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抗戰”老戰士橫刀立馬抗疫前線,英雄風采不減當年》曾寧

 

《三名“抗戰”老戰士橫刀立馬抗疫前線,英雄風采不減當年》曾寧

“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這是毛主席當年讚譽彭德懷元帥英勇無敵形象寫下的詩句。

  今天,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抗疫戰役中,我們也看到三個熟悉的身影,他們正以張飛收韁勒馬喝退百萬曹兵的雄風,橫刀立馬在抗疫最前線,與新冠疫情進行著艱苦卓絕的鬥爭。這就是從抗擊“非典”、“禽流感”、“中東呼吸綜合徵”三大戰役走過來的“抗戰”老戰士——鄭如添、張志軍、莊穗香。

  鄭如添:

  選擇了醫生職業,就要隨時準備奉獻一切

  他叫鄭如添,敦實的身材,走起路來風風火火。雖然表面看上去其貌不揚,但卻是在經歷了抗擊Sars、MRES三大戰役考驗後成長起來的感染科主任。如今,成了這次抗擊新冠疫情主戰場的領軍人物。

  從1月19日接到收治惠州首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任務那一天起,他就沒有睡過一個好覺。連續20幾天帶領他的團隊,堅守在病房,打響了惠州抗疫的首場戰役。

  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他與他的同伴每天都必須穿著厚重的防護隔離服,把自己包裹的嚴嚴實實,在密不透風的隔離病房裡一呆就是好幾個小時。口渴了,忍著;尿急了,憋著。查房、會診、研判病情、調整治療方案,等所有病人處理完後,一個個早已成了“落湯雞”。脫下防護服,他還要繼續組織人員培訓、檢查救治藥品和防控物資、監督個人防護措施落實、做好醫生護士的心理輔導……繁重的救治任務和工作壓力,使他不敢有片刻的鬆懈。他說,這些日子,只要一閉上眼睛,滿腦子全都是救治患者的畫面。

  的確,全院的目光都聚焦在這裡,全社會都在關注著感染科,任誰都會感覺“鴨梨山大”。因為,這畢竟是惠州抗疫打響的第一槍,他沒有退路,唯有背水一戰。“戰之必勝!”這是他在全科動員會上喊出的口號,也是全體黨員面對黨旗,立下的誓言。

  當他的家人看到網上有關疫情兇險的報道,都很為他擔心。他兒子忍不住,打電話問他能不能退出一線救治組?他反問兒子說,如果你是戰士,敵人打到家門口了,你會退縮嗎?

  是的,他不會退縮。他說,作為守護生命的戰士,選擇了這個職業,就要準備隨時為人民健康奉獻一切。

  幾年前,當他還是感染科一名年輕骨幹醫生時,就曾經拼殺在抗擊SRAS、MRES的第一線。是他主動請纓承擔了科室第一例非典疑似患者的診療任務,不懼與病人“零距離”接觸,問病史、查體、吸痰、採樣、留取標本,(此處有刪句)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為戰勝MRES付出了艱鉅的努力。2003年,他榮獲了廣東省抗擊“非典”先進個人稱號。

  其實,面對生死,每個人都多少會有一定的恐懼心理。鄭如添也一樣,他雖然是戰士,但也是人,而不是神。他說,第一次接觸Sars患者,心情也特別緊張,走進病房時,顫顫驚驚的,兩腿發軟,與病人說話都很小聲,晚上睡覺也睡不著。他說這是作為一個醫生必然要經歷的一個歷練過程。因此,面對這次新冠疫情,他更加關注年輕醫生的精神狀態,處處以自己的言傳身教,幫助他們堅定信心,做好防控,降低風險。

  1月28日,當惠州首例新冠肺炎病人痊癒出院時,他緊繃的神經終於得到稍許放鬆。所有的付出換來了首戰告捷的喜訊。那一刻,他感到無比欣慰,在疫情當前的關鍵時刻,整個戰隊在黨支部的帶領下,沒有一個人退縮,面對不確定的風險性、傳播性和致病性,義無反顧地衝了上去。

  他們贏了,贏在一個戰士的鬥志,一個醫者的擔當,一個天使的情懷!

  張志軍:

  哪裡需要我,我就到那裡去!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在負重前行!”這是最近在網絡上頻頻出現的一句流行語。張志軍就是這樣一位負重前行的人。不同的是,他是肩負著使命,朝著危險的方向逆向前行。

  什麼叫擔當?什麼叫情懷?張志軍以他的行動,給我們做了完美的詮釋。

  這位也曾參加過幾次“抗戰”的年輕主任醫師、共產黨員,當新冠肺炎疫情來臨時,他再次臨危受命,奉召調回感染科,出任科副主任,衝上了抗擊新冠肺炎戰役的最前線。

  這已經不知道是第幾次在突發疫情的緊要關頭,他被醫院點兵點將推上一線衝鋒陷陣了。

  非典來了,他來了。一個電話,他從其他輪轉科室及時回到感染科接受任務;

  MERS來了,他也來了。一聲令下,他立即從感染科趕去重症醫學科協助防控;

  新冠肺炎來了,他又來了。一聲召喚,他二話沒說,從下屬醫院迅速奔赴感染科一線參加抗疫;

  如今,隨著疫情形勢的需要,他又服從安排,履新承擔組建新的感染病區的艱鉅任務。

  在他頻繁調整崗位的履歷中,似乎都和一個關鍵詞有關,那就是“疫情”。哪裡有疫情,哪裡就有他的身影。這也印證了他奉為座右銘的那句話:哪裡需要我,我就到那去;那裡有硬戰,我就往哪裡衝。

