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提出:深度對接武漢,構建全域臨空經濟區,打造區域中心城市

中部崛起戰略正在湖北省內深化推進,而黃石市則充分依託自身產業基礎與區域優勢,

努力成為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10月29日,黃石市委十三屆九次全體(擴大)會議出臺了專門的文件,提出了包括上述目標在內的系列舉措。


提出新目標

媒體報道顯示,會議明確提出要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強化產業支撐、區域協調、引領帶動、改革開放,努力把黃石打造成為中部地區先進製造業高地、長江中游城市群區域性中心城市、湖北對外開放橋頭堡和中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

同時,黃石市要繼續夯實產業基礎並不斷優化產業鏈水平,提升裝備、技術研發、人才、質量品牌、配套基礎能力,優化產業結構佈局、提升產業關聯水平、推進產業協同創新、健全產業供應鏈條、佔據產業價值鏈高端等舉措,著力推進產業基礎高端化和產業鏈現代化。

為實現上述的目標,會議明確要求黃石市各級各部門要提高站位、融入大局,堅決把思想和行動落實到決策部署上來;而且,要創造性的抓好工作落實,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並且,要改進作風、乾淨幹事,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強化紀律作風保障。


對應的思路

在具體落實上,黃石充分依託內外部形勢,提出了相應的思路。其中,會議出臺的文件提出以黃石新港為重點,打造長江中游交通物流樞紐。同時,黃石再次明確要以大冶湖生態新區為紐帶,加快市域一體化發展。


同時,對於外部正在發生的變化與機遇,特別是武漢產業科技與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項目外溢效應,黃石高度重視並進行了轉化安排。對此,本次會議提出要以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項目為依託,構建全域臨空經濟區;

以對接光谷科創大走廊為抓手,推動深度對接武漢。

據瞭解,黃石新港是是交通運輸部支持建設的長江經濟帶重點港區,建成後的綜合吞吐能力將達到4000萬噸。首期工程已完工並於2015年9月29日正式運營,二期項目已於2018年11月29日開工建設。


大冶湖生態新區是黃石市為破解城市發展空間制約,跨過黃荊山、挺進大冶湖,在4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謀劃建設的。目前,黃石市已完成大冶湖生態新區的百餘億的基礎設施投入,並建成數十平方公里核心區。

相應的挑戰

在鄂東南等城市中,黃石的工業基礎紮實,綜合實力處於領先位置。同時,城市化深化所形成的人口集中化態勢,為黃石的未來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前景。並且,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項目的建設,為黃石的持續發展提供了支撐。


基於上述的背景與態勢,黃石市提出了打造區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標。但同時,黃石的工業基礎雖然紮實,但總體上對周邊城市特別是江西的九江並不具備優勢;而且,黃石城區腹地目前並不廣闊,且致命的是離武漢的距離並不遠,在吸引人口等方面並無太大優勢。


因此,如果黃石的工業基礎與產業輻射能力無法快速提升的話,在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投入使用特別是鄂州臨空經濟區的產業集群實力形成之後,黃石現有的優勢或面臨包括鄂州在內的周邊城市的消解,其打造區域性中心城市目標則更難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