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槐蔭區玉符河上一座不起眼的石橋,有人說不輸趙州橋

濟南槐蔭區玉符河上一座不起眼的石橋,有人說不輸趙州橋

早就聽聞在濟南槐蔭區周王莊段的玉符河上,有一座修建於明代距今約500年的古石橋,經過經十西路多次遠遠地看過,今天和朋友專門去跟前一睹了它的容顏,才想起,當年修建經十路周王莊大橋的時候,經十路被阻斷,回經十西路需要坐麵包車中轉,其中就曾經繞過周王莊村裡走過這座石橋,看來這座石橋為當年修路也算付出很多,一晃這麼多年過去了,經十路的周王莊大橋已經修好了,為了保護這座石橋,在它的南側還又修建了一座新的大橋,以供兩岸村子居民出行。

濟南槐蔭區玉符河上一座不起眼的石橋,有人說不輸趙州橋

在經十路玉符河上的周王莊大橋上往南看去,遠遠的就可以看到兩座橋,其中這座石橋就是我們要說的,它橫跨在南北流向的玉符河上,長約60米,寬約6米,下置5孔,從橋北看去是5個拱形孔,從南側看卻因泥土淤積只能看到四個拱形孔。

濟南槐蔭區玉符河上一座不起眼的石橋,有人說不輸趙州橋

但是也有人說這座橋實際是13個流水孔,除了中間5個拱形孔之外,兩側還各有4個流水孔,在橋南側看去,拱形出水孔西側卻有幾個小的出水孔,但是因為泥土淤積,至於多少,現在很難看出了。

濟南槐蔭區玉符河上一座不起眼的石橋,有人說不輸趙州橋

石橋西側為河頭王莊,新中國成立初期這裡曾屬於長清,上世紀50年代末劃歸歷城,上世紀80年代又劃歸槐蔭。當年這座石橋一直是濟南到長清的必經之地。直到1964年修建了北面經十路上的公路橋,這座橋才漸漸不被公眾使用了,只供附近兩岸的村民穿行。橋面上斑駁的石板經過車輪碾壓變得十分光滑,充滿了歷史滄桑。

濟南槐蔭區玉符河上一座不起眼的石橋,有人說不輸趙州橋

在每個橋孔的南北兩側頂端各雕刻有一個精美的龍首浮雕,線條清晰簡潔又不失美感,細看相貌表情各不相同。

濟南槐蔭區玉符河上一座不起眼的石橋,有人說不輸趙州橋

濟南槐蔭區玉符河上一座不起眼的石橋,有人說不輸趙州橋

據說橋的最中間出水孔下方原有兩對精美的石刻,如今在南側卻只看到了一隻完整,另一隻已經殘缺嚴重,有人說是降龍趴,我更傾向於好友董成華所說的應該為“蚣蝮”(讀音:bā xià),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一,性喜水,常備被雕成橋柱、建築上滴水的獸形。其是古橋的守護神,這樣看來,就比較吻合了。

濟南槐蔭區玉符河上一座不起眼的石橋,有人說不輸趙州橋

濟南槐蔭區玉符河上一座不起眼的石橋,有人說不輸趙州橋

濟南槐蔭區玉符河上一座不起眼的石橋,有人說不輸趙州橋

橋面上有兩排整齊的方形柱窩,當初是用來安放欄杆的。在石橋橋面兩側邊緣,還有當年留下安裝欄板的石槽。據說當年建橋時,河西岸的河頭王村跟河東岸的後周王莊等村集資建造的,而橋上的欄板本來由附近另外的村子建造,但不知什麼原因,他們一直沒有把欄板修起來,所以橋面上安裝欄板的石槽也就一直空著。

濟南槐蔭區玉符河上一座不起眼的石橋,有人說不輸趙州橋

據說當年電影《濟南戰役》還曾在這座橋上拍過鏡頭,那還真需要抽時間再看看這部老電影,找找這座橋的影子!

濟南槐蔭區玉符河上一座不起眼的石橋,有人說不輸趙州橋

新聞媒體曾經報道,據後周村的艾氏家譜記載,石橋是400多年前的艾氏前輩們,為方便鄉民過河自籌資金修建的。因過去附近河上橋樑極少,所以周邊村民和過往行人過河都走這座橋。市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員也曾表示,此橋外形別緻,結構獨特,用材宏大,雕刻簡潔明快,在我市很少見,具有很高的價值。

濟南槐蔭區玉符河上一座不起眼的石橋,有人說不輸趙州橋

雖然為了保護石橋修建了新橋,但是在新橋的東段橋面和路面存在較大落差,不方便車輛通行,還有很多人依舊選擇老橋通行,如果真的具有很高的相關價值,希望有關部門重視起來,把新橋落差修好,對老橋採取更多實際行動,有些東西,說沒了就沒了,別成了一種遺憾!如今玉符河經過了大力度的整治,綠化環境都有了很大提升,保護好這座老石橋,讓它成為玉符河歷史變遷的見證者!

特別感謝攝影好友王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