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思考視角:單靠“新基建”尚不足以大幅拉動宏觀經濟

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提出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狹義上講,“新基建”應該包括5G網絡、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和物聯網。

關於“新基建”的‘新’,主要指的是體現創新、綠色等新發展理念的科技型基礎設施建設

不同的思考視角:單靠“新基建”尚不足以大幅拉動宏觀經濟

這一定義不僅包含了5G網絡、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關乎數字經濟的部分,而且又加入了特高壓、高鐵、軌道交通和新能源汽車充電樁。

而從廣義上講,新基建分為“數字基礎設施化”和“基礎設施數字化”兩大部分。這一定義既包括雲、管、邊、端等數字經濟底層基礎,也包含了鐵公基等傳統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改造和升級。

據中信證券預計,新基建投資規模可能超2萬億,其中投資規模比較大的是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以及5G基站以及相關設備。




而有研究學者認為,單靠“新基建”尚不足以大幅拉動宏觀經濟。

1、目前所謂的幾十萬億項目其實主體不是“新基建”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22個已經公佈投資計劃的省市自治區,累計公佈了約47萬億的投資金額,與2019年31個省市的計劃投資金額大致相當。但是這其中真正強調“新基建”的主要是上海、江蘇、浙江、山東等省份。而且,在這幾十萬億的投資計劃中,新基建所佔的分額並不如想象的那麼多。

2、債務等問題對擴大投資形成了一定約束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隨著大規模的刺激計劃出臺,一方面經濟高增速得到持續,但另一方面全社會總體債務率(槓桿率)開始不斷上升,累積了較大的潛在風險。所以近幾年三大的攻堅戰的首要任務就是穩住槓桿率水平,同時對房地產、金融等行業進行了整頓。

在這種大背景下,儘管可以適度提高赤字率,但是大規模舉債的空間不大,貨幣政策也不可能達到2008年那一次“大水漫灌”的力度。

3、新基建會促進數字經濟發展,但是對GDP的拉動作用未必明顯

數字經濟對高質量發展、培育新動能意義重大,但是對GDP的拉動作用則未必明顯。主要是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數字經濟發展對線下活動存在一定的替代效應。儘管數字經濟規模發展很快,其中不僅有對線下的替代,也有很多新增部分。但是它畢竟不像前幾次工業革命對純新增投資的大規模拉動那樣顯著,其“創造性破壞”的意味更加濃厚。

二是數字經濟大規模提升了社會總福利、尤其是消費者剩餘,但是很多不體現在GDP上。這方面的研究文獻已經比較多了,一個共同認識是:GDP難以反映數字經濟的貢獻,應該有更好的宏觀指標來衡量數字經濟貢獻。我稱之為數字經濟的“GDP悖論”。

4、“新基建”對中美科技競爭有較大積極影響

美國各界對5G的重視程度極高,視為中美科技競爭的核心環節,因此華為才會被多次限制、制裁。哈德遜研究所已經發布了多篇報告,強調“美國需要贏得5G主導權”。5G基建的加快推近對華為解困乃至我國未來科技能力提升將發揮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

5、政府的角色可能發生一些變化

政府在基礎設施建設中的角色已經逐步從過去的投資方變為投資動員方,這次在新基建中也許更多的是需求方。




中國聯通董事長王曉初,就新基建的領頭羊5G建設,也提出了5點建議,他認為:

一,要加快推動5G產業鏈在標準、設備、終端等方面的成熟度;

二,幫助協調進場施工問題;

三,進一步探索5G商業模式、減少鉅額投資帶來的經營風險;

四,5G作為國家數字基礎設施,需要更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護;

五,通過市場機制推動5G建設。




隨著新基建概念的迅速走紅,各種論斷都有,但總體來講,國家希望通過大力推廣新基建,使之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從長期看,以5G為代表的新型信息通信基礎設施不但能進一步拉動信息消費,還將為我國社會經濟轉型升級提供強大支撐,驅動互聯網創新由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轉變,助力社會治理的數字化轉型和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內容參考:樂居網、騰訊研究院、證券時報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