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0W網友點贊刷屏的防身祕籍!竟然是一本書



最近,一個拿書姑娘的抖音視頻刷爆抖音,截至13日上午9點已經168W點贊,8.4W條評論。

近200W網友點贊刷屏的防身秘籍!竟然是一本書

曼妙的小身段,想搭訕卻都被“《屍檢報告》”四個大字集體嚇退。

近200W網友點贊刷屏的防身秘籍!竟然是一本書

眾網友親切地稱為“防身秘籍”

近200W網友點贊刷屏的防身秘籍!竟然是一本書

屍檢真的這麼可怕,讓大家望而卻步?

今天就跟大家帶大家先睹為快,一起看看這本防身秘籍——《屍檢報告》

近200W網友點贊刷屏的防身秘籍!竟然是一本書

這是BBC神劇“神探夏洛克”取景地、世界上“超恐怖”的巴斯病理學博物館館長卡拉·瓦倫丁的屍檢手記。

這座博物館非常神秘,一年僅對公眾開放兩天。

裡面收藏著5000多件醫學標本,大多是人的身體器官。

從手臂、肝臟,到頭骨、牙齒,無所不包。

比如,一箇中國纏足女性弓起的腳掌、一支被精神病人從自己的尿道塞入膀胱的鋼筆…

卡拉·瓦倫丁館長這本新書,忠實地記錄了她解剖器官的過程。從解剖、到縫合,每一個階段,我們都會隨著作者的筆觸,瞭解屍檢的過程和知識,瞭解人類生與死之間的歷史和不斷變化的文化關係,瞭解生命究竟是什麼。

在她眼中,屍體的每個部位都提示著死者生前的遭遇。

沒有懸疑驚悚,這是一次正經有趣有溫度的生命科普。

我們死後,身體會經歷什麼?

近200W網友點贊刷屏的防身秘籍!竟然是一本書

日劇《非自然死亡》

死亡,意味著心臟停止跳動。而從心跳停止的那一瞬間起,腐爛就開始了。不過這個時候,我們的屍體還算“新鮮”。

變硬、變冷、變色的“新鮮屍體”

新鮮的屍體會逐漸僵硬,法醫學稱這個過程為“屍僵”。身體在日常生活中完成跑、跳等各種動作要靠我們的“肌群”,人死後,肌群運動所需的能量分子腺苷三磷酸不再生成,肌群也就失去彈性,不斷收縮,於是肌體慢慢僵硬。

我們經常在刑偵劇中看到這樣的橋段:警察在案發現場用激光筆照射死者的眼睛。這是一種判斷死亡的有效方法,因為虹膜上也存在肌群,而死者的瞳孔對光線不會再產生收縮反應。

死後6小時左右,屍僵逐漸發展到全身,這時另一種死亡現象開始變得明顯,那就是“屍斑”。沒有了心跳,血液循環也隨之停止,因此血液在重力的作用下發生沉積,從而在皮膚表面形成一種紫紅色的斑痕。

近200W網友點贊刷屏的防身秘籍!竟然是一本書

日劇《非自然死亡》

因此,屍斑會出現在屍體較低、且未與外物發生接觸的部位。想象一下,如果一個人上吊而亡,那麼Ta的上半身一定會因為血液下流而變得蒼白,而雙腿則會因充血而呈深紫色。而平躺在床上死去的人,由於跟床面發生接觸,血管受到擠壓,屍體的背部、肩胛一帶、臀部、小腿和腳跟等部位則不會有屍斑形成。

除了屍僵和屍斑,我們死後,身體還要經歷“屍冷”。具體說來,就是死後的第一小時內,屍體的溫度降低2攝氏度左右,此後每過一小時降溫1攝氏度,直到屍體溫度與環境溫度基本接近。通常情況下,屍僵和屍斑形成之後,身體的溫度也已經下降得很低了。

死亡一小時後,我們的身體開始出現屍僵;10小時後,屍斑在身體表面穩定下來,有溫度的身軀也逐漸變得冷冰冰。這就是我們死後,身體首先所要經歷的過程。

然而,變硬、變冷、變色只是開始。腐爛仍在繼續。

屍體膨脹:微生物的“豪華盛宴”

