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章懷太子墓中的一幅墓室壁畫,《客使圖》中的客使緣何入唐?

《客使圖》是章懷太子墓的一幅墓室壁畫。章懷太子李賢,字明允,唐高宗子,系武則天所生次子。他曾為《後漢書》作注,是一位頗有名氣的學者。雖然他出身顯貴,命運卻十分坎坷。史載他早年曾受重用,先後被封為潞王、雍王,且在其兄李弘死後,一度被立為太子,監理國政,他的才幹也博得時人的稱譽和高宗的讚賞。不料時間不長,他就由於受母親武則天的猜忌而陷於窘境。據說武后一面命北門學士撰《少陽政範》、《孝子傳》送與李賢,一面又“數作書讓之”,這種做法弄得李賢惴惴不安,惟恐遭到其兄李弘的同樣下場,他甚至暗示武后不要光殺自己的兒子,引得武后大為不滿,以他指使人殺死明崇儼為由,於永隆元年(680)把他廢為庶人,遷往巴州。

唐朝章懷太子墓中的一幅墓室壁畫,《客使圖》中的客使緣何入唐?

公元684年,武則天當政,即派丘神勛前往巴州,結果李賢斃命,有人說是被迫自殺,也有人說是被丘氏所殺。他死後葬於巴州化城縣(今四川巴中)。中宗李顯復位後,將李賢遷葬於乾陵陪葬。景雲二年(711)睿宗李旦又追封他為章懷太子。章懷太子墓於1972年發掘。墓中面積達400平方米的五十多組壁畫著實讓考古界、歷史界和美術界興奮了一陣子。因為這些壁畫不僅大大豐富了唐代繪畫的內容,也為研究唐代社會生活提供了珍貴的形象資料。而《客使圖》不但是難得的人物壁畫佳作,它所表現的內容,更引起人們極大興趣。《客使圖》有兩幅。分佈在墓道的東、西兩壁。東壁畫中共六人,表現在唐朝文職官員的引導下,外族使者準備參謁的場面。

唐朝章懷太子墓中的一幅墓室壁畫,《客使圖》中的客使緣何入唐?

左側三人為唐朝文官,他們均頭戴籠冠,身穿黃色長袍,束腰帶,足踏魁頭靴,面帶一種符合身份的持重和嚴肅。三人圍成一圈,似乎正在議事。右面三位是等待參謁的使者:其中頭戴紅綠相間羽冠,身穿大紅翻領寬袖長白袍,足登黃靴者,可能是高麗使者;頭戴皮帽,圓臉無須,上穿圓領灰大氅,下著皮褲,足登黃皮靴,束腰帶者,顯然來自寒冷地區;而光頭、濃眉高鬢、深目闊嘴,身穿翻領紫袍,黑靴,雙手疊置胸前者,可能來自西城或歐洲。三人表情莊重,從其站姿和神態可以見出。在這一隊人的前邊,又是一位身穿禮服、雍容文雅的唐朝官員,均頭戴黑色介幘,上身穿寬袖紅服,衣服領口、袖邊鑲黑邊,下著白色長裙,裙外系白色裙裳,裙裳下襬飾黑色裙裾,腰間束寬革帶,腹前垂蔽膝,足登黑色笏頭靴。

唐朝章懷太子墓中的一幅墓室壁畫,《客使圖》中的客使緣何入唐?

西壁《客使圖》也是六人,由南至北第一人為高鼻深目,絡腮鬍,頭戴胡帽,身穿大翻領窄袖灰色長袍,內著紅襯衣,黑靴,手持笏;第二人高醫束於腦後,穿圓領窄袖紅長袍;第三人短髮梳於腦後,穿圓領窄袖黃長袍,束腰帶,腰帶上系一短刀,手中持笏;四、五、六人均頭戴幞頭,身穿圓領寬袖長袍。自面世時起,寫實作品《客使圖》所表現的是什麼內容的問題,就在學術界爭論不休。一部分學者認為,《客使圖》所描繪的是章懷太子李賢死後舉行葬禮時,前來謁陵弔唁的外國客使。據《新唐書·禮樂志》記載,李唐皇室族人舉行婚祭喪葬大禮時,均要求客使前來參加。這些客使有來自外國的,也有少數民族首領。不同的人在葬禮中所站的位置不同。以謁陵儀式看,應該是皇帝在前,百宮、行從宗室、客使隨後一同前往。

唐朝章懷太子墓中的一幅墓室壁畫,《客使圖》中的客使緣何入唐?

