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春秋|一代教育家莊復初先生傳略——莊福星


人物春秋|一代教育家莊復初先生傳略——莊福星



一代教育家莊復初先生傳略



莊復初(1885-1947年)先生,字廷鍾,號鶴波,又號藤莊老人,系惠安山腰莊氏大四房十八世裔孫,家居陳莊,書香門第。

人物春秋|一代教育家莊復初先生傳略——莊福星

莊復初(1885-1947年)

清鹹同年間,山腰有四位秀才,莊順謀、莊俊英、莊遜明(時新)、莊遜同(善利)。遜明、遜同系為堂兄弟,一門兩秀才,名傳遐邇。其時,遜同之子蓉初聰敏過人,十五歲考中秀才,人稱神童,卻不幸早逝。遜明乃將次子復初過房遜同,以慰兄弟失子之痛。

復初先生5歲時,隨兄長伴讀家塾之中,他聽後能誦,閱之不忘,其生父莊遜明(時新)倍加疼愛,嚴加教誨,為其經史詩詞、典故文學打下了根基。少年時期,他就讀於泉州中學堂(今泉州五中),品學謙優,與進步學生郭品嵐、劉德梁、連乃貞等率先剪掉髮辮,積極參與推翻帝制,建立民國的舊民主革命活動。畢業後,曾受聘於廈門英華書院,教授文史,深受好評。回鄉後,又自辦私學,教授諸生,鄉中及鄰村優秀學子,如莊奎章、莊竹秋、莊秋吉、莊藯萱、莊戇松、莊國輝、奎峰村劉潤巖、田頭村陳世泰等均集其門下。一時文風丕振,藯為惠北之冠。

1916年春,先生引領鄉中父老創辦錦山小學(現山腰中心小學),推薦老貢生莊俊英首任校長,並撰“敬信勤樸”四字為校訓,又舉薦奎峰多才多藝的劉德梁先生(其妹夫)全責主持校務,成績蜚然。


人物春秋|一代教育家莊復初先生傳略——莊福星

山腰莊氏祠堂

先生修葺山腰祠堂,作為教育基地,師生近百人。創校伊始十分艱難,他親出募捐,每店三元五元,集資以發教員工資。又開設假期免費補習班,親自教授國文一科,先生講解生動,批改認真,更依學生天資高低,因材施教,獎掖備至。山腰名人莊昭宗、莊興德、莊右銘、莊玉輝、莊重文、莊亦斌等均為先生早期學生。

1923年農曆十二月初八日,統治泉州的“揚團”團長楊增福,因山腰拒交鴉片稅,圍殲揚兵一事,帶領大隊人馬及新編土匪汪連部隊,突襲山腰,燒殺搶掠,一片焦土,村民四逃,路人絕跡,戶無人居(時隔多年,仍有錦山、陳莊、菜堂、下鄉、後樓等數處當年燒燬的殘牆斷壁)。


時在泉州高義民團任職的莊復初先生痛心疾首,以其犀利之筆,撰文怒揭揚團匪兵滔天之罪。先生四方奔走,聯絡商紳各界,通電國內海外,申張正義,旋得各界同情反應,紛紛譴責國民政府慫恿兵匪,濫殺無辜。當局懾於民怒公憤,遂自予斂跡,一場災禍就此寢息。他又毅然返鄉,主持救災濟民,重建家園。鄉民盛讚先生,功不可沒!

人物春秋|一代教育家莊復初先生傳略——莊福星

人物春秋|一代教育家莊復初先生傳略——莊福星

莊復初先生故居

1932-1938年,先生首任山腰鄉聯保主任,下轄錦山、錦石、錦巖、錦川、錦塔五保,任內諸事,傳世流芳。

一、請免壯丁,請調鹽價。他多次跋涉福州,往返數月,不辭勞苦,向省鹽務局申請成立鹽業工會,申請鹽民緩徵兵役,免抽壯丁,使得鹽區丁眾興旺。抗戰時期物價飛漲,鹽價專控,他多次申請調高鹽價,維護鹽民權益,穩定鹽民生活。

二、戒菸禁賭。創辦“拒毒社”,收容吸毒者,免費膳宿,免費供藥,全鄉數十人戒毒超脫,成為新人。嚴禁賭博,效果顯著。

三、善解鄰鄉械鬥。峰尾與郭厝兩村,長年械鬥不斷。1930年以後,械鬥更為殘酷,郭厝把劉姓俘虜斬首祭旗,劉氏抬出“姑媽神像”助陣,雙方常對峙巖山嶺前激戰、拖延數年,傷亡逾百人。復初召集鄰近鄉紳,往返兩姓之間,提倡“只有苦主而無事主”,對雙方遺屬反覆調和,得以平息,互無爭鬥。


