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不捨得吃喝的人,對親人卻很大方,是一種什麼樣的人?你們身邊有嗎?

一切82緣


《遙奠大姑》

大姑來鳳英是1927年出生的人,是我母親的閨蜜和好友,她們兩人差一年先後來到人間,又於2012年春節期間差兩天攜手離世。大姑的女子說,是我母親把大姑叫走的。我母親在咸陽去世,大姑在寶雞去世,這怎麼可能呢?

1952年左右,我們跟隨抗美援朝歸來參加修建寶成鐵路的父親,住進了寶雞市,與大姑家為近鄰。大姑家是一個七口之家,除了她爹媽之外,尚有兩男三女五個平輩。大姑排行第三,女中老大,小學文化,母親要求我們稱大姑,後來叫習慣了,也改不了了。

大姑在我們親兄妹三人的成長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她是那種自己生活克勤克儉,對親人對朋友掏心掏肺以誠相待的人。那陣子我父親在秦嶺山中趕馬車,大姑經常來我們家和母親作伴,她倆一見面似乎就有說不完的話,唧唧呱呱,笑遏浮雲,為我們家經常帶來歡樂的氣氛。

大姑是她們家的主炊,做飯是一把好手,每次炒菜蒸饃,把自己家的活幹完了,還來幫助照料我們兄妹三個。那時我母親總出外打零工,大姑經常給我們拿來饅頭、糖果或者講一些"月奶奶,黃巴巴"的故事。那陣她沒有孩子,對我們兄妹三人總是充滿興趣,多次給我母親商量要把我二弟過繼給她。母親總是答應得很圓滿,就是不見行動。弟弟和我一起上的學,母親和大姑多次一塊接送我們。我們犯了錯,母親要懲罰我們,往往是大姑替我們說話、勸說。她和我母親都是打攪團的好手,我們都非常喜歡吃大姑做的匯攪團。

後來大姑嫁給了我父親馬車隊的一位姓靳的師傅。他對所有的親友都是那樣充滿了深沉的愛。她得知靳師傅父母病體沉重,因為靳師傅系獨生子女,她立刻鎖上寶雞住屋的大門,回到了靳師傅故鄉一一河北省滄州市的一個農村,給靳家二老治病、侍候生活。大姑雖然長期生活在城市,但她是幹活的一把好手:勤快、機敏,到農村去也把家料理得虎虎有生氣。她這一去就是七~八年,我母親還專程到河北農村看望過她,回來誇獎她象金子一樣,到哪兒都發光。大姑在農村攪水、磨面、做飯、種莊稼,樣樣出色。其間她有了自己的一雙兒女。直到把二老待候得相繼離世,她才帶著已經上小學2~3年級的一雙兒女回到了寶雞的住屋中。

那已經是1962年的困難時期。我母親又去寶雞探望大姑,不料膽囊炎發作住了院,我聞訊到寶雞探望母病,大姑一下子烙了40張薄餅招待我,我竟一頓飯咥了17張,還喝了兩碗湯。母親聞訊後大吃一驚,立逼我給大姑家送去了5斤糧票。

從那個時期起,我們家和大姑家的聯絡再也沒有中斷過,不是我媽到寶雞去,就是大姑到咸陽來。後來,連我也卷身進這樣的行列,每個春節,我都必須去寶雞給大姑家拜年,從未間斷過。

我這一輩子能夠認識大姑,真是我的莫大榮幸,它使我看到了人世間最可寶貴的情感一一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她把最深沉的愛給了我和我的家人。別人都是從農村扒往城市去追求更好的生活,她是從城市走向農村,用吃苦受累的親歷親為去扶助親人們度過難關。大姑和我母親住在兩個城市裡卻能攜手離世,這份深沉的愛一定會在遙遠的天際繼續彈奏友情的最美音符。

咸陽人


鄭秦雲


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人,比如我三姐。

我以前沒認為三姐有多好,我感覺她像個老好人,對誰都是樂呵呵的,給兄弟姐妹們花錢大方,對父母公婆孝順,對鄰居也是有求必應。

三姐比我大13歲,我記得我小時候去三姐家,她住在農村老房裡,房子上面漏雨,四面透風,吃得不好,穿得還舊。

我在三姐家,她去縣城買不多的魚呀肉呀,做熟了給婆婆送一盤,再給鄰居孩子盛一碗,給我挑一份,到自己嘴邊就剩下一碗湯裡有星點肉味。

我埋怨三姐傻,三姐說:“大家都窮,人家鄰居總幫我,我不能讓別人吃虧,我也沒什麼能力幫人,這一點東西算什麼,我是大人,少吃點沒事。”

