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陪護老人日記——兄妹四家在場部聚會,特殊家庭相守不易

兄妹四家在場部飯店聚會

2016.3.14.多雲.星期一.農場.

1

哥來場部看爸媽,張羅兄妹四家在鳳榮飯店聚聚。

這兄妹四家相聚也真是難得。

哥跟我們是同母異父,他上面還有兩個哥哥在山東。

我和二妹英子、三妹小琴是同一父母,但小琴一出生被送人了。

小琴家就在我家房後,我和小英經常從後窗戶跳出去,找她到她家隔壁北京青年韓姨家門口跳格、跳大繩、跳皮筋、打棒球,她也經常從後窗戶跳到我家後屋,跟我和小英玩。

為什麼總跳後窗戶?

因為老爸不喜歡小琴。但我們玩得更開心了。

四家孩子都在外地上學、上班,家長應是八人,實際來了六人。嫂子有活沒出來,老車[jū]在山東來不了。

三妹小琴雖然最小,還被送人,但爸媽在十隊時,卻得了他們的濟。因為平時哥在十六隊,二妹在場部,我在山東,老媽家有什麼事,她和小馬沒少到場。

這一點我很佩服。換做我以前的性格,絕對不會跟老爸老媽來往的。

有一年,我家三口從山東回十隊探親。

年三十那天,我剛從火牆邊下炕,只聽轟隆一聲,紅磚火牆倒了。

故事:陪護老人日記——兄妹四家在場部聚會,特殊家庭相守不易

↑ 紅磚火牆

天吶,如果我還沒起來,可想而知,我就被砸在紅磚和黑灰裡了。

倒是砸不壞,但肯定嚇沒魂了。

小馬趕緊叫上長青帶著瓦刀和抹子來幫著砌起來。

驚魂未定,才想起來查找原因。

原來是老爸見爐子不旺,倒了柴油,又加了一撮子老蒼子球,真正的烈火乾柴,忽地一聲燃著了,接著轟隆一聲,把火牆鼓破了。

正沉浸在往事中,二妹英子打電話說:“姐,我一會就下班,你告訴咱哥少點肉,我得吃清淡的。這兩天又膽疼了。”

2

哥剛去飯店不一會,老爸就問:“你們去飯店說啥?”

老媽說:“去研究咱倆老吵架的事。”說完,繃著不讓自己笑出來。

英聽我學了父母的反應,說:“呵呵,咱媽還挺覺味兒呢。”

哥說:“昨天下午四點半打電話,咱媽說正要吃飯,我問咱媽這幾天心情怎麼樣,她說挺好的。我說,天天保持好心情,別總自己找氣生,少管閒事。要是什麼東西沒了別追著找。只要房子和床沒被偷走,就能吃飯睡覺。現在的日子多好呀,何苦自己找煩惱呢!咱媽笑了起來,可高興了,使勁答應了一聲。”

我們一聽哥說只要房子和床沒被偷走,都笑得不行了。

哥說:“趁她還沒完全糊塗,也不能老順著,該糾正也得糾正,讓她自己反思。試著看,說不定能起效果呢。”

我說:“我諮詢了千佛山醫院的孫大夫,她說這是退行性生理變化。你媽都80多了,這已經很好了。有人60多就這樣了。”

哥說:“實際上,老人搬到場部以後,始終有德明和英,他們想得周到並且照顧很多、很多。再有,除了他倆,我和大妹離得都遠,雖然我離得不像山東那麼遠,畢竟距離好幾十裡地,所以只是年節去探望,再就是去場部辦事順便到家一趟。所以,好多事老人弄不了,都是德銘、英子幹了,同一起居住沒啥區別,照顧得很周到。別看我沒說,實際都在心裡裝著呢。”

德銘說:“哈哈!這都是應該的。你離得近,做得更好。”

故事:陪護老人日記——兄妹四家在場部聚會,特殊家庭相守不易

↑ 幫著老人幹活

哥說:“姑娘好不如姑爺好,這話真對。德銘跟親兒子似的。還有小馬和小琴,老爸老媽在十隊沒搬到場部以前,小馬小琴除非不知道家有啥事,只要知道,都第一衝上前,小馬挺實在,實打實地幹活。小英、小琴兩個妹妹、妹夫都是特別合格的,沒的說。”

小馬說:“呦呵,沒看出哥啥時候這麼會說了?看著平時不言語,說起來還一套一套的。別說是小琴的爹媽了,就是鄰居有事咱也是趕緊去幫忙。”

