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間全力以赴確保醫療物資保障有序有力

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黨中央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疫情防控工作,提出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強調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疫情防控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醫用防護物資供應問題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為做好醫療物資保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工業和信息化部牽頭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醫療物資保障組工作。按照黨中央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統一行動的要求,全力以赴確保醫療物資生產供應,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有力支撐。

一、堅持全國一盤棋,把保障武漢和湖北作為重中之重

黨中央把武漢和湖北的疫情防控作為重中之重,強調疫情防控不只是醫藥衛生問題,而是全方位的工作,是總體戰,各項工作都要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支持。醫療物資供應保障作為當下最緊急、最重要的政治任務,必須堅持全國一盤棋,統籌各方面力量支持疫情防控。經過前一階段的不懈努力,目前醫療物資統一調配和供應保障逐步強化,實現了從最初十分緊缺到緊平衡再到基本滿足的轉變。

疫情暴發初期,來勢洶湧、擴散迅猛,各地特別是湖北省和武漢市對醫療物資的需求驟增,醫療物資保障任務急迫而艱鉅。1月23日湖北省提出第一批需求清單後,緊急安排中央醫藥儲備迅速向武漢調送口罩、防護服等重點物資,以醫療物資保障組名義協調部分省市黨委政府集中本地醫用物資、全力馳援武漢。很多省市主要負責同志接到調令後,第一時間作出指示,安排得力人手,爭分奪秒,連夜組織調運。一些企業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果斷將用於出口的產品交由醫療物資保障組應急使用。至1月27日李克強總理到武漢考察時,除醫療防護用品尤其是醫用防護服和N95醫用口罩外,消殺用品、醫療器械等醫用物資供應緊張的局面得到初步緩解。

針對最短缺的N95醫用口罩、醫用防護服,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的統籌下,從1月28日起,建立按日供需精準對接機制和重點企業調度機制,實施國家統一管理、統一調度制度,全力保障湖北省特別是武漢市需要。工業和信息化部選派73名司局級和處級幹部作為駐企特派員,赴16個省市56家重點生產企業和原材料供應企業,確保生產調運全程可控、經營困難及時解決。經過全力組織復工復產、轉產擴能,加上國際採購,到2月5日每日供應湖北的N95醫用口罩和醫用防護服數量開始略大於中央指導組下達的指令需求,但依然處於緊平衡狀態。2月15日以來,隨著國內的產量快速提升,供應湖北省國標防護服的數量開始超過需求數量,實現了“當日平衡、來日有望”,同時兼顧北京等其他重點地區的防控需求。

截至2月25日,醫療物資保障組累計向湖北省供應醫用防護服283.64萬件、N95醫用口罩248.2萬隻、隔離衣92.2萬件、醫用隔離眼罩(面罩)82.1萬個、免洗手消毒液196.25噸、84消毒液(5%)11.79萬箱、手持式紅外測溫儀15.8萬個,其他大量進口醫療物資也都優先供應湖北,經分揀、檢測後作應急使用;累計供應負壓救護車516臺,急需醫療器械產品38類、超過5.5萬臺(套),包括2月19日湖北省提出的10類緊缺醫療設備需求,除人工心肺機正通過國際採購和境內外捐贈落實外,其他設備均在一週多時間裡通過調用庫存和國內生產得到滿足。

二、集中力量辦大事,千方百計提升國內生產供應能力

集中力量辦大事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之一,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要法寶。新中國成立後,在重大戰略實施、重大科技攻關、重大工程建設、重大災害防治的過程中,我國逐步形成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這次疫情暴發後,全國上下克服疫情擴散導致的缺員工、缺設備、缺原材料和資金緊張等突出問題,全力推動醫療物資生產企業復工達產、竭力擴能,支持有條件的其他行業企業加快轉產、儘早達產,在短短20天時間裡,實現了醫用防護服和N95醫用口罩產能產量雙雙十數倍增長,並且爭分奪秒地供應到抗疫第一線,進一步彰顯了“中國製度”的巨大力量。


