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有哪些冷知識,大家說說看?

西瓜歷史頻道


首先,看看劉關張的“桃園三結義”;根據《三國志》的記述,三人僅是“恩若兄弟”,並沒有結拜。不但如此;關羽、張飛一開始跟著劉備的時候,並沒有什麼比別人更出彩的地方。劉備在涿郡的時候,喜歡結交江湖豪傑。當地很多年輕人(年少),都喜歡跟著他混。關張二人,也不過是這些“年少”中的兩位而已。根據“關羽傳”的記載;關張二人是曾經為先主“禦侮”,但並沒有得到劉備的特別看重。以今天的眼光看,劉備此時,不過是涿郡的一個地方“黑社會”團體。關張的“禦侮”,應該是劉備和人爭地盤、爭利益之類的事情時,關張比別人出的力多些而已。因為關張“禦侮”後,也沒有得到劉備的特別青睞。

之後劉備得到了中山大商張世平、蘇雙兩人的資助,才有錢“合徒眾”——成為一個固定的社會團體。而這兩人的所謂“資助”,我認為應該是向劉備團伙交的買路錢。因為,這兩人經常要到涿郡做生意,如果不買通黑社會,是難以順當的。直到黃巾起事,給了劉備機會了。因為剿滅黃巾有功,令他正式的踏上了仕途。之後兜兜轉轉,多次的東奔西走,都沒有關張的什麼事。二人還是屬於劉備的數百“年少”中的一員。直到劉備投奔了公孫瓚,並且在為公孫瓚抵抗袁紹的時候有功,劉備成了平原相,才正式把關羽、張飛提升為“別部司馬”,分管劉備手下的兵馬。直到這個時候,兩人才得到了劉備的另眼相待;“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看這個記錄就知道;兩人雖然被劉備“恩若兄弟”的對待,但劉備坐的時候,他們也只有侍立身後的份!再看看趙雲的待遇;

趙雲是公孫瓚的部將,身份其實和劉備是“同僚”的關係。劉備僅帶著數百人投奔公孫瓚,趙雲也是帶著數百人投奔的公孫瓚。只不過,劉備是公孫瓚的老同學,又以兄弟相稱,才顯得比趙雲高一等而已。劉備受命和田楷一起去對抗袁紹,公孫瓚派趙雲跟隨劉備去,作為劉備的“主騎”。很多人認為;趙雲是幫劉備管騎兵的。其實,因為劉備沒遊騎兵,應該是公孫瓚派了一小隊騎兵給劉備助戰,而這小隊騎兵的主官,就是趙雲。也就是說;此時的趙雲,僅是級別低於劉備的同僚而已。正常禮節上,劉備主席坐著的時候,趙雲是有資格陪坐於側的。而關張二人的此時,連站劉備的身後的資格都還沒有。因為,此時的關羽、張飛,還僅是眾多年少之一,還沒有被劉備提拔為“別部司馬”,更沒有“恩若兄弟”。即使之後二人成了別部司馬,從地位上來說,他們還是不如趙雲的。至於以後劉備對他們二人的倚重,那已經是若干年後的事了!

其次;現代人人都認為劉備的謀士只有徐庶、諸葛亮、龐統、法正,徐庶的離開,龐統的陣亡,法正的早逝,都令人痛惜不已。其實,我更為劉備痛惜的,是陳登。陳登的能力,不下於曹操的荀彧。軍事上,更強於諸葛亮太多。是他和糜竺,極力促成了劉備領徐州。並且為劉備規劃了以徐州為基業的發展藍圖;"今漢室陵遲,海內傾覆,立功立事,在於今日。彼州殷富,戶口百萬,欲屈使君撫臨州事。"他又說:“今欲為使君合步騎十萬,上可以匡主濟民,成五霸之業,下可以割地守境,書功於竹帛。若使君不見聽許,登亦未敢聽使君也。"在劉備接管徐州後,又怕因為名不正言不順,親赴袁紹處,說動袁紹對劉備掌管徐州的認可。令劉備成為了合法的繼承了徐州牧!陳登等遣使詣袁紹曰:"天降災沴,禍臻鄙州,州將殂殞,生民無主,恐懼奸雄一旦承隙,以貽盟主日昃之憂,輒共奉故平原相劉備府君以為宗主,永使百姓知有依歸。方今寇難縱橫,不遑釋甲,謹遣下吏奔告於執事。"紹答曰:"劉玄德弘雅有信義,今徐州樂戴之,誠副所望也。"可惜,劉備此時對於人才,還沒有足夠的認識。沒有把陳登當為“水”來對待,外出征戰,徐州居然委託的是張飛而不是陳登,最終丟掉了徐州。更可惜的,是失去了陳登這樣頂級的謀士。否則,根本不會有諸葛亮的事!

