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面對面”到“屏對屏”,“神祕人”講透司法如何戰疫

來源:人民法院報 作 者 : 高司平 轉自:法影斑斕 特別提示:凡本號註明“來源”或“轉自”的作品均轉載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所分享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繫刪除。



編 者 按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人民法院充分利用互聯網司法建設成果,努力在特殊時期為人民群眾擎起“網上天平”。奮鬥值得銘記,征程見證初心。最高人民法院司改辦首次以“高司平”為集體筆名,撰寫了《充分發揮互聯網司法優勢 為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疫情防控期間全國法院互聯網司法實踐述評》一文,集中記錄評述互聯網司法在服務“戰疫”大局中發展完善的歷程。今後,我們將繼續以“高司平”為依託,弘揚改革精神、凝聚改革共識、總結改革經驗、探究改革難題、傳遞改革聲音,用心盡力營造全面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的時代正能量。


原 題 |《充分發揮互聯網司法優勢 為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疫情防控期間全國法院互聯網司法實踐述評》


疫情牽動全局,戰“疫”關乎國運。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進入關鍵時期,如何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在決勝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實現經濟平穩運行、社會和諧穩定,既是一次大戰,也是一場大考。


“要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發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為人民法院在保障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找準切入點、發力點和突破點指明瞭正確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1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召開專題會議暨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重要講話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精神,研究部署貫徹落實措施。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周強指出,各級人民法院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上來,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工作安排,堅持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維護穩定等工作措施的落實,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周強院長強調,要充分運用智慧法院建設成果,依託人民法院在線訴訟平臺、在線調解平臺、中國移動微法院等信息化平臺,引導當事人通過網上立案、訴訟、調解、信訪,跨區域遠程辦理訴訟事項,規範有序開展在線訴訟活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司法需求。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黨組的統一部署,各級人民法院應時而動,積極履行審判職能,推動在線立案、在線調解、在線庭審、在線送達多點發力,確保疫情期間審判執行工作及時穩妥有序開展。1月20日至2月19日,全國法院在線受理立案申請22萬餘件,在線立案14萬餘件,在線開庭審理案件3萬餘件,在線調解5萬餘件,有效電子送達訴訟文書31萬餘次,共審結案件44萬餘件。一個多月以來,各級人民法院通過發揮司法在應急狀態下規範社會行為、調節社會關係、維護社會秩序的功能作用,將保障抗疫作為檢驗互聯網司法體系建設水平的“試金石”和“磨刀石”,助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面勝利。


從“面對面”到“屏對屏”,“神秘人”講透司法如何戰疫

疫情為令,服務大局:

司法審判網上運行為決勝戰“疫”護航


“治政之要在於安民。”法治是增強“社會免疫力”、提高“整體戰鬥力”的良方。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勁的時候,越要法治發揮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重要作用。人民法院針對既要嚴格遵守“防控隔離”有關規定、最大限度避免人員聚集流動,又要依法公正高效審理案件、及時有效化解糾紛,這就需要大力深化疫情防控期間互聯網司法建設,充分發揮在線訴訟全天候、零接觸、開放多元、同步互聯的突出優勢,盡最大可能實現訴訟活動網上運行,全力確保疫情防控期間政治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寧,為凝聚全社會抗疫攻堅“同心圓”鑄造堅強後盾。


推廣在線審判,依法嚴懲妨害疫情防控違法犯罪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要及時化解疫情防控中出現的苗頭性、趨勢性問題,依法嚴懲擾亂醫療秩序、防疫秩序、市場秩序、社會秩序等違法犯罪行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制定《關於依法懲治妨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違法犯罪的意見》,用公正司法築牢保障人民群眾安全健康的堅實堤壩。


2月7日下午,江蘇省南通市港閘區人民法院依法適用刑事速裁程序,通過在線庭審系統公開開庭審理了一起涉疫情口罩網絡銷售詐騙案,依法以詐騙罪判處被告人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1萬元。該案庭審同步開展了網絡全媒體直播,1400萬網友在線觀看,對妨害疫情防控違法犯罪行為形成了有力震懾。


疫情發生以來,全國法院依託遠程視頻訊問系統、在線庭審系統,在最大限度減少人員聚集流動的同時,依法及時懲治故意隱瞞感染症狀拒不配合防控措施危害公共安全、暴力傷害醫護人員及防控工作人員、防疫物資詐騙、製售假劣藥品器械等違法犯罪行為,有力維護了疫情防控期間社會安全穩定,為推進依法防控、科學防控提供了堅強司法保障。


圍繞抗疫急需,在線定分止爭保障運轉有序


疫情嚴重威脅社會公眾安全健康,也打破了常規狀態下和諧安寧的社會秩序,導致各種正常的利益關係失去平衡,產生矛盾糾紛難以避免。而通過司法審判化解矛盾糾紛,及時修復受損社會關係,是特殊時期將我國法律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確保社會秩序穩定、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


隨著各類涉疫情民事糾紛數量激增,社會各群體解紛需求緊迫。例如,防控物資生產企業的糾紛需要儘快案結事了;因疫情暫停的旅遊、餐飲等領域解紛規則亟待明確;全力備戰復工復產企業的勞動勞務糾紛急需妥善化解等等。非常之時,呼喚擔當之舉。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審判工作不能再按部就班,人民法院迅速統籌部署、調動資源、創新方式,利用智慧法院建設成果,深化互聯網司法創新應用,努力為保障經濟社會良性運轉保駕護航。


正是藉助互聯網司法這一“網上天平”,人民法院立足審判職能,通過在線方式公平公正、及時高效審理涉疫情防控、經濟運行、復工復產、員工返崗等大量案件,依託信息技術超越疫情阻隔,讓公平正義“觸手可及”,努力形成“戰‘疫’”與“發展”的最大公約數,成為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恢復的重要力量。


