導學生聽,評。

5.配上樂曲,開展背誦比賽:看誰先把這首詩背下來?

四、揣摩古詩,觸摸詩情

1.教師提示:學習古詩,還應瞭解詩的寫作背景,才能觸摸到詩人的心靈。

2.投影出示:蘇軾,學富五車,才氣橫溢,詩、詞、文都有極高的造詣,被譽為“奇才”。因為不受當朝新黨的籠絡而受到迫害,遂引發了“烏臺詩案”。1080年,死裡逃生的蘇軾被貶官至黃州,在黃州城東開荒種地,自食其力,號東坡居士。自貶謫黃州以後,他只好把政治上遭到壓抑的苦悶消解于山光水色之中,出現了蕭疏沖淡的格調。1084年,48歲的蘇軾被改貶到了汝州,在他走馬上任之前,他來到了江西,遊覽了聞名遐邇的廬山,詩興萌動,揮筆書寫了《題西林壁》。

3.學生了解寫作背景後,教師引導學生在讀詩中推測作者的詩情:蘇軾這樣一個非常有學問的文人,卻被以莫須有的罪名兩度貶謫,他的命運似乎並不由自己掌握,所謂人在官場,身不由己,他像繡球一樣被人拋來拋去。那麼,《題西林壁》有沒有可能隱含他對這樣的人生的一種頓悟呢?再讀古詩。引導發現:“廬山”也許並不單指眼中的“這座廬山”,或許還暗指心中的“那座廬山”呢。學生討論交流,引導將“廬山”這一環境改為其他環境,例如:“官場”。換詞朗讀:不識 真面目,只緣身在 中。再引導迴歸原句,反覆品讀。

4.教師引讀第三、四句:蘇軾觸景生情,脫口而出——

五、比較閱讀,點燃詩心

1.教師出示自己所作《象棋》:孤相單士護王宮,炮馬車卒狹路逢。不識棋局真面目,只緣身在棋局中。引導對比閱讀,找出異同。

2.鼓勵把生活中的類似感悟也用詩歌形式表現出來。嘗試寫一寫。集體交流。

【板書設計】

題林西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實寫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明理       

第3課時

一、看圖片,賞雪梅

1.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老師為大家準備了幾張圖片,我們一起來靜靜地欣賞。(放圖片)

師:美嗎?師:你知道這是什麼花嗎?那你知道這種花在什麼時節開嗎?生回答。

師:說得對!這是梅花,在冬天開放,很美麗。特別是雪中的梅花更惹人喜愛。自古以來,人們把雪和梅作為報春的使者。可是,雪和梅卻爭執起來了,怎麼回事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雪梅》這首詩中去探個究竟。

2.板書課題。“雪梅”就是雪中的梅花。

二、讀古詩,誦雪梅

1.簡介詩人:這首詩的作者是盧鉞,是宋朝人。他非常喜愛梅花,歷史關於他的記載很少,但是他的作品卻流傳千古,成為不朽詩篇,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他的《雪梅》詩第二首。

2.藉助拼音,把這首詩讀正確。評:看到你們讀書的認真樣,真為你們高興。

3.認讀標拼音的字。

4.同桌互讀,有讀得不正確的請告訴他。

5.指名讀,請其他同學認真聽,注意聽他讀得怎麼樣。

6.去掉拼音指名讀。當小老師領讀。聽老師讀,注意節奏。

7.自己讀,讀出節奏。評:節奏感出來了,詩的韻味也就出來了。

8.男女生接讀。男女生合作讀。男生讀,女生作迴音壁。齊讀。背讀。領背。同桌互背。齊背。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暮江吟》《題西林壁》《雪梅》教案,收藏


三、品詩意,悟道理

師:詩會背了,詩的意思知道嗎?

1.藉助註釋,自己說一說詩的意思。

2.提出不懂的問題,一起解決。

3.和同桌說一說詩的意思。一起說詩意。

師: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佔盡了春色,誰也不肯相讓。這可難壞了詩人,難寫評判文章。梅花雖然沒有雪花那樣晶瑩潔白,但是雪花卻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4.悟道理。指名說。

師:從後兩句中,我們可以知道雪和梅的特點是:雪白梅香(板書)。這首詩借雪梅的爭春,告訴我們人各有所長(板書)也各有所短,我們要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正如《千字文》中所讀到的:“罔談彼短,靡恃己長。”

5.帶著理解再讀本詩。

四、談雪梅,拓詩詞

1.師讀詩,簡介詩意。生齊讀。

2.談雪梅的關係。

古往今來,有不少詩人往往把雪和梅放在一起寫。這是因為雪中有了梅花,就透露出春的信息;梅花因在雪中開放更顯示出不畏嚴寒的高尚品格。如我們學過的《梅花》一詩。

3.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也十分喜歡雪中的梅花,他曾寫下這一首詞《卜算子·詠梅》,我們一起來欣賞。

4.總結:同學們,梅花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別的花都是春天開,它卻不一樣,越是寒冷,越是風欺雪壓,它就開得越精神,越秀氣。所以,它象徵著不畏嚴寒、堅強不屈的精神品質。它被稱為“歲寒三友”之一,還被稱為“花中四君子”之首。希望你們像梅花一樣也能不畏嚴寒,在艱苦的環境中堅強不屈。

【板書設計】

雪 梅

雪白梅香

各有所長

【教學反思】

語文教學要重視細節問題的有效把握,因為只有重視了細節,才能使自己的教學減少遺憾。我反覆回顧了本節課的教學細節之後,感到教學中有些遺憾:細節的瑕疵;在處理教學難點時,有點急於求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