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1分神劇《天道》發人深省,甚至顛覆一些人的一生


豆瓣9.1分神劇《天道》發人深省,甚至顛覆一些人的一生


《天道》讓你看到了另一個世界,原來,人還可以這麼活。一個人對於世界、對於人的認識可以做到這樣高度,然後又融匯貫通到日常瑣事中。

1.神即道

什麼是神?

神話、神蹟。

用丁元英的話說,叫「不過是常人的思維所不易理解的平常事 」。

這個其實在宗教中運用的比較多,通常叫做「神蹟」。對於普通人來說,宗教本身並不是用來增加智慧的,只是由於當時人類對於自然的認識非常粗淺,但是又必須要找到一些答案,所以,能提供這種答案的人,叫做「巫」。後來信奉的人多了就成了教。但是不管你提供的是什麼答案,怎麼才能讓別人信仰你呢?

主要手段就是「神蹟」,無法用理性解釋、不可思議的事情,然後證明有神的存在。讓信徒無腦信仰。

舉個例子:

日本臭名昭著的奧姆真理教教主麻原彰晃,當年是如何來擴大自己知名度的,就是偽造自己的「神蹟」。

在他攝影師朋友歧部哲也的幫助下,通過快門連拍的方式,獲得了一張「浮空」照片, 然後被報紙曝光以後引發軒然大波。對於民眾來說,就是發了「神蹟」。吸引了更多的信徒。所以,後來麻原彰晃製造毒氣殺人事件的時候,這些信徒完全是無腦執行。

這其實也是最尷尬的事情。

有些確實對世界認識比較深刻的大師,想傳播「佛法」,結果最後變形成了「佛教」,在不同的人手裡,為了自己的利益,各種變形。而且越有「神蹟」,信奉的人越多。就連大師王林也有一招變蛇的手法不是,看看圍繞在王林身邊的政要明星就知道這招多麼管用。

其實按照這種邏輯,應該有更多的人信仰劉謙才對,畢竟他每次都說「見證奇蹟的時刻」。

當然,丁元英沒有去發什麼神功,玩什麼變蛇,變活人,挖出白石之類的神蹟。

而是在王廟村譜寫了一個現代市場經濟的神話,每一步都看似平平常常,但是連起來就成了一出扶貧神話,改變了很多人的人生軌跡。

豆瓣9.1分神劇《天道》發人深省,甚至顛覆一些人的一生

2.因緣聚合

書裡更多的是從強勢文化和弱勢文化入手,去分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但是文化這種屬性,改變起來還是非常困難的。

其實自己讀完以後,最大的困惑也在於此。

是不是作家豆豆也相當於是寫了一個故事,讓你扒著井沿看一眼,然後合上書,又跌落回去了。

後來,自己基本上每年都要拿出來看一遍這個故事,就是為了讓自己再扒著井沿看一眼,有個念想,而不是趴在井底自我安慰。

其實把整個故事往回收斂到方法的層面,對於自我的認識其實會有更大的借鑑意義。借用佛法裡的一個詞就叫做「因緣聚合」。

所有的事情不過是一些因緣(條件)的組合。而這些因緣條件又因時因地而變,從而帶來不同的結果。

而丁元英的神奇之處就在於,對於這些條件在什麼樣的時空背景下,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有著非常清晰的認識。以至於像書中寫的一樣,他不是人,只能用「極品混混」來形容。尤其是其對於不同階層人性的深刻洞察。

豆瓣9.1分神劇《天道》發人深省,甚至顛覆一些人的一生

3.這些因素都是怎麼聚合的?

①有什麼?

幾個音響發燒友。開過店的,雖然倒閉了。想幹點事的,覺得村裡人太苦。還有湊熱鬧的。

王廟村。廉價勞動力。懂技術的大爺,其他沒啥技術含量。主要是肯吃苦。

資金。王廟村沒有,發燒友也沒有。所以,需要引入大戶,但是又需要能被掌控,拿到話語權。

其實從股權的設計上,就能發現丁的厲害之處。這件事到底是因何而起,因馮世傑想讓自己村子裡人過上好日子而起,動了請高人的心。

但是如果是丁元英出面,這就變成了因丁而起。大家都指望著大戶發神功。從心態上,這件事就成不了。

利用發燒友對於利的看重,出錢,但是不能控股,形成利益協同。當然在公司不同的階段,又會對於股權的設計有另外的要求。

有機會

這個才是市場化經濟的核心。到底有什麼樣的機會,能讓這種草臺班子,把事情辦成了。

核心是丁元英的技術(音響改造),直接奠定了格律詩的格局高度。要不是有丁元英這種大玩家的思路,只是讓王廟村手工打磨個漂亮音響,根本無法介入到音響的行業格局中。這種變量對於音響行業來說,太微弱,一點漣漪都起不了。但是有了丁元英的理念設計,相當於是行業的重大創新,直接躋身行業的一線水平。比如,當年手機被諾基亞統治的時代,出了蘋果手機一樣,對整個行業理念出現了巨大顛覆。

人脈

有了技術(配合生產組裝能力),再就是比拼營銷能力。

而丁元英利用了自己的海外人脈關係。配合中國崇洋媚外的文化(其實到今天都沒怎麼變過),這樣讓格律詩一出場就是第一線品牌。這個其實特別像小米手機的出場,不說手機怎麼樣,而是雷軍。作為互聯網領域的骨灰級玩家,一出場就是眾人捧月,圈內好友、媒體朋友紛紛捧場。

豆瓣9.1分神劇《天道》發人深省,甚至顛覆一些人的一生

②能什麼?