可能很多人對陳登的認識,只認為是泛泛之輩。不知道陳登是孫策的“剋星”呢!陳登不但戰略眼光獨具,軍事用兵方面更是佼佼者;在作為廣陵太守的時候,兩次以極弱之勢,大敗孫策。孫策的威名眾所周知,連曹操都對他十分忌憚。可兩次大敗於陳登手上後,還不敢報酬。孫策一直對陳登十分的忌憚,由此可見陳登的軍事能力了!並且,還力勸曹操收復江東,併為此做好了戰略規劃。可是,在《三國演義中》,完全忽略了陳登的能力!


傲視蒼穹39


你好,很高興可以回答您的問題!《三國演義》這部以東漢末年時期魏蜀吳三國爭霸為背景所拍攝的電視劇,通過這個電視劇,大家一定會對三國時期的歷史有所瞭解,今天我要講的這些冷知識,可是電視劇中不會告訴你的,想知道這是些什麼冷知識嗎?大家趕快來看一看吧!

第一個冷知識,就是三國時期有個人的葬禮上,竟然專門請驢來參加,這個人就是東漢末年時期,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的王桀。在歷史上王桀跟魏國國軍曹丕的關係十分要好,以至於王桀死後,曹丕十分地傷心。曹丕知道王桀生前最愛聽的就是驢的叫聲,於是在和朋友們為王桀送行的時候,曹丕竟然破天荒地說道:“王桀在生前最喜歡聽驢叫了,讓我們學驢的叫聲,來為王桀送行吧”。於是,曹丕等一行人在王桀的葬禮上紛紛地開始學驢的叫聲,一時間傳來一大片驢叫聲。是不是十分奇葩呢?

第二個三國時期的冷知識,是關於曹操這個三國梟雄的。曹操在十九歲的時候,被舉為孝廉,因此進入洛陽做官,後來,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號令手下幾十萬大軍,與東吳和蜀漢政權逐鹿中原,可以說是精彩紛呈。曹操雖然挾天子令諸侯,但是曹操一直沒有殺死漢獻帝,因此,曹操雖然掌有天下大全,但是也只能算是漢朝的臣子,一直到他去世,曹操都沒有能坐上皇帝職位。從曹操當官到曹操去世,一共四十六年,也就是說,曹操做了四十六年的漢朝臣子。

但是巧合的是,在曹操的嫡長子曹丕建立起曹魏王朝,登基即位之後,從曹魏政權的建立伊始一直到曹魏政權的滅亡,一共走過了四十六年,恰好與曹操身為漢朝臣子的年數一樣,是不是十分巧合呢?

相信大家看完上面的講解之後,對於東漢末年的三國爭霸時期的歷史有了更加深刻地瞭解,如果大家喜歡關於古代歷史的冷知識的話,大家可以關注小編!








橙大大


周所周知,《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小說,它用“七分實三分虛”的演義手法展示了歷史上東漢末年那段亂世的諸多故事。其中的精彩情節多是借鑑《三國志》中的史實,但對其細節進行了誇張和改編。不過的確是因為正史都是比較平淡的記述,而野史故事更能突出人物特徵,清潔更加引人入勝。那麼究竟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小編今天大概整理了一部分真實的歷史與演義情節的不同之處,一起來看一下吧。

《三國演義》中曹操奸詐的形象在屠殺呂伯奢一家中得到突顯。真實歷史上確實有這件事,不過曹操室友正當原因。是呂伯奢收留曹操後,他的兒子想要搶奪曹操的財物並抓他報官,曹操才下手滅口。“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樣的人物形象是對曹操奸雄形象的加強。對於想要奪取漢室的曹操是對正統統治的反叛,所以他必須是反派的形象。

