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 宣示表“傳世刻本中最早者為宋代《淳化閣帖》中的刻本;最佳者為南宋賈似道囑廖瑩中摹刻本,即《半閒堂本》。”——《簡述館藏賈似道刻本原石〈宣示表〉》
  • 相傳王導東渡時將此表縫入衣帶攜走,後來傳給逸少,逸少又將之傳給王修,王修便帶著它入土為安,從此不見天日。現在所能見到的《宣示表》只有刻本,一般論者認為是根據王羲之臨本摹刻,始見於宋《淳化閣帖》,共18行。後世閣帖、單本多有翻刻,應以宋刻宋拓本為佳。
  • 日本藝術新聞社曾在鍾繇小楷合集中首選了“賈似道”本(也就是下諸圖的拓本)。後2009年在瀚海秋拍中出現此本原石,首都博物館斥資兩千餘萬元收入館藏。


宣示表“傳世刻本中最早者為宋代《淳化閣帖》中的刻本;最佳者為南宋賈似道囑廖瑩中摹刻本,即《半閒堂本》。”——《簡述館藏賈似道刻本原石〈宣示表〉》馬英豪

相傳王導東渡時將此表縫入衣帶攜走,後來傳給逸少,逸少又將之傳給王修,王修便帶著它入土為安,從此不見天日。現在所能見到的《宣示表》只有刻本,一般論者認為是根據王羲之臨本摹刻,始見於宋《淳化閣帖》,共18行。後世閣帖、單本多有翻刻,應以宋刻宋拓本為佳。

日本藝術新聞社曾在鍾繇小楷合集中首選了“賈似道”本(也就是下諸圖的拓本)。後2009年在瀚海秋拍中出現此本原石,首都博物館斥資兩千餘萬元收入館藏。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下面就將原石與刻本放在一起進行對比,以饗同好。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宣示表》遒勁朴茂,雍容渾厚,直接影響了王羲之和王獻之小楷藝術風格的形成,是楷書發展史上承上啟下的一個里程碑,被後世奉為楷書法宗。

《宣示表》有鍾繇原書、王羲之臨寫、賈似道刻石共3個版本。但由於年代久遠,鍾、王這兩個版本都已無存。如今尚存於世的,是南宋賈似道以王羲之臨本為參照,請人摹刻的刻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宣示表》書法的作者鍾繇生前曾留下“五表”“六帖”“三碑”等書法代表作,《宣示表》即是“五表”中的一件。據史書記載,鍾繇的這件真跡曾被東晉丞相王導所珍藏,王導後來又將《宣示表》送給了侄子王羲之。王羲之臨寫後,又將原件借給好友王修。王修得到後,視之如命,王修死後其家人將《宣示表》作為陪葬品,埋入墓中。從此,鍾繇原書的《宣示表》就長眠地下,於世無覓了。好在王羲之還曾臨寫了一件《宣示表》,並一直流傳到南宋,被當時的權相賈似道從內府中強取豪奪,據為己有。據說,賈似道得到《宣示表》後為了炫耀,遂請來高手匠人,將其勒刻於石。賈似道死後,王羲之臨寫的《宣示表》不知下落,但宋代刻帖原石卻被深埋於杭州賈氏舊宅的地下,得以保存。