疫情防控期間全力以赴確保醫療物資保障有序有力

經過前一階段的不懈努力,目前醫療物資統一調配和供應保障逐步強化,實現了從最初十分緊缺到緊平衡再到基本滿足的轉變。圖為新興際華集團所屬際華3502公司防護服生產車間。 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供圖

集中力量辦大事,根本上取決於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這個最本質特徵和最大優勢,核心就在於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上下同欲者勝。黨中央坐鎮中軍帳,多次召開會議、聽取彙報,及時作出部署,明確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堅決服從黨中央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調度,做到令行禁止。各地區各部門各司其職、協調聯動、緊急行動、全力奮戰,共同推動醫療物資保障工作有力有序開展,為迎來整體戰役轉折點創造必要條件。實踐證明,黨的領導越堅強,各方面積極性調動得就越好。在全力提升保障能力的過程中,中央企業充分發揮了主力軍、國家隊作用,廣大民營企業家響應黨的號召、不講條件、宣示了家國情懷和時代擔當,一大批外資企業發揮優勢、積極出力、奉獻了愛心和力量,特別是廣大職工不分晝夜、辛勤工作,展現出了工人階級的政治覺悟和頑強意志。


疫情防控期間全力以赴確保醫療物資保障有序有力

當前,疫情防控正處在最吃勁的關鍵階段,容不得一絲懈怠。疫情防控不獲全勝,醫療物資保障就決不輕言成功。圖為2020年2月17日,在江蘇省揚州市邗江生物醫藥創新實驗中心,工作人員在生物安全櫃操作檯上對新冠肺炎病毒檢測試劑進行操作。 人民圖片 孟德龍/攝

集中力量辦大事,表現為密集採取一系列“急事急辦”、“特事特辦”的超常規措施。為儘快形成有效產能,採取先生產再走程序、補手續的應急辦法,使一批有條件的企業快速獲得生產資質。為保證企業滿負荷生產,加強全產業鏈無縫銜接,千方百計增加壓條機、口罩機、熔噴布等緊缺生產設備和原料供給。為縮短產品出廠時間,首次探索採取新的消毒滅菌工藝,使產品解析時間從7天壓縮到1—2天。為讓企業放心大膽地開足馬力生產,緊急推出一系列含金量高的財稅金融措施,免除企業的後顧之憂。為支撐拓展海外多元化供應渠道,設立快速通關專用窗口,實現疫情物資通關“零延時”。為使一批國外採購產品按時運抵武漢,緊急開闢陸上“綠色通道”,安排兩架郵政專機。為確保緊缺物資投入到最急需的地方,緊急出臺分區分級使用指南,極大地提高了醫療物資利用水平。

集中力量辦大事,需要全面從嚴治黨保駕護航。這次疫情,是對全面從嚴治黨的一次檢驗,也是對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的實踐考驗。按照黨中央要求,實行戰時機制,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堅決反對和糾正一切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要求領導幹部必須想中央之所想、急中央之所急,靠前指揮、敢於擔當、敢於負責,緊急情況下特事特辦,決不允許慢慢吞吞、稀裡糊塗。堅持開短會、講真話、出實招,直奔問題和解決方案去。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加強重點工作督查督辦,確保各項措施不折不扣落到實處。注重在物資保障第一線考察、識別、評價和使用幹部,對錶現突出的進行表揚表彰、大膽使用,對“拖後腿”、“當逃兵”的及時提醒誡勉。紀檢監察部門深入生產一線開展督導檢查,堅決做到黨中央決策部署到哪裡,監督執紀跟進到哪裡,以實際行動踐行“兩個維護”。

三、加快製造強國建設,夯實應急物資保障的產業基礎

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形成了超大規模製造能力和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不僅製造業規模穩居全球首位,而且是全世界唯一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這一獨特優勢奠定了醫療物資保障的基礎,在抗擊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實踐證明,只有具備強大的工業綜合實力,才能構築起強大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當前,疫情防控正處於關鍵時期,無論是支撐堅決、徹底地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還是對沖疫情給經濟社會帶來的衝擊和破壞,都需要堅定不移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製造強國。