關羽無論是在歷史還是演義中都是一名十分出名的武將。不過演義裡令人印象深刻的溫酒斬華雄卻是杜撰。實際上華雄是被孫堅派出的部隊打敗並戰死的。 另外一個刻畫蜀國核心桃園三結義三人的重要典故就是三英戰呂布。這也是誇大的編寫的,虎牢關和汜水關其實是同一地方,只不過在不同時期換了稱呼。

說到呂布,呂布和貂蟬的故事非常出名,實際上,貂蟬雖然是四大美女之一。但與她與呂布和董卓之間的關係沒那麼複雜,歷史上也沒有王允所設計的連環計和美人計。另外還有呂布擊退六將等都是誇大呂布的勇猛。呂布這個人物在演義中的“設定”就是最厲害的武將。不過轅門射戟確實有,但距離沒那麼遠,呂布的箭術也是震撼了當初很多人。

另外幾個對人物形象刻畫的改變,比如曹操夢中殺人就是假,關羽投降曹操也沒有什麼三個條件。這是為了加深曹操這人殘暴無情和狡詐的“印記”。關羽是《三國演義》標榜的正派中的一位,曹操答應他的三個條件作為一個敗將顯得十分不合理。這就是為了突出關羽的能力和忠誠,曹操這樣的人都這麼想要得到他。但他在這種環境下還是心向著劉備,忠義的形象得到了穩固。

關羽的形象對於後世影響力從很多人拜關公像就可以看出。關羽在演義裡的事蹟中斬顏良是真,而文丑是被徐晃所殺, 過五關斬六將也是虛構。 演義對於蜀國的抬高是事實,不光是光宇,趙雲也沒有長板坡七進七出,他只是撤退中殿後而已。而張飛一聲吼嚇死曹軍將領這很明顯是假,事實是曹操這個多疑的性格覺得有詐才退兵。

另外關於諸葛亮的故事情節可以說是最為“玄幻”的,草船借箭這個點子是孫權提出的,而且不是在赤壁之戰的時候。雖然為了突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在孫劉聯盟時削弱了很多孫吳將領的實力。但周瑜也沒後世“平反”的那些人說的那麼神,比如他的反間計就是虛構。借東風一事也是誇大,實際是周瑜瞭解江南的天氣,知道冬至會刮東南風,不過這時曹操也知道。

但曹操沒有料到周瑜的攻擊時間,火燒赤壁也是周瑜的傑作。這一部分原因也是塑造曹操多疑的形象,另外華佗要給曹操腦袋開刀被當成刺客被殺也是顯示曹操多疑。實際上華佗是給曹衝治病的時候醫不好才會被曹操殺,這在那時給統治階級治病失敗的醫生裡是經常會遇到的。而且他死於公元208年,所以之後不可能給關羽刮骨療傷,那也是為了塑造關羽的形象。

儘管以上這些大都是為了將曹操放在反派的位置,抬高几位蜀國將領的實力。不過這些情節都十分經典,人物塑造也是教科書級別的成功。作為一本文學書籍,《三國演義》的藝術性不愧為四大古典名著。





蕭蕭1308


我來說一個,諸葛亮之妻。

大家都知道諸葛亮的形象是身高八尺,儒雅英俊,面如冠玉,胸藏錦繡,有姜子牙之曠世之才。輔佐劉備從無立錐之地到借荊州起勢,直至三分天下,諸葛孔明也身居一人之上萬人之下之顯位,聞達天下。

可是就是這麼一位英俊倜儻、足智多謀大咖,卻娶了一位奇醜無比的妻子,傳其妻黃月英矮小黃髮,而且還有一身疙瘩,外邊令人作嘔。那諸葛亮為什麼會看上這麼醜的一個人呢?那要簡單說一下其妻黃月英身世。

黃月英之父為南陽名士黃承彥,位高權重,其母是漢室宗親劉表的姨子,出身這樣家庭的黃月英絕對是大家之秀,名門望族。雖然受遺傳因素相貌改變不了,但琴琪書畫樣樣精通,而且聰慧過人,賢良淑德,可以說在智商和情商上鳳毛麟角。諸葛亮是什麼人?千古一相啊,他非常人可比,看重的正是黃月英一身才氣和良德,根本不注重其外邊,所以在沒有見到黃月英本人的情況下,依然很痛快的答應了這門親事。後來證明,黃月英不僅相夫教子有方,而且在幫助諸葛亮事業上也頗有見解。