到陵園寢宮,百官行從、宗室、客使分別列於神道左右,“行事官及宗室親五等,諸親三等以上並客使之當陪位者就位”。昭陵北司馬門內十四位諸君長石像,乾陵朱雀門內神道兩旁六十一位客使石像,都是當時參加葬禮的眾賓客的真實寫照。存世石像生印證了史籍記載,《客使圖》的佈局,又符合史記。這就是認為此圖描繪的是客使前來參吊李賢的推論,至今美術界都贊同這一觀點。但近年來,又有學者作了深層次研究後,提出新的看法,認為《客使圖》所表現的並不是什麼謁陵弔唁,而是反映李賢生前的活動場景。論者從唐代典章關於服裝的規定中發現,唐代官員有四種官服,即冕服、朝服、公服和常服。不同官服組合不同,穿戴場合也不同。如朝服由“冠、幘、纓,絳紗單衣...白裙襦、革帶”等近二十種配製組成。

唐朝章懷太子墓中的一幅墓室壁畫,《客使圖》中的客使緣何入唐?

這套朝服是“一品以下,五品以上的官員,在陪祭、上朝、拜表時穿裝”。在喪葬大禮中,按照規定,帝王、官員們都要穿素服,即戴黑介幘,穿白色衣裙,配素襪,踏黑履。而《客使圖》裡的官員都穿著紅色上衣,顯然與葬禮場合應該穿的服裝不合,此為其一。其二是,墓室中的壁畫,實際上所反映的是墓主生前的生活內容。如同墓發現的《馬球圖》《儀仗圖》等都是李賢生前的活動寫照。在這樣的大環境中,插人一幅弔唁他的《客使圖》很不合乎邏輯。所以準確地說,《客使圖》所表現的,是門下省官員慰勞朝見的外國使節,引領他們去拜見皇帝的場面。這兩種觀點各有各的道理,亦均需要進一步探求。前者認為是弔唁李賢不是沒有道理。

唐朝章懷太子墓中的一幅墓室壁畫,《客使圖》中的客使緣何入唐?

因為李賢是被其生母武則天流放巴州,迫不得已自殺的監國太子。他的死引起很多人同情,也許壁畫作者就想通過這種“客使前來弔唁”的形式,表達一種對李賢無辜喪命的哀思吧。後者看法也在情理之中。其實還有一種推測,《客使圖》表現的是弔唁場景,但弔唁對象不是李賢,而是李賢在京城受重任參加某一次謁陵時的情形。孰是孰非,總有一天會有定論。章懷太子斃命之因。章懷太子究竟是怎麼死的,有不同說法,據《資治通鑑·則天后光宅元年》記載,是武后派左金吾將軍丘神動前去巴州“風使殺之”。但郭沫若先生卻不苟同,他認為,《資治通鑑》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因為從新舊唐書的《章懷太子傳》中都查不到這四個字,況且當事人又沒有說,司馬光怎麼能知道武后要“風使殺之”呢?

唐朝章懷太子墓中的一幅墓室壁畫,《客使圖》中的客使緣何入唐?

不僅如此,他還作了與司馬光觀點相背的進一步推測,認為武則天派丘神動去巴州是想要招回李賢重新啟用,而李賢最終死於中書令裴炎的陰謀。有人認為這種說法也有可質疑處。的確,通過史載可以發現,武則天於嗣聖元年(684)二月初六廢中宗,初七立李旦,初九派丘神勤去巴州。如果她要重用李賢,似乎沒有先立李旦的必.要,再說裴炎如果有陰謀,也是針對當權者的,而不是放逐到遙遠巴州的李賢。就像《客使圖》所描繪的內容令人疑惑一樣,章懷太子李賢究竟死於何人之手也久成疑案,看來歷史留給後人的不解之謎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假以時日,也許會找到正確答案的。

我是“迅捷”,執筆走天涯,與大家一起分享、瞭解中國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