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理想國》讀書筆記

《理想國》是柏拉圖的最長的最成熟的一篇對話。它的目的在於討論理想國的制度和理想公民的性格。探討了哲學、政治、倫理道德、教育、文藝等各方面的問題,以理念論為基礎,建立了一個系統的理想國家方案。

柏拉圖《理想國》讀書筆記


柏拉圖把國家分為三個階層:受過嚴格哲學教育的統治階層、保衛國家的武士階層、平民階層。他鄙視個人幸福,無限地強調城邦整體、強調他以為的“正義”。在柏拉圖眼中,第三階層的人民是地下的,可以欺騙的。他賦予了統治者無上的權力,甚至統治者“為了國家利益可以用撒謊來對付敵人或者公民。”

《理想國》討論的主題是正義問題,首先討論國家的正義。柏拉圖認為一個好的國家應該具備智慧、勇敢、自制、正義這四種德行。國家的智慧要求它有治理整個國家的知識,只有少數人才具有這樣的智慧;國家的勇敢屬於保衛它的衛士;國家的自制是一種和諧,當統治者與被統治者能夠和諧統一,這個國家就達到了自制。若一個國家有了這三種德性,也就有了正義。哲學家是愛智慧的人,不過那種對任何事情都好奇的人還不是真正的哲學家,只有熱忱於尋求真理的人才是哲學家,這就涉及到了真理問題。

柏拉圖把世界劃分為可感世界與理念,那些只愛好具體事物,如美的聲調或形象的人只有意見而無知識,只有那些認識美自身即美的理念,而且將其與具體事物區分開,而不互相混淆的人才是有知識的人。

柏拉圖通過“太陽”的比喻說明,正如太陽是可見世界之所以可見的原因,善乃是理念世界中一切理念的存在原因,它是最高的理念。他又通過“線”的比喻進一步將兩個世界劃分為4個部分:第一,影像;第二,影像所像的實物;第三,數理對象,靈魂將影像的實物作為影像來研究,它只能從假設出發下降到結論;第四,理念,靈魂從假設出發上推到第一原理,它不再使用影像而是使用理念來作系統研究。前兩個部分屬於可見世界,後兩個部分組成了可知世界。

在《理想國》中,柏拉圖以為國家與個人的理想都在“正義”,就是社會里各種階級,個人性格里各種因素,都站在它們所應站的崗位,應統治的統治,應服從的服從,形成一種合理的協和的有機整體,其中一切都恰到好處。他的理想國以希臘的城邦為模,範圍很小,大部分公民都住在一個城裡,成為一個國,所以又把“理想國”叫做“城邦”。

柏拉圖《理想國》讀書筆記


柏拉圖把城邦的統治階級叫做“保衛者們”。柏拉圖把訓練“保衛者們”當作建立理想國的一個首要的工作。所以在對話中首先談到的是“城邦的保衛者們的教育。”

“我們還要嚴格禁止神和神戰爭,神和神搏鬥,神謀害神之類的故事。它們根本不是真的,而且我們的城邦的保衛者們必須把隨便就相爭相鬥看成最大的恥辱。巨人們的搏鬥,以及神和英雄們與他們的親友們爭吵之類的故事都不準講,也不準繪繡。”“因為兒童沒有能力辨別寓言的和不是寓言的,他們在年幼時所聽到的東西容易留下永久不滅的印象。因為這些緣故,我們必須盡力使兒童最初所聽到的故事要做的頂好,可以培養品德。”“規範是這樣的:無論寫的是史詩,抒情詩,還是悲劇,神本來是什麼樣,就應該描寫成什麼樣。”“我們不能准許詩人說,受罰的人們是悲苦的,而造成他們的悲苦的是神。”“關於神的第一條法律和規範要人或詩人們遵守的就是:神不是一切事物的因,只是好的事物的因。第二條,就是神們不是一些魔術家,不變化他們的形狀,也不在言語或行動上撒謊來欺哄我們。”

對於兒童該聽的故事的題材,對話中作了一番討論,總結來說就是:1、要讓兒童長大後敬神敬父母,並且互相友愛;2、勇敢,不怕死;3、不應該動不動就笑;4、誠實;5、年輕人要有節制;6、不能讓保衛者們愛財或者受賄。

接下來他又討論了文學的形式:主要有單純敘述、模仿敘述和混合體三種。但是柏拉圖只贊成用單純敘述,如果用模仿敘述,模仿的對象也只能限於善人的善言善行。(單純敘述即間接敘述,作者作為旁觀者敘述。模仿敘述即直接敘述。)

他認為模仿對於保衛者們有很壞的影響,,一則一個人要專心致志地去做一件事,才能做得好,模仿許多人物的許多技藝,必定一無所成;二則模仿比自己低劣的人物,習慣成自然,性格便不免朝低劣轉變。他的這種看法是有失偏頗的,如果依他所說,戲劇就根本不應存在,而希臘戲劇在當時最盛行。

在《理想國》卷十中又回到詩的問題上,因為詩是希臘教育中的重要部分,所以對於詩作合理的決定,是建立理想國的基礎。他控訴詩人的第一罪狀是從詩的本質來說的,詩只是一種“模仿”。在柏拉圖看來,宇宙間只有“規律”,“原理大法”——他所謂的“理式”才是真實的,現象世界只是規律的個別事例,“理式”的具體化,所以是按照或“模仿”理式而來的,可以說是理式的影子或仿本。詩畫之類藝術只能算是“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和真理隔著三層”。

藝術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藝術以現象世界為對象,是具體的不是抽象的,是要寫出實人實境,不是憑空談道理。這個第一罪狀是從哲學立場看詩的本質所提出的。在對話中這部分柏拉圖以“床的理式”、“桌的理式”來說明。所以按柏拉圖的說法,床有三種,“第一種是在自然中本有的,我想無妨說是神製造的;第二種是木匠製造的;第三種是畫家制造的。”他的第二個罪狀則以政治教育的立場看詩的效果所提出的。柏拉圖的基本觀點是:詩和藝術應服務於政治,它們的好壞應從政治教育的影響來看。

《理想國》的主要目的在替“正義”下定義。人性中有三大成分,最好的是理想,其次是意志,最壞的是情慾。意志和情慾受制於理智,才達到個人性格的正義。國家有三個階級,相當於理智的是哲學家,相當於意志的是武士,相當於情慾的是工商,武士和工商受哲學家的統治,才達到國家政治的正義。有理想的人,才能有理想國。而詩人和藝術家們不從理智出發,專逢迎人類的弱點,挑動情慾,產生快感,姑求博取聲譽。

柏拉圖《理想國》讀書筆記


“那麼,我們現在理應抓住詩人,把他和畫家擺在一個隊伍裡,因為他有兩點類似畫家,頭一點是他的作品對於真理沒有多大價值;其次,他逢迎人性中低劣的部分。這就是第一個理由,我們要拒絕他進入到一個政治修明的國家裡來。”“可是千萬記著,你心裡要有把握,除掉頌神的和讚美好人的詩歌以外,不準一切詩歌闖入國境。”最後,柏拉圖又替詩留了一點餘地。“話雖如此,我們還可以告訴逢迎快感的模仿為業的詩人,如果他能找到理由,證明她在一個政治修明的國家裡有合法的地位,我們還是很樂意歡迎他回來,但是違背真理是在所不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