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甘肅在行動#3月12日,植樹節

春風送暖 萬物始綠

每年一度的植樹節到了

但是 你們知道為什麼將3月12日定為我國的植樹節呢

種樹除了保護環境外還可以為我們帶來什麼

下面關於植樹節的冷知識

你瞭解嗎


#疫情防控甘肅在行動#3月12日,植樹節|我們一起種下希望吧


一、關於植樹節的那些事

最早的路旁植樹

中國古代在清明節時就有插柳植樹的傳統,中國歷史上最早在路旁植樹是由一位叫韋孝寬的人於1400多年前從陝西首創的。韋孝寬下令雍州境內所有的官道上設置土臺的地方一律改種一棵槐樹,用以取代土臺。這樣一來不僅不失其標記和計程作用,還能為往來行人遮風擋雨,並且不需要修補。

中國植樹節的由來

1915年7月,在孫中山的倡議下,當時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規定了以每年清明節為植樹節,指定地點選擇樹種。1928年,為紀念孫中山逝世三週年,國民政府舉行了植樹儀式。1979年2月23日,在鄧小平提議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正式通過了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為植樹節的決議。這項決議的意義在於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植樹造林,加快綠化祖國和各項林業建設的步伐。將孫中山先生與世長辭之日定為中國植樹節,也是為了緬懷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象徵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實現的遺願將在新中國實現並且要實現得更好。以後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把他逝世的那天,即3月12日定為植樹節。

#疫情防控甘肅在行動#3月12日,植樹節|我們一起種下希望吧

全世界有50多個植樹節

由於各國國情和地理位置不同,植樹節在各國的稱呼和時間也不相同,如日本稱為"樹木節"和"綠化周";以色列稱"樹木的新年日";緬甸稱為"植樹月";冰島稱為"學生植樹日";印度每年7月的第一週為"全國植樹節";法國規定每年3月31日為樹木日,3月為綠化月;西班牙把每年2月1日起的第一週作為"植樹周"。

雖然時間名稱不同,但大家為了保護林業資源,美化環境,保持生態平衡的目標是一致的。

#疫情防控甘肅在行動#3月12日,植樹節|我們一起種下希望吧

二、植樹節的意義

這些數字你知道嗎?

一棵大樹=4000張賀卡=3000張白紙≈750卷衛生紙

2500萬課大樹=450億雙一次性木筷(我國一年使用的量)

一棵樹一年可貯存一輛小轎車行駛16公里所排放的汙染物,當城市綠化面積達到50%以上時,大氣中的汙染物可得到有效控制。

一棵樹一天可蒸發大約400kg的水,城市綠地面積每增加1%,當地夏季的氣溫可降低1%。

1萬畝森林的蓄水能力相當於蓄水量達100萬立方米的水庫,而建造一個這樣的水庫需要投資千萬餘元。

有樹木的城市街道比沒有樹木的城市街道大氣中含病菌量少80%左右。

#疫情防控甘肅在行動#3月12日,植樹節|我們一起種下希望吧

假如地球失去了森林,約有450萬個生物物種將不復存在,陸地上90%的淡水將白白流入大海,人類將面臨嚴重水荒。森林的喪失使許多地區風速增加60%-80%,因風災而喪生的人就會上億······

通過這些觸目驚心的數字,小編再一次感受到植樹的重要性。每年我們消費的樹木不計其數,而我們種了多少呢?當植樹的腳步跟不上內需速度時,勢必會出現各種環境惡化現象。

#疫情防控甘肅在行動#3月12日,植樹節|我們一起種下希望吧


近年來大家環保意識不斷提高,義務種植的樹木也在增加。據2016年公佈的《2015年中國國土綠化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完成造林632.45萬公頃, 1.15億公頃森林得到有效保護,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積191.9萬公頃,退耕還林工程完成退耕還林53.3萬公頃。2015年,全國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36.34%,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3.16平方米,城市公園數量達1.37萬個。只要人人都積極投身植樹造林活動,我們生存的環境將會不斷得到改善。

現在正值植樹好時節,即使不能親自種一棵樹也請大家在生活中節約用紙,少用一次性木筷,愛護樹木從點滴小事做起。


#疫情防控甘肅在行動#3月12日,植樹節|我們一起種下希望吧

#疫情防控甘肅在行動#3月12日,植樹節|我們一起種下希望吧

#疫情防控甘肅在行動#3月12日,植樹節|我們一起種下希望吧


編 輯:郭瑩潔

總監製:王興樹

#疫情防控甘肅在行動#3月12日,植樹節|我們一起種下希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