近幾年三姐富裕了,蓋上幾層小樓。我日子不好過時,只要三姐知道,就給我轉些錢。家裡兄弟姐妹,誰有困難求三姐,三姐總是有求必應。

去年夏天,我和三姐聊天。我才發現我小時候認為傻的三姐,原本是一個心胸寬廣的人。

“三姐,每次誰求你,你幾乎沒讓人失望過?你每回都這麼幫大家,對我們這些人大方,你自己不知道錢多好呀?你自己吃喝不好嗎?你怎麼做到的,你有為難的時候嗎?”我看著一天到晚,無憂無慮的三姐問。

“有啊,我最難時,是你三姐夫得肝炎,治病都是找鄰居朋友借錢。那時窮呀,孩子十幾塊的學費都沒有,舊帳沒還,不好意思再找朋友,去你哥家借錢,你哥和嫂子都說沒有。其實,那時,他幫我借十幾元,沒準都比我好借。那時,我窮得死的心都有。”

我知道三姐夫生病,我那時還小,根本不懂,也不理解窮。

“那你現在記恨哥嫂嗎?”其實我問完後,就感覺自己傻,三姐現在幫哥哥的,給父母買的東西,三姐不說,誰都看不出有這個插曲呢。

“說實在的,我有時也不捨得吃喝,我也知道吃喝自己肚子裡舒服,但是,一想到我難時,別人幫我,我就想盡力回報點。過去的,都過去了,你哥估計那時也真窮。我是苦過的人,知道別人的難,我能幫就幫唄。”三姐說得雲淡風輕,我沒從三姐臉上看出一點苦難留下的痕跡。

三姐連小學都沒上完,卻活得很通透,不是每個人都能以德報怨,三姐做到了。

有人說,自己都不心疼自己的人,怎能對別人好。我想說的是,當自己能力有限,當自己知道感恩時,把自己放在最後的,大有人在。

珍惜對自己好的人,別人給你的,可能是他僅有的。您說呢?



卿本娘娘命


我老公就是這樣的,自己幾年都捨不得買件衣服,即使買衣服也不買太貴的,所有的衣服都是穿到洗的褪色實在不好看了才扔。吃剩的菜從來捨不得倒掉,都是下頓再吃,生活的像五六十年代似的。但是給他哥就捨得,每次他哥看病或者交話費,甚至借錢都不讓他哥還,就覺得他哥掙錢少(其實他打工不少掙錢),老是覺得他可憐,有時回老家也偷摸給個百兒八十的讓他買菜。


一帆風順55893


我媽就是這樣的人,自己捨不得吃捨不得穿!哎,只要老家的親戚一來,你就看把她忙的不行不行的,燜大米飯都燜可多了,就怕親戚吃不飽。做菜更是邪乎,差不多都是拿盆上菜,左一筷子,右一筷子往親戚碗裡夾菜,怕親戚吃不好!我說:媽,你自己也吃啊!她說:吃呢!其實她都沒怎麼吃,淨給別人夾菜了!

我不知道別人怎麼評價這樣的人,反正我感覺我媽就是為別人著想的太多,為兒女著想的太多,很少為自己著想!我媽說:自己差不多就行,沒有太多的想法!

這就是我媽,一個永遠都在為別人著想的人!


瑞馳小賀哥


對自己很節省對別人很大方,這是一種非常重感情,內心很有愛、很真誠、很善良的人。

我身邊就有一個,她是我妹妹,作為姐姐和家人還需要她這麼寵愛著,真的很幸福,她一個月工資五千,平時也沒啥別的愛好,就是一年會出去玩兩次,平時每月會和朋友聚聚,生活費都用的很少,衣服基本不買,夏天的很多衣服都是穿了四年的,很少佈置新的,冬天的棉襖,羽絨服都是我給買的,她自己都沒見她買過,用我的話她對待自己真的很摳……但是我每年生日她就送化妝品給我,化妝品也價值一千多,去香港還給我迪奧口紅、面膜、眼霜,對於一個自己口紅用Mac,護膚品用AHC來說卻捨得給我買價值近兩倍多的迪奧和護膚品來說,她就是把自己認為最好的都先給我了,這種人真的是無私付出,不僅這些她還給我弟他們買手機,買家裡用的各種電器,電腦,給我媽媽也買了金項鍊,每次看外公外婆也是大包小包的吃的,過年紅包沒少過,家裡弟弟大學學費都是她付,她平時自己不捨得用大錢,卻總想著把自己認為最好的給家人,我們家裡人常說以後誰娶到她有福氣啦…願她的善良能被溫柔以待!