我們的身體不會一直僵硬下去。在死後36到48小時內,屍僵會得到緩解,這是因為那些維持屍僵的蛋白質開始分解。之所以會出現蛋白質的分解,主要是由於腐爛過程逐漸明顯、加劇。

近200W網友點贊刷屏的防身秘籍!竟然是一本書

日劇《非自然死亡》

我們身體的腐爛分兩種:自溶和微生物分解。

自溶,顧名思義就是屍體的自我溶解。我們死後,身體裡原本用來消化外來異物的各種酶開始漫無目的地四處遊蕩,於是屍體便走向了“自我毀滅”的道路。更厲害的是,原本為消化食物提供各種酶類的胰臟在死亡後會首先將自己消化掉。

自溶是一個非生物性的腐爛過程。相比之下,微生物分解則完全依賴存在於人體內、與人體共生的微生物的活動。人死後,隨著細胞裂解,微生物得以成功侵入到宿主活著時難以接近的禁區。再加上自溶作用給微生物的生存環境帶來了高養分的液體,簡直就是微生物們的“豪華盛宴”。

微生物在屍體內肆意橫行,它們的各種活動往往會產生氣體。比如“產氣莢膜梭菌”,就是一種會製造“組織氣體”的細菌。屍體被移動時發出噼裡啪啦的聲響,就是因為這些氣體的存在。有時候,氣體會從腸道離開,於是便有了所謂的“死後放屁”;又或者從口腔釋放,所以死後可能還會“打嗝”。

近200W網友點贊刷屏的防身秘籍!竟然是一本書

驗屍官劇照

但更常見的情況是,氣體從屍體中釋放出來並不容易——腐爛造成了天然出氣口的坍縮或閉鎖——屍體最終會在氣體的作用下膨脹到令人難以置信的尺寸。這就是我們死後會迎來的第二個過程:屍體膨脹。

如果沒有外界的干預,氣體將不斷產生,並把體內的液體從七竅不斷擠出,直到皮膚像無法承受氣壓的皮球一樣爆裂——這種情況可能在死後兩週左右出現。而這時,所有的器官也已面目全非,稀爛地攪和在一起。我們生前真實的身材、面部特徵、種族、髮色,有時候甚至包括性別在內,都將難以辨認。

近200W網友點贊刷屏的防身秘籍!竟然是一本書

日劇《非自然死亡》

屍體膨脹同時伴隨著顏色的變化。血液呈現為鮮紅色是因為其成分中含有血紅蛋白,而在微生物的作用之下,血紅蛋白會變成硫化血紅蛋白——一種帶有難聞的硫磺氣味的物質,並令皮膚出現從綠到紫,最終發黑的顏色變化。這一變化會從腹部開始,蔓延至全身。

腐爛的尾聲:膨脹後的“暴瘦”和乾燥

當脹滿的氣體最終衝破器官與皮膚得到釋放,過量的液體從腐爛的身軀裡流出,我們的屍體會經歷質量的銳減。

除了微生物,前來幫助這一進程的還有大量的食腐生物。蒼蠅會在死亡大約24小時後如期而至,只需短短一週時間,它們就能將一具屍體消滅掉將近60%。這個過程又被稱為“活動性腐爛”。

近200W網友點贊刷屏的防身秘籍!竟然是一本書

御前法醫大仵作 劇照

蒼蠅不僅不知饜足地吞噬肉身,還會在屍體的創口和孔竅處產卵,讓它們的幼蟲(也就是蛆)蠶食已經腐壞而唾手可得的部分。所有的卵在第二天就能孵化出來,有一種“食肉蠅”的幼蟲一出生就能立即蠶食腐爛的屍體。

近200W網友點贊刷屏的防身秘籍!竟然是一本書

日劇《非自然死亡》

食腐生物們狂熱的進食還會產生大量的熱量。因此,經過“屍冷”階段冷卻下來的身體溫度可能會一路飆升到50攝氏度。

等到蒼蠅和蛆蟲們都吃飽喝足,屍體基本上只剩下了骨骼、軟骨、已經變硬的粗糙皮膚和彙集在屍體周圍的大量液體。等待著我們的身體的,是最後的“乾燥遺骸”階段。我們在影視劇和紀錄片中,甚至在博物館裡看到的屍體通常都是經過乾燥和防腐的遺骸,而不是爬滿蛆蟲的腐屍,因為後者顯然容易引起不適。