加快復工復產,努力完成全年目標任務。要深入貫徹黨中央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精神,對還處於緊平衡狀態的重要醫療救治設備和物資,推動全產業鏈復工復產,支持企業增加生產柔性、科學謀劃產能、確保產品質量,儘快滿足相關醫療需求。加大救治藥品保障供應力度,密切關注研發進展,積極做好生產銜接。與此同時,落實分區分級精準防控策略,強化“六穩”舉措,防止工業通信業運行滑出合理區間。從全國來講,加快化肥、農膜、農機裝備等涉農企業復工復產,大力保障生活必需品的供應。優先保障在全球供應鏈中有重要影響的龍頭企業和關鍵環節恢復生產供應,支持汽車、電子等帶動性強的產業儘快復工復產,推動5G網絡、集成電路、生物醫藥、醫療設備、工業互聯網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推進重大項目開工復工,帶動工程機械、原材料行業恢復正常運行。促進市場消費提質擴容,加大新業態、大宗消費、大健康產業投入。中小企業是復工復產的難點和重點,當前要聚焦現金流等突出問題,出臺實施更大力度扶持政策,加大清理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切實幫助中小企業解決燃眉之急,提振企業經營信心。

加快高質量發展,全面提高製造業水平。我國正處於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應對疫情造成的短期衝擊,決不能回到粗放式發展的老路上去,而是要堅定信心、保持定力,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把注意力集中到解決各種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問題上來,把困難壓力轉化為升級動力,努力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取得紮實成效。要加快關鍵核心技術創新,大力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組織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圍繞打造具有戰略性和全局性的產業鏈,建設一批製造業創新中心等共性技術平臺,支持優勢地區率先打造一批先進製造業集群。堅持智能製造主攻方向,實施“5G+工業互聯網”512工程,加快製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聚焦短板弱項,深化開展消費品工業“三品”專項行動,加強食品藥品供給保障能力。積極防範化解過剩產能,加快構建綠色製造體系,推廣清潔生產、資源高效循環利用等新技術,發展再製造和節能環保產業。發揮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支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培育更多“小巨人”和“單項冠軍”企業。


疫情防控期間全力以赴確保醫療物資保障有序有力

按照黨中央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統一行動的要求,許多企業全力以赴確保醫療物資生產供應,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有力支撐。圖為2020年2月11日,位於浙江省寧波市梅山保稅港區的康達洲際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的員工正在抓緊組裝CT機。 人民圖片 陳張坤/攝

加強重要應急物資保障能力建設,做好戰略儲備。這次疫情暴露出我國在應急物資保障中一些長期存在的不足和體系性缺陷,特別是疫情暴發初期,發現重點衛生防疫物資,包括醫用口罩、防護服、護目鏡、醫療器械等嚴重不足,加之無序使用緊缺醫療資源,導致一段時間防控物資供應十分緊張。我們要認真總結經驗、深刻吸取教訓,針對存在的短板死角進行徹底整治,抓緊堵上漏洞、築強體系。要加快建立工業基礎能力調查制度,對包括醫療防控物資在內的重要工業產品和生產能力進行全面細緻的調查摸底,分門類編制產業供應鏈地圖,建立工業基礎大數據平臺和重點企業儲備庫,做到心中有數、管理有據。加強衛生防疫物資的戰略儲備,科學調整儲備的品類、規模和結構,變製造優勢為供給能力,確保關鍵時刻充分供應,寧可讓物資等人,不能讓人等物資。優化關鍵物資生產能力佈局,完善部門協同機制,開展常態化統籌管理和動態監控,提升應急生產機動性和調撥分配效率,做到關鍵時刻拿得出、調得快、用得上。

當前,疫情防控正處在最吃勁的關鍵階段,容不得一絲懈怠。疫情防控不獲全勝,醫療物資保障就決不輕言成功。我們必須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繼續毫不放鬆抓緊抓實抓細各項防控工作,積極穩妥推動企業復工復產,為儘早實現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決定性勝利、保持我國經濟社會良好發展勢頭作出更大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