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學會閱讀,一本書就夠了-《如何閱讀一本書》

魯迅先生提出讀書要“五到”,即“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腦到。”於是,我們自然而言的認為,讀書的同時要執行“閱讀、理解、思考、筆記“等多個動作,沒有這些動作就不是真正的讀書。我們習慣於把每一本書細細的品味,一個章節一個章節,一個字一個字的讀,可讀著讀著卻發現,讀完後面的忘記前面的,甚至邊讀邊忘記。做了一堆的讀書筆記,卻並沒有辦法形成”知識體系“。


經典書籍《如何閱讀一本書》,正好告訴我們一個相反的道理:閱讀是分層次的,我們可以精讀,也可以膚淺快速的閱讀,到底用什麼樣的方法,取決於我們用了哪個層次的閱讀方式。

整本書,從讀書四問出發,認為閱讀是分層次的,我們不用任何書都細讀、精讀,並逐一拆解了不同閱讀層次該如何閱讀,就如何做讀書筆記,提出讀書筆記七法。

一、讀書四問

·主題;

·有道理嗎;

·與自己的關係;

讀書四問多用於分析閱讀板塊。

二、閱讀的四個層次

1.基礎閱讀

閱讀的準備階段,多用於快速建立字彙。也叫初級閱讀、基本閱讀或初步閱讀。

2.檢視閱讀

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一項閱讀的功課,抓住一本書的重點,學習到書的表面所教給你的一切。檢視閱讀主要包括兩種閱讀方式:系統略讀和粗淺閱讀。

1)系統略讀

回到基礎狀態,從書中挖掘資訊。主要包括6個方面:

·先看書名頁,然後如果有序就先看序。;

·研究目錄頁,對這本書的基本架構做概括性的理解;

·如果書中附有索引,也要檢閱一下;

·如果那是本包著書衣的新書,不妨讀一下出版者的介紹;

·挑幾個看來跟主題息息相關的篇章來看,如果開頭和結尾有摘要說明,仔細閱讀篇章開頭、結尾摘要說明;

·跳躍性閱讀,挑選其中一個段落或篇章內容,隨便翻閱,書的結尾有作者的結論,可以作為必讀內容;

這是一種非常主動的閱讀,從書的整體著眼來略讀,有助於很快把握重點,發現自己最需要的信息。同樣,這麼做會節約不少時間。

2)粗淺閱讀

·第一次面對一本難讀的書的時候,從頭到尾先讀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來查詢或思索。關注理解的部分,對於不理解的內容,不用過於介意。難懂部分包括生詞、典故、章節、註解、評論或參考資料等。遇到不懂或難懂的地方:採取“四不要”的策略:不要停留、不要查詢、不要思考、不要洩氣。

·即使是粗讀,也不應該是用一個一成不變的速度來閱讀。

3.分析閱讀

全盤的閱讀、完整的閱讀,就是要咀嚼消化一本書,重在追尋理解。主要包括三個部分的內容:在談什麼、內容規則、如何評論。

1)書中在談什麼

·快速閱讀;

·一句話概述整本書內容;

·書中重疊篇章列舉出來,如何按照順序組成一個架構;

·作者意圖;

2)書的內容規則

·找出關鍵詞,與作者達成共識;

·在重要句子中尋找主旨;

·找出重要論述;

·找出作者解答;

3)如何評論:做評論之前,瞭解全書。

4.主題閱讀

也叫比較閱讀,是最複雜最系統的閱讀,它要求我們讀很多同類型的書,而不是一本書,列舉這些書之間相關之處,提出一個所有的書都談到的主題。簡單來說,就是:對同一主題基本書,進行總結比較。具體操作包括以下5個步驟:

·根據主題,找出相關章節

·帶引作者與你達成共識;

·釐清問題;

·界定議題;

·分析討論;

三、筆記七法

·主要重點畫底線;

·重點強調可在底線下再加線;

·空白處星號、其他符號標記,注意:慎用,單本書10個以內;

·同一概念空白處順序編號;

·同樣論點頁碼標註;

·關鍵字/句子圈出來;

·留白處筆記;

想要學會閱讀,一本書就夠了-《如何閱讀一本書》


五環法覆盤:

1、收穫了哪些新知

新知:讀書之前必有四問,帶著目的去閱讀,工具類書籍閱讀,不妨功利些;

我自己讀書,基本不會帶著這些目的,頂多也就是做同類型歸納,同類型數目,大量、集中的閱讀,但不會讀書必有四問。

2、改變了哪些舊有認知

(1)舊知:閱讀是有層次的,不同書籍有不同閱讀方式。有些要略讀、有些要詳讀、有些要速讀、有些要跳著讀。

新理解:閱讀分為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四個維度,,四種閱讀對應不同的場景和不同的需求。

(2)舊知:記筆記有方法,重點可以做標註說明,也可以在留白處留下自己的感想,或者把同一內容,放在相同類目。

新知:主要重點畫底線,底線不超過一行,給大腦留出記憶的空間,關注真正的重點。單本書著重強調慎用,用則在10個以內。

3、今後如何去做(to do)

1、每讀一書,帶著讀書四問去讀書,讓讀書更有效率和更有效果。

2、刻意鍛鍊自己的筆記技能,養成留白處筆記,重點10個字以內表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