明代晚期,有人從杭州賈氏舊宅的地下,將這方珍貴的宋代刻帖原石挖出。此後,從清代自民國,它曾先後輾轉於多人之手。如果從賈似道將其摹刻於石算起,它已流落民間近800年。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宣示表》“賈似道刻本”共有兩種宋拓本,此本原跡北宋曾入宣和內府,宋徽宗細筆題簽“羲之臨鍾繇帖”,南宋末年歸賈相似道,鈐有“賈似道印”及“悅生”葫蘆印。震鈞(1857-1920)舊藏《十篆齋秘藏宋拓三種》之一,標題“南宋賈氏世綵堂宣示表”,此卷宋拓本今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此本刻石明代在杭州西湖葛嶺賈似道(1213-1275)半閒堂舊址出土,為一寺僧訪得,桐鄉汪援鶉以湖田半頃的代價換購此石,汪氏好友金農(1687-1764年)在此石碑面刊刻題記。金農在題跋裡說,自己的同鄉好友汪援鶉,收集金石不遺餘力。如果汪氏知道這塊石碑的存在,一定不惜以黃金交換。果然,汪援鶉聽說此事後,以半頃湖田換到此碑。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帖石轉歸桐鄉金德輿(1750-1800)之桐華館。嘉慶初仁和(今杭州)趙魏(1746-1825)又以宋畫易帖石,乃入趙魏竹崦盦。嘉慶二十三年(1818)趙魏將此石贈與張廷濟(1768-1848),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七十六歲的張廷濟在此石碑面刻下最後一篇跋文。民國初,此石歸鎮江陳渭泉玉塔山房收藏。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史冊典藏|《宣示表》最佳刻本(高清原石)
  • 《宣示表》遒勁朴茂,雍容渾厚,直接影響了王羲之和王獻之小楷藝術風格的形成,是楷書發展史上承上啟下的一個里程碑,被後世奉為楷書法宗。
  • 《宣示表》有鍾繇原書、王羲之臨寫、賈似道刻石共3個版本。但由於年代久遠,鍾、王這兩個版本都已無存。如今尚存於世的,是南宋賈似道以王羲之臨本為參照,請人摹刻的刻石。
  • 《宣示表》書法的作者鍾繇生前曾留下“五表”“六帖”“三碑”等書法代表作,《宣示表》即是“五表”中的一件。據史書記載,鍾繇的這件真跡曾被東晉丞相王導所珍藏,王導後來又將《宣示表》送給了侄子王羲之。王羲之臨寫後,又將原件借給好友王修。王修得到後,視之如命,王修死後其家人將《宣示表》作為陪葬品,埋入墓中。從此,鍾繇原書的《宣示表》就長眠地下,於世無覓了。好在王羲之還曾臨寫了一件《宣示表》,並一直流傳到南宋,被當時的權相賈似道從內府中強取豪奪,據為己有。據說,賈似道得到《宣示表》後為了炫耀,遂請來高手匠人,將其勒刻於石。賈似道死後,王羲之臨寫的《宣示表》不知下落,但宋代刻帖原石卻被深埋於杭州賈氏舊宅的地下,得以保存。
  • 明代晚期,有人從杭州賈氏舊宅的地下,將這方珍貴的宋代刻帖原石挖出。此後,從清代自民國,它曾先後輾轉於多人之手。如果從賈似道將其摹刻於石算起,它已流落民間近800年。
  • 《宣示表》“賈似道刻本”共有兩種宋拓本,此本原跡北宋曾入宣和內府,宋徽宗細筆題簽“羲之臨鍾繇帖”,南宋末年歸賈相似道,鈐有“賈似道印”及“悅生”葫蘆印。震鈞(1857-1920)舊藏《十篆齋秘藏宋拓三種》之一,標題“南宋賈氏世綵堂宣示表”,此卷宋拓本今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此本刻石明代在杭州西湖葛嶺賈似道(1213-1275)半閒堂舊址出土,為一寺僧訪得,桐鄉汪援鶉以湖田半頃的代價換購此石,汪氏好友金農(1687-1764年)在此石碑面刊刻題記。金農在題跋裡說,自己的同鄉好友汪援鶉,收集金石不遺餘力。如果汪氏知道這塊石碑的存在,一定不惜以黃金交換。果然,汪援鶉聽說此事後,以半頃湖田換到此碑。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帖石轉歸桐鄉金德輿(1750-1800)之桐華館。
  • 嘉慶初仁和(今杭州)趙魏(1746-1825)又以宋畫易帖石,乃入趙魏竹崦盦。嘉慶二十三年(1818)趙魏將此石贈與張廷濟(1768-1848),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七十六歲的張廷濟在此石碑面刻下最後一篇跋文。民國初,此石歸鎮江陳渭泉玉塔山房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