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產生大效益 雲南漾濞“庭院經濟”助力群眾奔小康

時下,正值重樓種植的好時節,雲南省漾濞縣太平鄉箐口村村民蘇進軍利用疫情期間在家的時間,又種了2畝重樓新苗,加上之前的8畝多,蘇進軍家的重樓已超過了10畝,成了村裡的重樓種植大戶之一。

提起這幾年的重樓發展之路,蘇進軍深有感觸。“剛開始的幾棵,是去山上放牛時順道挖回來的,種在菜園裡,沒幾年就發展了一小片。”蘇進軍說,當時都不敢想會發展到今年這個規模。

“我種的重樓叫矮杆多芽重樓,是經過多年種植實踐保留的品種,對這裡的水土、氣候、海拔等都非常適應。”蘇進軍說,他的重樓品種單一,管理起來也比較方便,這也減少了其他品種帶來的高技術要求,規避了很多種植風險。

蘇進軍介紹,剛開始種重樓時,都是挖來種在自家的菜園子裡,長勢還不錯。“2005年的時候,栽種在菜園子裡的重樓長勢喜人,我們便以分芽的方式,移栽出兩分左右的一片。”蘇進軍說,到2009年,有人來村裡購買,他家一下子就賣了4萬多元。

“嚐到甜頭後,我們一家人便專門開始進山尋找。野生的加上人工移栽的,現在全部加起來有10多畝了。”蘇進軍說,隨著重樓價格的逐年攀升,他家的重樓產業越做越大。

對於重樓的發展,蘇進軍的父親蘇照清感觸更深。“那時候山裡遍地都是重樓,當時只賣5角錢一棵,我們一家人一天能挖900多棵,一棵都沒有賣,全部進行了培育和移栽。”蘇照清滿臉自豪地說,要是當時賣了,就不會有今天的發展規模了。

蘇照清介紹,箐口村的生態環境好,村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和發展意識也高,將挖來的重樓全部進行了培育和移栽。“不然栽在菜園子裡的重樓也不會發展到今天這個規模。”蘇照清說,現在村裡家家戶戶都有重樓,加起來共有50多畝。

“這些年,野生重樓移栽的種苗都已經是多次分芽了,現在種的這個,很多都是四五代種苗了。”蘇進軍說,2005年移栽的這片兩分左右的菜園子,已先後賣過4次,有近50萬元的收益。“這比種任何莊稼都划算,前年單種子都賣到了10萬元,最高一年共賣了42萬元。”

除了10多畝重樓,每年還有1萬多斤核桃和3萬多斤玉米,加上生態的養殖業,良性的循環經濟,不僅讓蘇進軍一家的生活在村裡走在了前面,而且還帶動了村裡很多農戶種植重樓,給予種苗支持和技術指導。如今,在蘇進軍家的帶領下,每戶農戶光重樓的收入就超過了2萬元每年。

“只要勤勞、肯吃苦,日子肯定會越過越好。”說起今後的打算,蘇進軍信心滿滿,他說,今後既要把重樓產業做大,更要加大對孩子的教育和其他投入,儘量給孩子創造良好的條件,讓他們徹底走出大山。

回望這個山溝裡的小山村,6戶農戶發展的50多畝重樓基地,散落在山坳裡,成了一方獨特的風景。重樓種植,改變了這個貧困小山村的生活,曾經不起眼的小小庭院經濟,遠超了久負盛名的核桃收入,一舉登上家庭主要收入的座椅,成功實現了“逆襲”,讓箐口村的貧困全面“翻篇”,“庭院經濟”成了當地村民奔小康的“加速器”。(虎遵會、江靜龍、茶潤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