所以說,如果想要讓自己的遺體好看一點,就應該在“新鮮屍體”的階段進行屍體乾燥和防腐,甚至還可以做遺體美容。如果不幸已經腐爛,其實也現代科技也已經能夠實現“遺體修復”。不過,這又是另一個話題了。

三句話讀懂卡拉·瓦倫丁和她的《屍檢報告》

我縫合上所有的切口,把他的身體清洗乾淨,將他亂蓬蓬的頭髮梳理整齊,我還給他的褥瘡敷上藥膏,並幫他剪了指甲。現在,他看上去比剛送來的時候好了不少,已經完全可以讓家人和朋友來見最後一面了……只是,並沒有任何人來看他。但這番努力並沒有白白浪費,

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其他人怎麼看一點都不重要。這也是我說這項工作值得的原因——他看上去得到了安寧

在啟程前,他還專程前來看望梅里克(一具骨架的名字),只是為了好好道別。那個骨架曾是活生生的人,那些躺在解剖臺上的死者曾是活生生的人,甚至我那5000多個標本瓶裡保存的殘骸也都曾是活生生的人。他們都曾是重要的、強大的、有很多人生的故事——我很慶幸享有特權,以不一樣的方式首先聆聽到。

為什麼我們在允許父母來探望死去的嬰兒前要大費周章做一番準備?這顯而易見是個非常愚蠢的問題,因為他們是嬰兒,因為他們的死亡是令人感到無限悲哀的巨大打擊。很多人都遭遇過突然·失去摯愛的不幸,可能是多年來朝夕相處的姐妹、家人或者親密好友,他們同樣值得擁有關懷與關注。

相信這本書可以幫助大家更多地瞭解殯葬師這個職業,以及死亡本身,正是因為死亡一直伴隨著我們,現在我們擁有的每一天才彌足珍貴。

整理自 卡拉·瓦倫丁(Carla Valentine)

BBC神劇“神探夏洛克”經典取景地

倫敦巴斯病理博物館 館長 所著《屍檢報告》

近200W網友點贊刷屏的防身秘籍!竟然是一本書

《屍檢報告:一個殯葬師的手記》

卡爾·瓦倫丁 著

內容簡介

一部關於屍檢的科普、歷史、“驚悚”而有溫度的作品,膽小者也可進入。

BBC《神探夏洛克》取景地、世界“超怪異”博物館倫敦巴斯病理學博物館館長的屍檢手記:只有罪案發生時,才需要屍檢嗎?停屍間只有一排排冷冰冰的冰櫃嗎?屍體的每個部位,背後有著什麼故事……

一部來自5000餘次屍檢經驗的專家手記。BBC《神探夏洛克》取景地、世界“超怪異”博物館倫敦巴斯病理學博物館館長的屍檢手記,經手過5000餘次屍檢,專業的學術背景和豐富的經驗,去除關於屍檢的眾多誤解。

一部有知識、有溫度的《屍檢報告》。每章以屍檢的步驟為敘述主線,用屍檢的實際操作和背後線索,敘述屍體的每個部位訴說的故事和歷史。

《屍檢報告》沒看夠?放心,還有姊妹篇《法醫報告》等著你!

近200W網友點贊刷屏的防身秘籍!竟然是一本書

《法醫報告:死亡教會我們什麼》

【英】蘇·布萊克

內容簡介

法醫人類學家的生死之書

,從社會學、考古學、犯罪心理學、法醫學、人類學、解剖學等角度,解讀生、老、病、死、人口失蹤、分屍、連環兇殺、戰爭、災難帶給人類的衝擊與反思,《屍檢報告》姊妹篇,圖書版《犯罪現場調查》,一部不容錯過的法醫學科普代表作。

人們總以為關於死亡的書就會讓人悲傷或驚悚,但這本書卻不同。書中有悲劇故事,也有幽默風趣的故事,更有如懸疑小說一樣的真實案例。雖然不能讓我們瞭解死亡的所有面目,但是作為在死亡前線的專家證人,蘇·布萊克是更智慧、更可靠、更令人信服的引路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