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變法為何能在秦國順利推行?他是怎麼做到的?

靜心匠道


法家變法的本質是建立一種君主集權的政治體制,改變現有的利益格局,所謂除舊佈新就是簡單的解釋。

商鞅在秦國的變法能夠得以推行,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變法的主導者是商鞅,背後的支持者是秦孝公嬴渠梁,沒有秦孝公的絕對支持,別說變法,商鞅自己在秦國寸步難行。嬴渠梁繼位之後,深感秦國疲弱不堪,因此天下諸侯瞧不起秦國,秦國面臨被山東列強瓜分的危險。在這種局面下,秦孝公發佈了求賢令,向天下求賢,與之共享秦國。商鞅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才來到秦國的。

以衛鞅為左庶長,卒定變法之令。——《史記·商君列傳》

商鞅變法過了兩關,第一是說服秦孝公,第二是在秦朝堂上由秦孝公組織的論戰中,擊敗甘龍、杜摯代表的保守勢力代表。通過自己非凡的論辯技巧和欲揚先抑的策略,商鞅徹底說服了秦孝公。

二、趨利避害,秦人知法。商鞅為了讓秦人知法,利用了徙木取信的辦法,那個敢於吃螃蟹的年輕人,最後得到了五十金,從而一舉確立了自己言出必行的正面形象。

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史記·商君列傳》

只要大家守法,都能夠依法而行,我商鞅絕不失信於人,這就是趨之以利,待之以恩。

三、恩威並用,執法必嚴。商鞅對於反對變法的人處以重罰,太子犯法不能加罪,太子的師傅受刑抵罪。

衛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將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史記·商君列傳》

太子的無知和犯法,背後是保守勢力對於新法的挑釁,商鞅當然知道這一點,他就是要這些人主動跳出來,他才好將他們繩之以法。“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時代到此為止了。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