青島涵涵爸爸


《三國演義》中的神話描寫我們暫時不說:比如左慈的神通廣大。今天只說幾個從三國演義中的幾個不起眼的地方,都是細思極恐的。今天說四個故事:

1.劉備吃了劉安老婆後的反應。

當劉備逃難,逃到劉安處,劉安家貧,無以招待。便殺了自己的妻子,割肉給劉備吃。還說是狼肉。

當劉備得知真相後,只是垂淚。

而一個正常人如果得知自己所吃的肉竟是人肉的時候,第一反應應該是會嘔吐。劉備只是垂淚,這說明:並不是劉備的心智非常強大,而是他以前曾經吃過人。

這個滿口仁義的傢伙,是否真的曾經吃過?



2.曹操:經歷了三國中代價最大的一次尋歡之旅。

張繡向曹操投降,曹操來到宛城受降,酒足飯飽之後,心情舒暢,便想體察一下民情。便問:此間有妓女乎?

最後他的大侄子給引薦了張秀的嬸子——鄒夫人。最後引的張秀復叛。曹操失去了自己的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以及大將典韋。

這是三國中代價最高的一次尋歡之旅。



3.司馬懿:可不單單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官。

在我們印象裡,司馬懿一直是以志謀見長。所以我們下意識的認為他諸葛亮一樣是一個文臣。

但在三國演義103回的上方谷戰鬥中,司馬懿和魏延打了一場:

魏延大喝:司馬懿修走,舞刀相迎,司馬懿挺槍接戰。不到三個回合,魏延撥馬便走,司馬懿隨後趕來。

這裡面的兩個細節:

(1)魏延是蜀國一等級的武將,是有真才實學的。但他和司馬懿打了三個回合便跑了。

(2)司馬懿把魏延打跑後,又隨後再趕來追魏延。

所以司馬懿這位西晉史上的開國皇帝武力值也不可小看!


4.王朗:被諸葛亮活活罵死應該,因為他選錯了對陣方式。如果選擇武鬥的話,他就會贏。

在三國演義第十五回中:王朗曾經和太史慈打了一仗,王朗用大刀,與太史慈打的有聲有色。

如果最後不是周瑜和程普前後夾攻,王朗寡不敵眾,勝負還真未可分。這太史慈可是三國中的一等一武將

我們想想當時王朗被諸葛亮在陣前罵死了這個事,再對比一下,王朗與太史慈都能打得平分秋色。是不是覺得挺有意思的?

如果當時王朗跟諸葛亮選擇選擇武鬥而不是文鬥。那歷史說不定還真可能會被改寫。


少校柳下惠


真的很多

先講蜀漢

基本上都可以從這個人說起:諸葛尚(蜀漢滅亡那一冊出現過)

他的祖先包括以下這些人。。。

爺爺是諸葛亮,比較明顯。

諸葛亮的姐夫是龐統的堂弟,龐山民。

奶奶是黃月英,奶奶的姨夫是劉表。奶奶的叔叔是蔡瑁。

外公是劉禪,那外公的爸爸就是劉備了。

外婆是張皇后。外婆的爸爸是張飛。

外婆的媽媽姓夏侯,可能是夏侯淵之女,夏侯霸之妹。

夏侯淵又是曹操的族弟。

說明諸葛尚這個人有諸葛亮,劉備,張飛和曹操的血統。

而且諸葛尚的姨夫是關統。姨夫的爺爺是關羽。

蜀漢的幾個主要家族就是這麼親密。。。

然後東吳,也同樣可以從一個人說起:陸景(吳國滅亡那一冊出現過)

爸爸是陸抗,爺爺是陸遜。

奶奶是孫策的女兒。如果真有二喬這種事,那周瑜就是他的奶奶的姨夫了。

外公的爸爸是張昭。

外婆是諸葛氏,諸葛瑾的女兒,諸葛恪的姐姐。

這麼說,他外婆的叔叔就是諸葛亮。

另外,陸景的妻子的爺爺是孫權。這算近親關係嗎?