郭厝“五後”(後柳、後亭、後曾、後引、後吳)與“三陳”(坑頭、割山、坑仔底)長年積怨,爭鬥不斷,連打三年多。復初先生長住後柳、坑仔底三個多月,吃地瓜幹湯配鹹菜脯,苦口婆心,多方調解,兩姓感其心誠,服從調停,平息爭鬥。復初也因善解鄰鄉械鬥,得以“魯仲連”美譽,傳頌至今。

四、發展教育事業,整頓錦山小學。三十年代時期,山腰已是萬人聚居,鹽農結合,但文化教育仍相當落後,在校小學生不上二百人,且流生嚴重,每屆畢業生僅六七人。先生決意發展教育事業,親自兼任錦山小學校長,親自撰寫《錦山小學校歌》:


閩海之濱,山明水秀,驟落位於斯,螺陽文明薈萃,集吾推北方漪,學校成立錦山,小學為破天荒漪,學校雄敞,濟濟學子合漪,快哉!快哉!樹人百年兮,快哉!快哉!華胄衍綿伊!中流砥柱,振興建設,專恃青年漪!愛惜光陰,大禹吾先師漪!(歌詞為黃埔軍校17期畢業生莊廷水老先生憶書)


先生又選聘郭端修主持教務、四出各方募捐,籌集經費,整頓校規、優待女生免費入學,設立品學優生獎,莊清桂、莊志宗、莊福仁、莊清金等人,曾獲得“學業第一”、“品美兩全”等榮譽。每年校慶,舉辦學生成績展覽會、家長懇親會、編演大型現代話劇《浪子回頭》、《麵包》、《小鸚歌》等,深得群眾讚譽,學校面貌煥然一新,蒸蒸日上。錦山小學畢業生得以免試升入惠安、泉州各中學,鄰鄉峰尾、後龍、郭厝、施厝等地子弟也來就讀。

1937年生數達五百多人,成為全縣生員規模最大的小學之一。

人物春秋|一代教育家莊復初先生傳略——莊福星

人物春秋|一代教育家莊復初先生傳略——莊福星

抗日戰爭爆發後,泉州“剿匪司令”錢東亮加緊鎮壓民主人士,憑藉攤派“救國公債”名目,逮捕復初先生,關押石牢,擬處重罪,經惠安縣長陳子溶、泉州國大代表秦望山、名士李丹禪、永春“國大代表”宋恩元等極力辯護,華僑名士柯俊智等34名保釋,先生方得脫險。

迫於時勢險惡,先生出獄後,毅然辭去聯保主任之職,轉赴菲律賓。但仍任錦山小學名譽董事長,時常通信,心繫校務。在菲期間,先生受聘於岷尼拉市華僑普智學校,主持教務。日班教授華僑青少年,夜班吸收華僑勞動者,傳播中華文化。他歷任惠僑同鄉會長,團結僑胞,維護華僑合法權益,深得中委王泉笙信賴。先生又主編中文《公理報》,常以“藤莊老人”為筆名,發表社論、短評、詩詞、雜文等,幽默淺現含意深遠,滿懷激情,抨擊日寇,擁有廣泛的讀者,使該報成為菲律賓大報之一。

日寇南侵,菲律賓淪陷敵手,岷尼拉市遭到極其嚴重破壞,普智學校亦毀於炮火。市民疏散、各業蕭條、社會混亂。先生身困外邦、潔身自愛,團結廣大華僑、生產自救。鼓勵、幫助華僑青年莊思明、莊魯岱等人參加抗日遊擊隊。在此期間,

他把耳聞目睹的感受撰寫“劫後吟”詩集,怒斥日寇暴行,抒發報國激情。

1945年6月,福州、福清、秀嶼、崇武、峰尾船工劉順金、劉敬仁等數十人,身陷岷尼拉市日軍勞工營,復初盡力解救,先而設謀逃脫,安全轉入菲律賓游擊區安身,繼而協助他們重返祖國,與家人團聚。1945年10月,《福建日報》發表眾船工聯名致復初先生感謝信。峰尾獲救船工的後人,至今仍在懷念先生的恩德。

同年8月,日本投降,菲律賓重光,普智學校重建,《公理報》復刊,華僑工商業恢復發展,復初事務更加繁忙,終於積勞成疾。1946年6月,返家養病,受惠僑同鄉會委託,隨帶大批“盤尼西林”等貴重西藥,交惠安縣政府,贈惠安縣人民。惠安《海濱日報》專題報道,深為讚揚。養病期間,他盡棄一切俗務,卻應父老相托,再任錦山小學校長,在校董莊昭宗、莊晚芳、莊玉輝、莊金福、莊亦斌等人的支持下,學校更加發展,英賢輩出、遍佈四海五洲。先生名望更加深入人心。正如新加坡莊氏公會名譽會長