從“面對面”到“屏對屏”,“神秘人”講透司法如何戰疫


群眾為本,在線解紛:

針對特殊時期司法需求優化便民訴訟模式


急難關頭,更顯本色。在特殊時期,大量當事人足不出戶,無法通過傳統線下方式參與訴訟,怎樣及時滿足司法需求?怎樣讓人民群眾感受到“一站式”在線訴訟的便利?人民法院通過互聯網司法體系建設創新實踐給出了答案。


依託最高人民法院大力推進建設的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全國法院在疫情期間紛紛鞏固和發展了“在線立案”“跨域立案”“在線調解”“遠程開庭”“雲端執行”等審判執行模式。全國3500餘家法院已經全部對接中國移動微法院,並普遍開通訴訟服務網,當事人通過電腦或手機客戶端,足不出戶即可在線完成諮詢立案、提交材料、交納費用、接收文書等訴訟事項;統一在線調解平臺覆蓋了糾紛受理、分流、調解、反饋等流程,為當事人精準匹配解紛力量,在線辦理當事人訴前調解、訴中調解和司法確認等事項,並實現調解與訴訟、仲裁等程序順暢轉換;已經建成的38000餘個科技法庭,都能夠支持遠程視頻庭審,讓訴訟參與人分隔多地也能通過客戶端在線完成出庭。一站式、全方位在線解紛服務,構築起疫情防控期間互聯網司法服務的“網上戰場”。


“指尖”立案,“隔空”連線,“雲端”調解,

充分體現便民利民


隨著防控措施有力有序推進,互聯網司法需求與日俱增,很多預想通過傳統方式申請立案、參加訴訟的當事人首次“觸網”。人民法院按照防控要求暫時關閉線下訴訟服務中心後,發展完善網上立案、跨域立案等便民機制,引導當事人網上立案諮詢,最大限度方便當事人參與訴訟。


針對疫情期間當事人、代理人因隔離無法出庭的實際困難,全國法院進一步強化探索在線庭審實踐,優化訴訟服務網、中國移動微法院平臺建設,優化視頻音頻即時同步傳遞、同步錄音錄像、在線簽名等技術保障,全力保障特殊時期線上開庭需求。


疫情期間,人民法院廣泛開展在線調解,利用互聯網技術把在線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推動調解的“東方經驗”與互聯網現代科技深度融合。


從“面對面”到“屏對屏”,“神秘人”講透司法如何戰疫

制度為綱,規範有序:

在戰“疫”大考中推動在線訴訟機制轉型升級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線訴訟作為一種新型訴訟模式,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歷經考驗、蓬勃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標準不夠清晰、操作不夠規範統一等問題。在線訴訟在便民利民的同時,必須遵循司法規律,嚴守正當程序原則,確保嚴肅性和規範性,確保經得起時代檢驗、實踐檢驗和歷史檢驗。


2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印發《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加強和規範在線訴訟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全國法院疫情防控期間的在線訴訟工作作出全面部署,為推廣和規範在線訴訟工作、助力疫情防控提供有力司法保障。《通知》明確了在線訴訟以保障當事人訴訟權利為價值導向,強調了在線訴訟必須在法律框架下運行,圍繞在線庭審、送達、身份認證、材料提交、訴訟活動信息留痕等方面作出清晰指引,確保在線訴訟活動規範統一。


各地法院在大力探索創新同時,結合工作實際和疫情防控需要,研究制定指導性工作意見、程序規範和操作規程,通過健全制度機制推動在線訴訟活動規範有序,切實保障審判質量效率。


互聯網法院先發優勢更加凸顯


近年來,杭州、北京、廣州三家互聯網法院作為互聯網司法建設的最前沿陣地,實行“網上案件網上審理”的新型審理機制,在案件審理、平臺建設、訴訟規則、技術運用、網絡治理等方面,探索形成了符合互聯網時代需求的特色經驗。疫情防控期間,三家互聯網法院藉助政策、平臺、技術、經驗等方面優勢,強化在線訴訟體系功能,繼續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準的在線訴訟服務,積極為兄弟法院提供在線訴訟技術、平臺、管理等方面的支持。與其他法院“部分訴訟環節上網”的線上線下結合訴訟模式相比,互聯網法院案件持續深化“全流程在線審理”,使當事人足不出戶即可參與全部訴訟活動,實現打官司“一次也不用跑”。


互聯網司法理念不斷深化延展


這次疫情,讓更多當事人乃至法官切身體驗到了在線訴訟瞬時互聯、多元開放、高效解紛的突出優勢,通過親身參與,培育了“用戶習慣”,凝聚了價值共識,提高了在線參與訴訟的意願,也讓互聯網司法建設成果順勢推廣、星火燎原。全國各級法院在線訴訟平臺新增註冊人數、使用人數、人均停留時間均有顯著增長。


面向未來,互聯網司法絕不僅僅是將訴訟活動搬到網上,不僅僅是“面對面”到“屏對屏”的法庭轉移。作為艱難時事中的積極作為,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在線訴訟的諸多嘗試,正在凝聚成更加開放現代的司法理念、更加高效靈活的解紛方式、更加普惠精準的司法服務、更加智能多元的應用場景、更加健全合理的程序規則,而在這個過程中培養起來的在線司法經驗和習慣,也正逐漸嵌入日常生活,成為互聯網司法體系不斷轉型升級的堅實基礎。跋山涉水過後,互聯網司法建設必將砥礪前行,為滿足互聯網時代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司法需求、為推進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從“面對面”到“屏對屏”,“神秘人”講透司法如何戰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