反正,他妻子的外婆也是諸葛瑾張昭的後代,這不是更近了嗎?

[以後在這裡補充東吳曹魏皇族之間的一些關係]

討論魏晉,人物比較多,實在有太多角度。就寫幾個比較有趣的事情。

1)荀愷-爺爺的爸爸是荀彧,奶奶的爸爸是曹操,外公是司馬懿。爺爺的姐夫是陳群。

2)司馬炎的姨夫(蒯鈞)的叔叔(蒯祺)的老婆(諸葛氏)的弟弟是諸葛亮。

3)魏元帝曹奐。他爸爸是曹操比較不知名的兒子曹宇,但是曹宇記載中只有一個老婆-張氏,張魯的女兒。這麼說,曹奐的外公是張魯,外公的爺爺是張道陵。居然有道教這家族的人登上了皇位。

4)姓夏侯的和姓曹的本來是一家,也有許多婚姻關係。更有趣的是司馬和夏侯的關係。這個最好從東晉時期的羊獻容說起:

羊獻容是晉惠帝司馬衷的皇后。後來是十六國漢趙末帝劉曜的皇后了。

她的爺爺的妹妹羊氏曾經嫁給了夏侯莊(夏侯淵之孫)。他們女兒夏侯光姬也是前一代的皇后(晉元帝司馬覲)。

她爺爺的堂弟是一位三國名將:羊祜。羊祜的妻子又是夏侯霸之女,夏侯淵的孫女。

羊祜的姐姐羊徽瑜呢?又算是一名皇后;司馬師的妻子,司馬懿的媳婦。他們羊家怎麼搞這麼多皇后出來?

這小故事還得提到兩個女性;也就是那幾位皇后的共同祖先。一個是辛憲英(羊獻容的爺爺的媽媽),另一個是蔡文姬,(羊徽瑜的媽媽或姨媽,不明確)。所以呢,好多晉朝皇帝血統也可以更早追溯到辛闢(袁紹部下)、蔡邕(書法家)、孔融、夏侯淵、等人。

感覺這魏晉朝廷不過就是一個大家族。蜀漢和東吳也差不多。比較核心的幾個家族(例如諸葛,夏侯),雖然人不太多,但在三個朝廷到處都有關係。


小視頻趕集


《三國演義》對我們的毒害極深。今天,我們就一起通過正史,來了解一些三國時期的冷知識,可能會徹底顛覆你的認知喲!

一、

關羽單刀赴會,按照《三國志·魯肅傳》記載不是關羽單刀赴會,恰恰相反是吳國的魯肅單刀赴會。《三國演義》為了提高關羽的逼值,完全是左右顛倒,真是難為羅貫中了。

二、

三英戰呂布,可是三國中的精彩章節。然而事實可能又讓你失望了,呂布實際上是被江東的孫堅擊退的,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根本就沒有參加討董聯盟,他們是不可能出現在虎牢關的,更不可能三英戰呂布的。

三、

空城計假的不能再假了。實際上,諸葛亮只是在最後一次北伐的時候,兩人才見面,相持於渭,並沒有所謂的空城計。而這個空城計很有可能就是作者根據趙雲的空營計改編而來的,不得不佩服羅貫中敏銳的覺察力。如果他老人家能夠在當下玩自媒體,絕對的一個好手呀!

四、

黑臉的張飛,這可不對呀!張飛不僅不是一個粗人,而且還是一個玉面小生。根據史書記載,張飛出生豪門,不是殺豬的,有文采,擅長畫美人,還寫得一手草書。想想也是,要不然他的女兒怎麼能夠成為劉嬋的皇后。

五、

關羽溫酒斬華雄,威震天下。實際上,根據史書記載,當時斬殺華雄的不是關羽,而是江東猛虎孫堅,跟關羽沒有一毛錢關係。而《三國演義》為了突出關羽的神武,硬把孫堅的功勞移到了關羽頭上,這樣好嗎?

