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看中國:河北臨漳縣。歷史文化名城

遠古時期此地為鄴,春秋時齊桓公建鄴城,至西晉,為避愍帝司馬鄴名,又臨近漳河,故得名臨漳,遂取名為臨漳縣。

今境商時屬畿內,西周屬衛;春秋屬晉;戰國歸魏;秦並天下,屬邯鄲;漢高祖置鄴縣屬魏郡;東漢三國時期,為魏郡治所;東晉十六國南北朝時,鄴縣、臨漳縣並設,治所均在鄴城,鄴城先後為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都城;北周建德六年(577年),移臨漳縣治於鄴東20裡,鄴縣治所仍在舊地,改司州為相州;隋朝大業十年(614年),始築臨漳縣城於今杜村小莊。

唐朝臨漳縣屬相州鄴郡,五代屬天雄軍,後屬彰德軍;宋降鄴縣為鎮,併入臨漳縣;金屬彰德衛、元屬彰德路;明、清屬彰德府;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遷臨漳縣治於理王店,即今臨漳縣城;民國初期屬河南省豫北道;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隸屬河南省行政第三區安陽督察專員公署;1938年8月,成立臨漳縣抗日政府,隸屬冀南三專署。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屬河北省邯鄲專署;1958年10月,磁縣、臨漳縣、成安縣3個縣合併為磁縣;1961年5月,臨漳縣、磁縣、成安縣三縣分治,恢復臨漳縣建制;1984年4月,撤銷全縣23個人民公社建制,在原駐地和區劃不變的基礎上建18個鄉5個鎮;1993年邯鄲地、市合併,臨漳縣屬邯鄲市;1996年1月,擴鎮並鄉,全縣由18個鄉、5個鎮,改建為9個鄉、5個鎮。


地名看中國:河北臨漳縣。歷史文化名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