哥說:“小馬真是好樣的,從心裡覺得小琴妹妹同他是很合適的。能幹,一般人沒法像小馬這樣包容老爸的脾氣。咱這個大家庭特別特殊,能夠這樣的不計較,和睦相守,是很少家能做到的。”

小琴說:“我媽總是跟我說,你殷姨這輩子不容易,老捱打。性格軟弱,挺可憐的。你沒事多去看看她。”

我說:“小琴真行,你媽教育得好。換我肯定不行。”

哥又對我說:“一般人做不到小琴這樣。你倆離得遠,要是近,應該做得更好。現在你這不是辭職跑回來了嗎?說別的都是小事,現在老人安度晚年,也是修來的福份。他們以前有什麼事做得不對,也都是生活所迫。我們現在也都不計較了。”

3

說著話,給爸媽要的糖醋鯉魚上來了,又用盤子把各樣菜都夾了一點,銘子拎著去爸媽家了。

哥說:“記得以前總去吳大娘家吃飯。一做好吃的就去吃。”

我說:“我怎麼不記得?我去哪了?是不是你們吃小灶啊。”

哥說:“哈哈!偷吃唄。”

哥是開玩笑,我卻想起來了,真是偷吃。因為老爸是回族,只有過年才能買到牛羊肉。吳大娘家一包肉餃子就用籠布包著水餃盤子送到我家,吃完不讓刷盤子,拎著趕緊走。因為我提出,明明是好事,為什麼還偷偷摸摸的?老媽說因為你們都是回民。我說,那咱就不應該吃啊。所以,後來吳大娘一做大肉的就叫哥和英子去她家,我則一直沒去。

小琴的母親跟老媽相仿,也80多了。雖然吳大爺不在了,我們還是習慣上稱呼她吳大娘。

吳大娘以前種著菜園子,開著幾片荒地種土豆、蘿蔔、甜菜。她養著雞、鴨、鵝、狗、流浪貓,還養奶牛,養了三四頭,加上小琴自己家共七頭,都由小琴和小馬一起放牛、擠奶、送奶。

她和小琴家養了十幾年奶牛,這個牛不下崽那個牛下,所以常年擠奶。一頭牛的奶期大概六七個月。

記得那些年我每次回家探親,都聽小琴說她和小馬去吳大娘家給奶牛擠奶。第二天,他們把兩家擠好的奶送到辦公室門前,由場部乳品廠奶車驗收。

吳大娘的老伴張叔和小琴幹得多,妹夫上班幹得少,貓冬時有空就幹得多啦。

小琴兩口兒給吳大娘擠奶時,吳大娘在家燒牛水,烀牛料。

2012年,吳大娘只養雞和貓了。

有一年我探親時,哥領著我和二妹,跟小琴一起去吳大娘家,看見她院子裡有兩個雞籠,裡面密密麻麻的雞,有的警惕地看著我們,有的正探出頭在槽子裡吃糧食呢。

故事:陪護老人日記——兄妹四家在場部聚會,特殊家庭相守不易

↑ 雞警惕地看著我們

現在,吳大娘和張叔經常坐循環車去場部趕大集買東西。

按照以前我在家時,坐循環車去場部趕集、玩,簡直不可思議。

印象中,除了去上學,去大樓辦事,去醫院看病,去照相館照相,很少有人坐循環車去場部。費錢啊。

吳大娘手也很巧,敢於嘗試。

記得七十年代,我十幾歲,那時我們都特別喜歡吃大餜子,只有公家才賣。

我們一大早排著長隊等待買一斤大餜子,拎著回家好幾口人吃。

但有一次我們幾個去果園的開荒地幫吳大娘起蘿蔔,她竟然魔術師一樣給我們變出來一包大餜子放在盆裡,沒想到她居然會炸大餜子。

她炸得比公家的短,比公家的硬。啃一口蘿蔔,咬一口大餜子,超級好吃。

自己炸餜子在現在沒什麼,但在計劃經濟時代,面和油都要憑油票和糧票才能買到的。

4

從飯店回家,老媽已經午休起來了。

我和老媽去水上公園散步,順著步行街往南,到了三馬路往西拐,看見有幾個半大孩子在打籃球,我們走到梨園扇面牆、華表那繞回來了。

在三馬路路口碰見冉叔和馬嬸正往回走。

風很大。雪還是很厚。

水上公園這邊的湖面上有幾個人抽尜。

他們穿得圓咕隆咚地,甩著大長鞭子,抽起來很清脆的響聲,好像小炮仗扔到藍天裡去了。

故事:陪護老人日記——兄妹四家在場部聚會,特殊家庭相守不易

↑ 好像小炮仗扔到藍天裡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