等等等等——



四十米大刀


三國時期群雄割據,天下局勢動盪不安。各方能人志士紛紛起義,想要在亂世中為自己爭得一席之地。於是在天下廣招能人志士,希望將他們納入麾下,為主效力。而在三國時期,有一個家族很神奇,他們一家兄弟三人,分屬不同的政權。卻分別為蜀漢、東吳以及曹魏三國出力,這一家族就是諸葛亮的家族。三國時諸葛家族名揚天下,誰的後代更強?首先,要給大家講述的是諸葛亮一脈。想必大家對於諸葛亮一定很熟悉,他被後世稱為臥龍先生,是兄弟三人中名氣最大的。當初諸葛亮隱居於臥龍崗,劉備知道他的名聲後,三顧茅廬,最終使得諸葛亮出山相助。

在諸葛亮的輔佐下,劉備從一個沒落的王室貴族,成長為雄踞一方的天下霸主,其中諸葛亮功不可沒。諸葛亮在早年,收養了哥哥的次子諸葛喬當養子,雖然不是自己的親生兒子,但諸葛亮卻視如己出。在諸葛亮的精心教育下,諸葛喬也能獨當一面。在北伐戰爭時,被派去監督糧草的運輸。但不幸的是,諸葛喬在年僅25歲時便去世了,雖然有能力,但最終沒能有所作為。諸葛喬曾育有一子諸葛攀,正所謂“虎父無犬子”,諸葛攀在蜀漢也是有名的大將軍,但無奈和他父親一樣,最終早早離世。諸葛亮的親生兒子,諸葛瞻也很有智慧,但在與鄧艾交戰的過程中不幸去世。

其次,是諸葛瑾一脈。諸葛瑾是諸葛亮的親哥哥,但是兩人卻分屬不同的政權。當時,諸葛瑾在孫權的手下做事,是東吳的重臣。他曾多次努力化解東吳和蜀漢的對立關係,在東吳官至大將軍。在他的所有子嗣中,諸葛恪是最爭氣的。他繼承父親的衣缽,成為東吳的大將軍。當初孫權去世時,還讓他做獨孤大臣,輔佐孫亮做事。為了不辜負孫權的囑託,在孫亮繼位以後,諸葛恪便執掌東吳的軍權。之後孫峻對諸葛恪獨攬大權心生不滿,於是便誣陷諸葛恪造反。當時幼主孫亮沒有主意,於是被孫峻控制,最終諸葛恪死於二人之手。

諸葛恪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因為參與孫霸的謀反活動,被孫權親手殺死。二兒子和三兒子在諸葛恪被殺後也受到牽連,被吳軍殺害。諸葛融是諸葛瑾的第三個兒子,當初聽聞弟弟諸葛恪被殺後悲痛欲絕,因此選擇自殺。所以諸葛瑾這一脈,大部分的後代都沒能存活下來。只有二兒子諸葛喬的兒子倖存下來,在河東定居。最後是諸葛誕一脈。他與諸葛亮和諸葛瑾並不是親兄弟,只是他們的族弟。三國時期曾在魏國做事,擔任曹魏的東征大將軍。當初司馬家族奪取了曹魏政權,諸葛誕決定起兵造反。但無奈,起義活動最終被鎮壓,諸葛誕也被處死。

但令人感動的一幕是,諸葛誕手下的士兵很有骨氣,被俘虜後也堅決不投降。他們聲稱自己為諸葛公死,終生都不會後悔,可見諸葛誕在軍中的威信。諸葛誕共有一個兒子兩個女兒,兒子被送去東吳,最終官至右將軍。女兒則被嫁到了司馬家,而且諸葛誕的曾外孫就是東晉開國皇帝司馬睿。由此可見,即使是生女兒,日後也可光耀門楣。雖然諸葛家三兄弟,分別服務於不同的政權,但他們的能力卻不容小覷。在亂世之中,他們一方面,可以盡情地展現自己的才能,另一方面,又會有很多不得志之處。雖然諸葛家留下的後世子孫不多,但各個都能力出眾,有所作為




陳懶懶


1、漢獻帝劉協和諸葛亮同一年生,同一年死。諸葛亮公元181年出生于徐州,公元234年逝世於五丈原;劉協公元181年出身於皇室,公元234年壽終正寢。

2、三國皇帝中,後主劉禪在位時間最長。劉禪在位約40年,劉備在位約2年,曹丕在位約6年,曹睿在位約13年,曹芳在位約15年,孫權在位約23年,孫休在位約6年,孫皓在位約16年,在位長還得心態好。