要珍惜身邊對我們好的人,人生路上遇到對我們好的人,要懂感恩,更何況親人她是不求回報的對我們好,更要懂得惜福呀!



ai分享小Jely


這樣的人有啊,但是很少,這樣的人都是傻子。比如我和我愛人,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有的親戚、同事恨不得躲得遠遠的,害怕我們跟他借錢,等他們有困難的時候我愛人恨不得傾囊相助。就以這次疫情為例吧,我愛人天天催我趕緊捐點錢啊,我就跟同事們打聽捐款的途徑,哈哈人家都沒捐。最後我們書記給了一個武漢慈善總會的二維碼。我問我愛人捐多少?他說你隨便捐,多少都行,我說咱就捐五千吧。他說行啊。我用微信輸入五千,系統說超額,我又換成四千還顯示超額,結果輸入兩千成功了,發現沒達到目標我又以我的名義捐了兩千,省的一千給附近各個防疫站志願者們買了慰問品,但現實中的我們連買一件幾百的衣服都要掂量掂量,但為抗擊疫情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心裡老舒服啦。這樣的傻子我們願意做,希望人人都能成為這樣的傻子,社會就會變得越來越好。因為證書上有我們的名字就不展示啦。








正義必勝老愛自己


這種人有。我表哥今年40歲了,每年40-50萬穩定收入,在我們這裡也算不錯了。但他只是開十來萬的車,前兩年才買房子。身邊的兄弟沒有穩定的工作,也早早就買車買房了。原因就是這個表哥太大方了,大家都來借錢做生意、買房子,從不還。經常請朋友吃喝,或者被朋友抓去做冤大頭。表嫂非常生氣,說他也不聽。後來,表哥需要週轉叫大家還錢、幫忙的時候才算看清這些人的嘴臉。人還是要對自己好點,於是才為自己換車買房。


佛系檬檬


我就是這種人主要是心地善良吧,不管什麼事首先想到家裡人,為自己考慮的太少,今年過新年我給媽媽、哥哥嫂子、弟弟每人買一件毛衫,自己就沒捨得買一件。對外人也沒壞心眼,辦什麼事寧可自己吃虧,吃虧吧心裡踏實佔便宜不好受,有時也覺的自己有點傻,但願好人有好運有好報。


珍珠164975898


我媽就是這樣的人!

寧願委屈自己 也不虧待別人,我小時候對她的這種做法表示很不理解,像我們那農村呀勤勞的人每年都會做很多的家鄉乾菜,然她忙忙碌碌一年 自己不捨得吃,一到過年都送給了親戚(而親戚們平常都是瀟瀟撒撒的打打牌)

平常家裡有什麼吃的留著留著,要來個鄰居 底都翻出來,走人情也是要盡努力的多

過年好的新鮮的菜 都要留著陪客人等等…總之就是自己都無所謂。

長大後 慢慢懂了就特佩服她 ,這種無私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弟弟常說自己的優秀 來自於媽媽的影響。



糖糖並不恬


看著這個提問,一下就想到姥姥!姥姥就一直就教育我們“望人好,自己才好”。

姥姥是個烈屬,媽媽剛剛一歲多,姥爺就當兵走了,幾年後在東北四平街戰役犧牲!剛剛不到30的姥姥,帶著不到兩歲的媽媽過日子。

生活的艱苦可想而知,但是對人特別大方。只要她有的東西,別人需要,她都不說個二字。

那時候,都很窮,沒有東西吃,一小酒盅油,姥姥娘倆都能吃一個月。可是她幾個妯娌,家的孩子多。都是半大孩子,餓的快,孩子都知道姥姥人善良,只要去,姥姥都會給卷煎餅吃。煎餅裡沒有東西卷,姥姥就給抹上一點油,放一點鹽。對於沒有東西吃的孩子來說,就是美味啦!這些都是吃姥姥煎餅的表舅舅們說的。後來的舅舅們都記著姥姥的好。

後來姥姥一直跟著結婚了女兒,也就是我媽媽。爸媽上班,姥姥持家,照顧我們,並做飯。

那年頭,糧油都是定量供應。別人家都不夠吃的,我們家孩子多,但是姥姥自己省吃儉用,但是經常讓我們,給東家送碗地瓜粥,西家送碗小渣腐。

要是遇上節日,姥姥一定得先給周圍鄰居分送節日自己做的食品。比如端午節,包粽子。從頭一天下午煮上粽子,姥姥就會算要給誰,給誰,送粽子,雞蛋。

第二天早上,我們幾個早早被叫起來,給張奶奶,劉爺爺,胡伯伯...送粽子。看著一鍋粽子漸漸少了,把我們幾個饞的,不想送了。但是平時慈祥的老人,這時候是絕不讓步的,情願自己不吃,也必須給周圍鄰居送。然後我們每人只剩下一個。如果不夠分的,姥姥就自己不吃。

現在,對於這些東西都不稀罕,那個年月,物質匱乏,這也是姥姥唯一能拿出來的東西!

姥姥常說的話就是:自己吃填了黑窟窿,別人吃了揚了名。

其實一個老太太,還有什麼名利,不過是圖個鄰里和睦!

我親愛的姥姥,一輩子只為了別人的姥姥,離開我們已經六年的姥姥,真想你[祈禱][祈禱][祈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