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詩文寫得這麼美,誰能照樣拍出來?

柳侍墨


要想理解詩的含義必須瞭解詩人的情況和寫詩的背景,否則只能從詩的表層去理解,而不能正確表述詩的真實含義。這首七律是主席寫於1958年7日1日,是有感於58年6月30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發表的“第一面紅旗一一記江西餘江根本消滅血吸蟲病經過"的社論而發。血吸蟲病嚴重威脅江南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生產生活,為此56年2月27日主席在最高國務會議上強調全黨動員、全民動員消滅血吸蟲病並寫進了《農村發展綱要40條》,可見疫情的嚴重性。當時治療血吸蟲病和現在的新冠疫情一樣無特效藥,只有切斷傳染途經即消滅其中間宿主虰螺,為此全民動員在江河水網挖掘虰螺。經過2年的努力,重災區餘江縣首先取得了戰役勝利,電影"枯木逢春"反映了此情景。喜訊如同春風撲面,致主席心潮起伏、浮想聯翩、夜不能寐。詩二首是聯章體,第一首寫歷史,第二首寫現實,新舊對比,日月如梭,景象更新。詩中多處引用典故,如盡舜堯、五嶺、三河、遺矢(遺屎,血吸蟲病後期常洩瀉)、紅雨、鬼唱歌(分別出自李賀兩首詩)等。50年淮河大水,慘狀致主席哭,58年餘江喜訊引主席笑,這反映毛主席一貫以人民和國家利益為首位,始終與人民同呼吸共患難,人民領袖的情感與胸懷處處流露在其詩詞中。單幅相片難以表達詩意,必須多幅照片通過後期疊加方可實現。


肩周炎專家


“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詩文寫得這麼美,誰能照樣拍出來?

先來說詩:“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出自毛澤東的《七律二首·送瘟神》。

意思是:春風吹拂,千萬條楊柳隨風飄擺,六億人的中國都是堯舜一樣的聖人。

1956年2月27日,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上強調“全黨動員,全民動員,消滅血吸蟲病”,並且把消滅血吸蟲病寫進了《農業發展綱要40條》。同年,中共中央成立了防治血吸蟲病領導小組,派出大批醫療隊到疫區進行血吸蟲病防治工作。

工作取得明顯的效果,疫區餘江縣人們提出了“半年準備,一年戰鬥,半年掃尾”的口號,發揮沖天幹勁,與瘟神作戰。並大力興修水利,填平溝壑,根絕血吸蟲的滋生地,僅用了兩年時間,就根絕了血吸蟲病。

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報》用頭版頭條報道了這個消息,刊載了題為“第一面紅旗——記江西餘江縣根本消滅血吸蟲病經過”的社論。

毛澤東讀後十分欣慰,徹夜未眠,第二天早晨便寫了這兩首詩,並在詩題下用一段優美的文字描述了作詩時的喜悅心情。

毛澤東《七律二首·送瘟神》原文如下:

讀六月三十日《人民日報》,餘江縣消滅了血吸蟲。浮想聯翩,夜不能寐。微風拂煦,旭日臨窗,遙望南天,欣然命筆。

其一

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

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

牛郎欲問瘟神事,一樣悲歡逐逝波。

其二

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

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

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

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

翻譯:

其一

綠色的水,碧青的山,枉自風景秀麗,連華佗也奈何不得小小血吸蟲。

成千的村莊野草叢生,人們腹瀉不止,成萬戶人家蕭條冷落,鬼唱怨歌。

住在地球上,一日行走八萬里路,巡視宇宙,遙望萬千星河。

牛郎問起血吸蟲病的事,也一樣悲哀,年復一年,隨波逐流。

其二

春風吹拂,千萬條楊柳隨風飄擺,六億人的中國都是堯舜一樣的聖人。

落花隨著自己的心情翻波逐浪,青山有意識地化崎嶇險阻為寬敞大橋。

五嶺山脈高峻與天連接,雪亮如銀的鋤頭從天而落,大地震動,震撼三河,鐵臂在空中搖動。

請問瘟君你想要去哪裡?燒紙船,燃蠟燭,在光天化日之下給你送行。

再說拍照與拍攝:拍照也罷,攝影也好,都是使用照相機或攝像機將物體、景物、人物拍攝下來進行保存的過程。從技術和藝術兩個方面分析,二者既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

1、照相的可視性與攝像具有相同的特性。 小說靠讀、音樂靠聽,而攝像藝術則靠觀賞。小說、音樂都不能提供具體形象供人觀看,它們是時間藝術,不是空間藝術。 攝像藝術是空間藝術(或稱視覺藝術)又是時間藝術。表現時間過程。 小說是用文字描寫來闡明主題、敘述情節、刻劃人物、描繪環境的。讀者根據描寫,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去想象、感受藝術形象。

2、攝影(照像)是空間藝術,但不是時間藝術。一幅照片只能表現出對象的動感,卻不能表現對象的運動過程。影視攝影不僅能表現事件的空間變化,還能展示時間的延續。 所以它是時空藝術。照像是單視點的瞬間藝術,它所表現的事件的發生發展過程要通過觀眾的想像來完成。時間是凝固的,空間是單一的。

而用影視畫面來表現開國大典,不僅要記錄這一歷史慶典的始末,還要用不同景別的畫面記錄天安門廣場城樓各方位的動態場面;不僅有國家領導人的活動,還要用不同角度拍廣場上的群眾的反映、檢閱軍隊的英姿等等,最後把所有拍過的鏡頭畫面剪輯在一起,就可以把這一慶典活動的整個時間過程活靈活現的表現出來,這是照片所達不到的。

由此可見,無論是拍照還是拍攝都只能在實物實景的基礎上拍,再怎麼技術和藝術也不可能拍出毛澤東詩文中的美來!毛澤東的這兩句詩既有景,也有典故和寓意。

“春風楊柳萬千條”,意指春風浩蕩,楊柳依依,生機盎然,以明快的語言勾畫出當前春光明媚的景象。既是寫景,又隱喻當時全國人民奮發有為的大好形勢。

“六億神州盡舜堯”,則用了《孟子·告天下》:“人皆可以為舜堯”的典故。作者化用這個典故,說當時的全國六億人民已經都成為堯舜,這是對中國人民精神境界和智慧的熱情讚揚和高度評價。

綜上所述,誰也不能照樣把毛澤東的這兩句詩表達出來的美景深意拍出來或用鏡頭表現出來。


華軍abc


沾衣不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冰融風拂柳絲垂 ,雪梅逸香燕雙飛

剪剪輕風二月天,柳絲飄揚倍堪憐





JamieHouse


春風楊柳萬千條,大地神州盡舜堯。








溪子40


沒到季節看看其他的也許。











她大叔521


啥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