3、蜀國或蜀漢是後來的說法,劉備建國時國號為漢。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為了便於區分西漢和東漢,史稱蜀漢。

4、三國時期,亡國之君都保全了性命,毫無氣節。司馬炎以晉代魏,公元302年,曹奐在封地去世;蜀漢滅亡後,劉禪於公元271年去世;東吳被滅後,孫皓在公元284年去世。

5、曹操是個十足的人妻控。杜夫人原是呂布將秦宜祿之妻,尹夫人原是大將軍何進的兒媳,他曾經想霸佔張繡的叔母,差點性命不保。

6、最早追隨劉備的並不是關羽、張飛,而是簡雍。簡雍和劉備是同鄉人,年少的時候便和劉備相識相知,比關羽和張飛更早追隨劉備呢。

7、孟獲並非造反的唯一頭頭,還有一個頭頭是雍闓。雍闓乃是南中地區豪強,而孟獲是少數民族首領,二人皆算是頭頭。

8、魯肅有一遺腹子叫魯淑。東吳的第二任“大都督”魯肅於公元217年去世,而他的孩子是在他死後才出生的。

9、袁術的女兒被孫權霸佔為妻。孫策帶軍於皖城擊破劉勳,袁術的家眷就都被孫策抓捕。之後,袁術的女兒袁氏便被孫權納入宮中做了妃嬪。

10、孫策死後,宗室孫暠奪權未遂,宗室孫輔和曹操暗通。看來孫權繼承江東也不容易,所幸周瑜和張昭給力。

11、孫權曾派萬人乘船探索臺灣。公元230年,孫權派了衛溫和諸葛直兩員將領率兵萬人去探索夷洲。

12、孫權曾派使者出使過高句麗(朝鮮、韓國一帶)。高句麗是當時朝鮮半島存在的一個政權,國土橫跨現今的中國、朝鮮以及韓國。

13、孫權有個英俊的女婿。這個人名叫滕胤,他皮膚白淨,相貌非凡,每次上朝的時候大臣們也都“垂涎他的美色”。

14、孫權的後宮非常熱鬧,有點“甄嬛傳”的意思。皇后潘淑之前得罪過不少人,最後被近侍宮人所害,後宮不太平。

15、吳將程普和周瑜曾不和睦,蜀將魏延和楊儀有大矛盾。至於曹魏,有嫌隙的臣下也很多。

16、猛張飛有個兒子很軟弱。他叫張紹,鄧艾大軍兵臨城下,他沒什麼主見,還奉命去向鄧艾遞上降表,非常卑微軟弱。

17、江東名士虞翻嘴巴很損,特別喜歡罵降將。曹魏將領于禁被他罵過,蜀漢將領麋芳也被他罵過。

18、一代名將於禁被曹丕羞辱致死。于禁去祭拜曹操的陵墓時,曹丕命人畫關羽降服於禁的圖,于禁看到後,羞愧而病死,曹丕這麼做確實有點過分。

19、曹丕對宗室非常不好。把曹洪壓入大牢,把曹植逼到七步成詩,曹彰去朝見暴病而亡,估計和曹丕也有關係,這也是後期被司馬氏篡權的重要原因之一。

20、陳群是個治國高手。他主創的《九品中正制》約存在了四百年之久,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重要的選官制度,直到科舉制的出現。


鏡中人攝影


三國時候是中國歷史上數得上的大亂世。老百姓企盼盛世,最怕亂世。就是因為亂世之中兵連禍結人如草芥,所以人口數目迅速凋零。曹丕稱帝時,中國總人口也就兩千萬出頭,湊個幾萬人打仗已是不易,更別提動輒出兵百萬。

所以三國演義中將三大戰役誇張得厲害,真實情況是官渡之戰中袁兵10萬左右,曹軍不足兩萬;赤壁之戰中,曹軍浩大,也就在20萬人上下,而孫劉聯軍大約有5-6萬人;最後一個夷陵之戰,孫劉雙方的兵力差不多,大約都是4-5萬人

諸葛亮有治國之才,卻非臨陣決機的能手。所以,在赤壁之戰時,是劉備後來猜測到曹操會遁走華容道,於是帶著兵去追趕,只是曹操撤退得很堅決,等劉備趕到華容道時,曹操早就過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