流量怎麼來?

對於一家草臺班子,並沒有多少資金量的企業來說。做廣告或者其他高支出的方法並不合適。

那麼最好的方法就是做網紅。一炮而紅。媒體自己就會拼命的宣傳你,幫你擴大曝光。

那麼你怎麼才會被媒體曝光呢?作為媒體人的天條就是,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當然現在又改成了,狗咬人不是新聞,人被咬以後打了疫苗還咬人才是新聞。更簡單的兩個字「爭議」。有足夠大的爭議。

而這個時刻被丁元英選在了行業一年一度的展會上。

信用怎麼背書?

企業自己再怎麼自誇都很難打動你的用戶。所以,必須要有權威第三方的背書。

而這裡就是動用丁元英的人脈關係,找到最好的第三方評測機構,以及在海外媒體上進行了評測。這種打法,也是早年很多企業營銷的標準打法,就是在海外投廣告,說多麼多麼熱銷,實際主戰場還是國內。所以,在書裡,也藉著一些角色的口吻調侃了,說丁元英怎麼也做這種事。但實際上,這些人就是著相了。做營銷需要的是有效,跟老土、酷不酷之類的關係不大。

為什麼能贏?--性價比

看著小米的發展軌跡,我甚至覺得雷軍一定看過這本書。突破0-1的核心人群,都是選擇的是「發燒友」。

只有發燒友,才懂得性價比的實質。因為它會把你的產品,仔仔細細的全部拆解出來,看用的什麼材料,好不好,值多少錢,他們才會尖叫。而不是,市面上可口可樂賣3元,你出一個可笑可樂賣0.5元就是性價比了。誰敢相信你裡面裝的是啥。所以,拼多多主打的是廉價,而不是性價比。

豆瓣9.1分神劇《天道》發人深省,甚至顛覆一些人的一生

③可能性是什麼?

原本這件事的結局,就像丁元英說的,其實就是帶著幾個音響的發燒友和王廟村的農民,到樂聖碗裡討口飯吃而已。以這幫發燒友的資質,想做大做強估計可能性並不大,而且丁元英的志向也不在於此。

小米做大了,雷軍也受到很大的爭議,但實際上死的是山寨手機。而其他品牌由於切的用戶群體不同,同樣日子過得也很好。

格律詩說白了,就跟小米一樣,切得還是那些剛入音響行,資金實力沒那麼強的人的市場。比如,像丁元英這種頂級發燒友會買這樣的音響嗎?不會。對他們來說,追求的是極致。那些頂級發燒友玩家,不要說音響,那都是要改造房子的。

但是樂聖的林雨峰為什麼要死?因為面子放不下。因為性格容易走極端。

對於精英來說,高大上久了以後,面子就成了天大的事情。只有矛沒有盾,一直贏沒輸過。小敗的挫折,就特別容易把一個人打垮。

當時丁元英去廟裡拜高僧求個心安,也源於此。因為他知道,他把因緣條件聚合了,林雨峰就大概率得死。但是否是必須得死呢?並不是。說白了,一個將自己的生死,放在他人手中的人,死也是大概率事件。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還是有其道理的。所以,既然林雨峰要折在這件事裡,那也只能順其自然。

包括後來林雨峰帶槍去找丁元英,丁元英也知道他開不了槍。一個愛面子到如此程度,甚至都要拿槍去威脅對手的人。怎麼會讓自己變成殺人犯,一輩子的名聲都毀了。

對於劉冰的處理,更顯丁元英的智慧。劉冰對於公司來說確實是個定時炸彈。歐陽雪沒處理好,當時就不應該讓劉冰留在公司了,明明動機已經不對了,這時候對公司沒有任何價值和意義了。

丁元英對劉冰話講清楚,說明白,給機會,甚至把他犯錯以後的後路都幫劉冰想好了。「只要你行,你就有機會。如果你自己不行,你走到哪兒都一樣。 」就看劉冰自己的選擇了,結果劉冰自己鋌而走險,但是又無法接受這個結局。慧根不到,陷入「我執」,也走上了不歸路。死時還要說一句,「大哥騙了我」。

在實際做事的時候,如何能清楚的認識到這些條件,以及在什麼樣的時空背景下去處理這些條件,客觀事物還簡單一點,尤其是對於人的認識和理解,一個人會在什麼樣的時空背景和事物發生時,大概率做出什麼樣的決策,都要有一些清晰的認識。而這些是可以積累的,而不是簡單的說一句,不可說,一說就錯,這種無法指導實踐的話。

比如,丁元英真的能預測到葉曉明、馮世傑、劉冰會在接到法院的訴訟時,會退股嗎?我覺得他預測不到,他只能判斷這件事,從法理上格律詩絕對不會輸。他們三個搞不清楚,為什麼自己急吼吼的退了股,轉眼之間肖亞文就變成了大股東。簡單來說,就是他們三個是法盲。是知識有缺陷,也不懂得求助法律專業人士。對於什麼是風險,什麼是機會一無所知。其實恰恰由於這場官司,才把格律詩一夜之間拉到跟樂聖齊名。

圖文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侵請聯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