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哪些思想屬於儒家哪些屬於道家?

HAOZHILI3255


儒家、道家、佛教,基本算是三大哲學思想。儒家哲學的最高理想是成為聖賢,儒家一方面強調要積極修煉主體人格,挺立道德,另一方面要求奉獻社會。道家追求的是無慾無求、順應天性,鄙視一切功名利祿。所以說在日常生活中既要修身養性還要順應天性,才能道法自然。我認為,在日常生活中二者不完全獨立窮盡,並且還是相互交融的。

儒學作為一種學說,儒家作為一個階層,儒教作為一種信仰,三者相同也不同,需要區分開來。道家以“道”為核心,認為大道無為、主張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剛柔並濟等政治、經濟、治國、軍事策略,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儒家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

儒家、墨家稱之為顯學,跟道家有所不同。何為顯學?顧名思義,顯學就是指能給別人意見或者建議的思想,儒家思想在生活與工作中給了我們很多建議,並且優秀的人就是按照這個建議執行的。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這句話告訴我們第一要帶著興趣讀書,第二要學以致用,這樣才能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在我們現在的學習中,不就是這樣嘛。

例如學習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學完之後懂得了時間管理的重要性,那就要學以致用,每天早上把當天要做的事情全部寫到紙上,按照重要不重要緊急不緊急分類,把重要緊急的事情先處理,在處理重要不緊急的事情,有條理有順序,就能從忙碌的工作中擺脫出來。

當擺脫出來以後就知道學習這本書是非常快樂的,因為自己受益了,之後會更加認真的讀這本書,這也就驗證了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

如果你想把學到的東西教給別人,還要學會“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2、吾日三省吾身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做事有沒有盡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沒有誠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有沒有按時溫習?”

其實這句話在工作中幾乎每天都在運用,例如月度總結會、早會、晚會、週會等等,這不就是在吾日三省吾身嘛,再例如每天要多次反省自己對本職工作有沒有認真負責,如果不反省這個,可能永遠無法升職加薪。

其實,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自己對自己照鏡子的過程,也只有這樣自己才能夠真正的成長,如果短處不被發現,永遠都會止步不前。

3、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弟子們在父母跟前,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要順從師長,言行要謹慎,要誠實可信,寡言少語,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後,還有餘力的話,就再去學習文獻知識。”

其實,要想做好任何事情,首先要懂得孝敬父母和長輩,尊重比自己年長的人,對工作嚴謹對待還要誠實守信,要學會換位思考關愛他人,還有學習如何待人接物要有親和力,在工作之餘要不斷學習提升自己。這樣才能用你的為人吸引人,相反,只會遭到嫌棄。

【小結】

在《論語》中,談到“仁”的地方有一百零五次之多,可見孔子對“仁”的重視與教育。“仁”不僅僅是一種內在的一種品質,更是君子們處世之道。孔子“仁”的思想,基本含義就是“愛人”.“仁”就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對他人的關懷和愛護.從消極面來說,“仁”要求我們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道家思想帶給我們思想上的昇華

道家的哲學思想源遠流長,老子充滿智慧的辯證法思想和無為都為後世留下了毛貴的財富,其中“物極必反,月盈則虧”“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等著名的辯證詞彙,不僅反映早期哲學思想所閃爍的光輝,更看到道家哲學的深邃。

1、萬物皆有陰陽,皆有相生相剋之法

例如,我們生活中遇到絆腳石,也就是所說的小人,你會為之而氣餒?還是會為之而堅強?道家思想告訴我們不管他如何阻擋我們,如何影響我們,只不過是我們人生髮展中的一顆棋子,一陣波瀾,並且這是在無形中督促著你的成長,不是人生的絆腳石,而是發展路上的墊腳石。巧用道家思想能讓你在遇到小人時乘風破浪。

2、上善若水,大智若愚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於道。這句話告訴我們,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不與世人一般見識、不與世人爭一時之長短,做到至柔卻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氣度。

如果沒有這樣的胸襟和氣度,那你可能當不好一個成功的老闆,很多人都會看到這樣一個現象,職位越高的人,反而脾氣越好。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正是上善若水的境界。不能說看破紅塵,只能說站得高,看得遠。

【總結】

首先。道家代表人物有伏羲、廣成子、黃帝、炎帝 、姜子牙、老子、莊子、鬼谷子、張良、諸葛亮、劉伯溫、顏真卿、王羲之等等英雄人物。古代道家是一種思想流派,最早追溯到上古時期。道家學說是春秋戰國時期以老子、莊子為代表的人們所提出的哲學思想。他們的學術思想在中醫養生學的形成過程中產生過一定的影響。

其次,魏晉以來,在玄學思潮中曾自覺爭論過“儒道異同”問題,而大體歸宿於“儒嘎產綜”或“將無同”,力圖論證“自然”和“名教”的統一,從整體學派的形式上實現孺、道綜家兼容式的互補。以後,三教融合而形成宋明道學新思潮,無論是周、鄒、程、朱一系,或陸、王一系,從理論思維的內容上實現了深層次的儒道互補。

還是那句話,生活中道家與儒家思想都沒有哪一家是最完美的,需要取諸子百家思想之所長,熟練運用,才能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