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之蛙”新論

“井底之蛙”新論

井底之蛙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指井底的青蛙認為天只有井口那麼大。比喻那些見識短淺的人。出自《莊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

井底之蛙,我們一直以來把這個詞當成貶義,從未有人從更深層次的方面去全面的分析這個成語,下面我來談一點拙見。

從古至今,我們只是強調蛙,而且只是強調蛙的眼光,忽略了井和蛙的本身。

井在這個成語當中,是指禁錮了蛙的眼光的障礙物,是我們討伐的對象。而我認為,要從兩個方面來看待井。一方面,從阻礙青蛙的視覺來看確實是負面的,他讓青蛙失去了更大的生存和生活的空間,隔絕了青蛙向更廣闊的天地發展的途徑,於這種志向遠大的青蛙來說是為罪也。另一方面,對於那些比較弱小和知足常樂無太大追求的青蛙來說,井就成了他們賴以安樂生存的保護屏障,它阻礙了外敵入侵,從而保護了自己的桃源生活,是為功也。

“井底之蛙”新論


當今社會,物質生活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都在高度發展,發展的過程當中也伴隨著滋生了一些不好的因素,比如黃賭毒,而青少年正處在認知比較狹窄,自制力和自控力比較脆弱的時候,容易受到那些不良因素的入侵,就如井底下面弱小的蛙,因此需要父母和老師及整個社會給他們編織一張保護網,在他們的周圍圍上一口井,不讓青少年受到傷害。然在我們織起這張保護網的同時要另外給他們架起一副望遠鏡,讓他們通過望遠鏡去眺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父母老師和社會都可以充當青少年的望遠鏡,通過父母的言傳身教,老師的傳道授業解惑,社會的綠色環境潛移默化,一起來保護我們的下一代,讓他們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當蛙還弱小的時候我們應該給它一口井,等蛙長大強大之後我們就要撤掉這口井,讓蛙能在更廣闊的空間自由的生活。

“井底之蛙”新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