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肺”高手側耳根

我的家鄉是天然側耳根盛產的地方。記憶裡,我是個娃娃的時候,村子裡大多數人家都比較窮困,年年流傳著“好漢難度一二三”的說法。一旦過了正月、二月、三月,大多數人家都缺糧食吃,若提及吃菜,幾乎每家都是吃上年冬天儲存下來的“酸醃菜”。

在那種情況下,人們過著一種惆悵的生活。一方面擔心過年,年過了就要下田,並意味著即將迎來缺糧食的日子。一方面盼望過年,只有春天來了,山裡才有更多的野菜供人們採挖食用,讓身體嘗新。

“開春了,有側耳根吃著就是舒服。”很多上了年紀的老人念念不忘一年一度“側耳根節日”的到來。每年農曆二三月間,人們在地裡幹活時在田邊邊、土坎坎上採挖側耳根的場景尤其令我記憶猶新。“這幾根側耳根才好,又嫩又粗。”“幹完活,我們到彎子頭去採側耳根,那裡的又多又好。”村民邊幹活邊聊著如何採挖側耳根。

在我的記憶裡,村民們認為側耳根是“洗肺藥”,認為“吃點側耳根,將肺洗乾淨,更有力氣幹農活”。吃側耳根非常簡單,將在田邊土角採挖的新鮮側耳根清洗乾淨,放入適量食鹽和辣椒混勻,即可食用。一根側耳根,一口飯,在嘴裡攪拌著慢慢嚼碎吞下肚子,一口連著一口,一家人不一會兒工夫就能將一大碗側耳根“消化”一空。

而我第一次吃側耳根,感到的滋味卻與村民們大相徑庭。那時,我才幾歲,我感到側耳根有一股辛味,越嚼越不想吞。每當看到長輩們大口小口地吃得津津有味時,我心裡就有一種猜想:難道側耳根有什麼神功,對身體有幫助,不只是充飢?


記得我讀初中的時候,有人講述這樣一個故事:

家鄉一名50多歲的村民被大醫院診斷為肺癌,已失去治療希望,只好回家“等死”。一天,有個鄉村醫生建議他採挖側耳根來吃,說這樣能“清洗乾淨肺病”。出於求生的本能,這名村民及家人天天到田邊土角採挖側耳根,連已開花成熟的側耳根也採挖回來,讓病人煎水服用或生吃。

結果,這名村民越吃越有精神,飲食量增加,咳喘、氣短、消瘦等症狀逐漸得到緩解。被“宣判”活不過半年的他,兩年內將方圓 10 多里範圍內大多數野生側耳根採挖吃完,奇蹟般地再活了十多年。

這個故事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裡,側耳根真有這樣的神奇功效?側耳根果真是一味藥材?​


後來,我走進醫學校園,成了一名中醫學生,才知道家鄉的側耳根就是大名鼎鼎的中藥材魚腥草。它的名字挺有來頭,古人說它“生溼地,山谷陰處亦能蔓生,葉如蕎麥而肥,莖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關中謂之菹菜,葉有腥氣,故俗稱魚腥草”。它還有很多別名,其中側耳根一名就來自於《遵義府志》,《天寶本草》中稱之為豬鼻孔,《嶺南採藥錄》中稱之為九節蓮,《泉州本草》中稱之為臭腥草,《江西民間草藥》中稱之為野花麥、臭草、狗子耳等。


中醫學認為,魚腥草味辛,性寒涼,歸肺經,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除溼、清熱止痢、健胃消食等功效,常用於實熱、熱毒、溼邪等導致的肺癰、瘡瘍腫毒、痔瘡便血、脾胃積熱等。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其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免疫力、利尿、抗腫瘤、抗炎等作用。可用於很多疾病的治療,比如肺炎喘嗽、熱痢、水腫、淋病、白帶異常、痔瘡、脫肛、溼疹、禿瘡、瘡瘍等。


近年來,側耳根在各地被大面積人工種植,從過去的春天才有轉化為一年四季都有,已成為很多地方老百姓餐桌上一道不可或缺的家常菜,其食用方法從過去單純的涼拌轉化為火鍋、炒菜等,備受食客歡迎。


隨著我們國家越來越富強,老百姓越來越富有,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春節幾乎成了很多人的“高脂節”,不規律的生活、食入過量肥甘辛辣之物、過度吸菸喝酒等,導致整個機體處於一種“堆積狀態”,溼、熱、痰、濁,樣樣俱具。春節過後,很多人成了一個“肥人”或“肺(病)人”。


當春節匆匆而去,春天悄悄來臨時,側耳根似乎在召喚著我們,“快來與我為伴,我為你洗洗身體”。在側耳根發芽的季節,食用側耳根,既能增加食慾,清除體內多餘的脂肪,又能解肺熱,“清洗清洗鬱毒過多的肺臟”,何樂而不為?!


所以,當春天來了,別忘了向我們招手的“洗肺”高手側耳根!



“洗肺”高手側耳根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主管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 主辦

中醫藥知識 健康養生資訊

零售價:RMB16元

郵發代號:82-654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