莊右銘老先生,在2000年公會成立六十一週年紀念特刊的宗賢篇上,誠撰《莊復初先生傳略》一文,恭敬寫道:“……鄉中父老認為,物色一位理想的校長殊不容易,不約而同一致懇請復初先生主持校政。他接任後校務煥然一新,朝氣蓬勃錦山由此奠定百年基礎。他忘我無私之德,鄉人傳頌不絕。綜觀他早歲設帳授徒,振鐸傳音,使山腰讀書風氣開始萌芽茁壯,繼後倡辦錦山,發展錦山,身教言傳,從未稍懈,鄉中學子得其春風化雨之惠,有口皆碑。”復初先生名望,百世流芳!

先生一生文才橫溢,著有大量詩文、像贊、聯對。以下三對戲臺對聯,別具風趣,引人入勝,至今尚在鄉間流傳:

大房戲臺聯:


橫披:誠如是也

夫誰言自古以來還無此等事

嗟當觀從今而後仍有若斯人

陳莊戲臺聯:


橫披:樂奏昇平

情如舊事疑假疑真

譜制新歌亦淑亦雅

宅內戲臺聯:


橫披:作如是觀

天下事莫非是戲

世間人何必認真

1947年閏2月24日辰時,莊復初先生與世長辭。訃告傳出,全鄉哀悼,各界人士、學校師生紛紛弔唁,連達、連乃貞、莊昭宗、莊玉輝、莊亦斌、莊士英等2000多人參加追悼會,鄉紳何述生致悼詞,菲律賓、新加坡惠僑同鄉會、莊氏家族自治會以及任照陸、周伯遒、周祖德、莊銘候、莊思明、莊魯岱、莊右銘、莊奎章等均發送唁電、輓聯,深表哀悼!


人物春秋|一代教育家莊復初先生傳略——莊福星

1991年冬,山腰莊氏家廟重建,祠堂管理委員會公薦莊復初、莊昭宗位列鄉賢,供後世敬仰!



莊福星,1944年出生於惠安縣山腰(今泉港區山腰),山腰鹽場退休鹽工。

人物春秋|一代教育家莊復初先生傳略——莊福星

他,20歲編演街頭小劇,40歲起為薌劇團改編傳統劇本26本,60歲起習作歌詞,65歲赴省晉京領獎。自編四角號碼韻字檢字表,25韻,5000多字。

受華羅庚教授圓周率童謠的啟發,他把Π3,14159……的1000位數字,用諧音文字編寫《圓周率·西遊記》組歌,被拍成音樂電視。

他的歌詞受到名家趙金,珊卡等人好評並譜曲,由名家於淑珍,王喆,王東龍,李超等人演唱。中國音樂家音像出版社錄製音樂電視,在網絡展播。

他出版了歌詞集《歌歡錦繡》,作詞歌曲集《歌亮輝煌》。歌詞作品,藝績,彩照入編詞集,歌集,辭典,譜志,CD,MTV音樂光盤等70多部。

人物春秋|一代教育家莊復初先生傳略——莊福星

榮獲全國,港澳音樂賽事十大金曲7件,金獎20多件,其他獎近百件,以及中國民歌優秀詞作家,文化示範戶,書香之家等獎匾,獎盃等。《莊森公太典》第六卷傳人篇刊發了他的傳記《福蜚歌海蜚錦繡,星璨詞壇唱輝煌》的長篇通訊。

他受到省,市,區十多次表彰,省市港澳報刊,市區電視臺十多次報道,受到區局鎮領導十多年春節慰問。受聘為區政府文化顧問團成員,福建省民間文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泉港區戲劇協會顧問。加入了中國音樂文學學會,中國大眾音樂協會,福建省音樂文學學會,福建省音樂家協會,泉港區書法家協會。

他參加審稿《泉港區志》,參加編寫《泉港姓氏志》,《山腰莊氏族譜》,對民間禮儀工藝涉獵廣泛,已七年司儀山腰莊氏祠堂春秋祭祖大典,善寫標語行楷大字,單字可達一米見方。精製美工剪紙,五十多年為鄉里內外的隆重喪事編制輓聯、挽幛、悼詞等。


有趣,用料,有共同的記憶!感謝關注惠安文獻館,在時光流逝中,一起來留住鄉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