  確實,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沒有別的理由,他說,只因為他是黨員,黨指向哪裡,他就打向哪裡。

《三名“抗戰”老戰士橫刀立馬抗疫前線,英雄風采不減當年》曾寧

  他還清楚地記得,2003年非典時期,他還是個住院醫生。或許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在他接到參加抗擊非典任務時,竟沒有絲毫的畏懼,二話沒說就領命參戰了。到2015年參加MERS戰役,他變得更加成熟、穩重,協助ICU防控疫情做的滴水不漏。雖然這兩次戰役給了他許多的鍛鍊和積累,但面對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他卻感到肩上的壓力比前兩次大了許多,因為他不再是單兵作戰,而是要指揮一個團隊,要面對所有的確診病人和重症病人。這對他而言,是一次全新的挑戰。

  從新病區組建後開始收治病人,他既要負責臨床救治,也要負責科室管理,經常從早上忙到半夜十一、二點也下不了班,有時忘記時間錯過飯點,只好三頓並作一頓吃。每天都得操心怎樣改進防控措施,怎樣優化工作流程,怎樣調整治療方案,怎樣加強個人防護等等,任何一個細節他都要做到準確到位,任何一個環節他都要求萬無一失。責任大過天,他絲毫不敢馬虎。

  從1月19日參加抗疫以來,張志軍就再也沒有回過家。好在他愛人也是醫院醫務人員,儘管很擔心他,但更多的是給予了他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偶爾給他打個電話,也總是以親暱的口吻給他逗樂,讓他能夠得到稍許的放鬆:“老公,你兒子還小,老婆還嫩,你一定要保護好自己喲。”每當此刻,張志軍心裡就感覺暖暖的。

  莊穗香:

  在抗疫戰場挺直黨員的主心骨

  莊穗香,一位軍旅出身臨近退休的老護士。別人在這個年齡早已離開了臨床崗位,而她卻始終初心不改,以其“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的軍人特質,與一班年輕護士一道,再次拼殺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線。

  從脫下綠軍轉,到穿上白大褂,莊穗香始終沒有褪去軍人的本色,至今依然將自己當作一名戰士。在她看來,戰士就應該在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候,勇敢地站出來,衝在最前面。於是,在歷次突發疫情來臨的時候,我們總能看見她在抗疫前線衝鋒陷陣的颯爽英姿。

  2003年,正逢非典橫行。莊穗香所在的感染科成了收治病人的主戰場。作為當年科室的青年護士主力,她不顧個人安危,全身心撲在救治、護理病人的第一線。打針、抽血、送藥、送食物,所有零距離接觸病人的活,她都爭著幹,搶著上,將每一項基礎護理和心理護理做到位,以無私無畏的付出,獲得病人的讚譽。這一年,她37歲,被評為廣東省抗非典先進個人。

  2015年,莊穗香與那場突如其來的MRES疫情再度較上了勁。當全國首例MRES確診患者意外地“闖入”惠州,她彷彿是戰場上看見敵人來犯的戰士,兩眼佈滿好戰的血絲,主動要求參戰。憑著非典戰役豐富的經驗,她被首批選派到救治病人的最前沿——重症醫學科,承擔起院感防控的重任,成為一線醫護人員安全防護的把門人。在這場戰役中,她的軍人作風表現的淋漓盡致,培訓、檢查、指導、監督,無一不是雷厲風行,嚴肅認真,為確保醫護人員、住院病人、社會大眾“零感染”,付出了艱辛的努力。這一年,她49歲,被評為惠州市優秀護士和最美天使。

  2020年,當人們還沉浸在“愛您愛您”的遐想中,時光老人又打開了另一隻潘多拉魔盒,新冠肺炎疫情像一片陰霾,恐怖地籠罩在國人頭上。

  惠州首例確診患者來了,感染科再次被推上抗疫戰場的風口浪尖。疫情就是命令!莊穗香坐不住了,從骨子裡再度爆發出軍人一往無前的氣魄:我是黨員,我要參戰!

  此刻,誰的心裡都非常清楚,這是一場艱苦險惡的持久戰,對於一個臨近退休的老護士來說,無論年齡還是身體都將是一次嚴峻的考驗。

  莊穗香同樣明白,不能身披厚重的鎧甲親臨一線,那就用自己的經驗護衛前方,堅守後防。

  每天早上,她都會在隔離病房通道口,監督、檢查、協助、指導醫護人員正確穿戴防護服、隔離服、口罩、靴子,並及時做好各類防護物品的清點補給。中午11點,在醫生查完房下達醫囑後,她又要馬上查對確認,打出執行單,安排運送人員取藥,通知一線護士執行醫囑……一陣忙乎後,飯點早已過去,午休更是沒有可能了。而下午的工作依舊繁雜,每天都要幹到晚上七、八點,她才能放心去休息。

  連續二十幾天,所有一線人員都把她的辛勞看在眼裡,記在心上。她就像一個勤勤懇懇的老黃牛,默默地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以榜樣的力量感染大家,成為大家的主心骨。


=====================

原創作家簡介:曾寧,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醫院分會常委、惠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惠州豐湖詩社理事、惠州市詩詞楹聯學會會員、惠州市戲劇家協會會員、惠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惠州市朗誦協會會員。

《三名“抗戰”老戰士橫刀立馬抗疫前線,英雄風采不減當年》曾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