弒君專業戶:廢三帝,殺三帝,卻並未稱帝,是大忠臣還是大奸臣?

皇帝有的時候並不是天下最有權勢的人,一些權臣往往比皇帝還要牛,在中國歷史上最牛的一位權臣自然就是北周的宇文護,其實他並不能算是一位成功的權臣,他當政多年,可惜自己最終被宇文邕反殺,掌握這麼長時間的權力,終究只是一場夢而已。

宇文護有一個成績相當厲害,他前後殺掉了三位皇帝,也是歷史上為數不多連殺末代皇帝與開國皇帝的人。當時的皇帝在他的眼裡,確實和普通人一樣,隨便就能殺掉。

弒君專業戶:廢三帝,殺三帝,卻並未稱帝,是大忠臣還是大奸臣?

說起宇文護,很多人對他並不熟悉,確實,南北朝的歷史是比較混亂的,至今仍有很多人對於這段歷史不夠熟悉。他的叔父,是大名鼎鼎的宇文泰,這位老兄在亂世中打下了北周的江山,可惜他一生沒有稱帝,在死前將西魏的政權交給了宇文護,當時宇文泰的兒子還比較小,宇文家族中只有宇文護得到他的賞識,宇文護也就成為他輔政大臣的不二人選。

宇文護早年喪父,就跟著自己的叔叔宇文泰一起生活,後來宇文泰帶領部分六鎮官兵移居到關西,開始跟著賀拔嶽打拼事業,宇文家族中只有宇文護年長,因此宇文泰在前方打仗的時候,通常都是把家族的事情交給宇文護去打理。每次宇文護都能把事情打理得非常好,因此宇文泰對他就更加倚重,在普泰元年,當時的宇文護十九歲,而根據《周書》記載:“太祖嘗嘆曰:‘此兒志度類我。’”這就看出宇文泰是真心把他當作自己的兒子,隨著宇文泰漸漸掌握政權,宇文護也能獨當一面,他多次追隨宇文泰打仗,還南下平定江陵,對內帶兵剪除了諸多叛亂。

弒君專業戶:廢三帝,殺三帝,卻並未稱帝,是大忠臣還是大奸臣?

在魏恭帝三年,宇文泰突然病重,臨終的時候就把國家的政權交託給宇文護,希望他能像之前一樣,幫助自己的兒子們打理好這個天下。宇文護也很好完成了這個任務,不僅順利做好了政權交接,還強迫魏帝退位,宇文家正式建立了北周。同年,宇文護“拜大司馬,封晉國公,邑一萬戶。”

字詞,他開始了自己真正的權臣之路,除了魏恭帝被他殺掉之外,北周的兩位皇帝宇文覺和宇文毓,先後都死在了他的手上。他也因此成為歷史有名的“弒君者”,之後宇文護擁立了宇文邕,這是他一生最大的錯誤,宇文邕韜光養晦,終於抓住機會殺掉了他,結束了他作為權臣的一生。

弒君專業戶:廢三帝,殺三帝,卻並未稱帝,是大忠臣還是大奸臣?

在權勢巔峰的時候,宇文護以相國的身份統領北周軍政事務,《周書》記載:“自太祖為丞相,立左右十二軍,總屬相府。太祖崩後,皆受護處分,凡所徵發,非護書不行。護第屯兵禁衛,盛於宮闕。事無鉅細,皆先斷後聞。保定元年,以護為都督中外諸軍事,令五府總於天官。”

可以說全國軍隊的調動權都在他的手裡,甚至皇帝的禁衛軍都在他的手裡,所謂北周的皇帝,實際就是一個傀儡,宇文護才是真正的皇帝,可令人不解的是,他做了一生的權臣,居然沒有選擇稱帝,前後廢掉這麼多皇帝,自己卻一直以臣下自居,因此後世對於宇文護的評價,也有著明顯的兩極化,覺得他一方面有野心,另一方面也是忠於北周的權臣。

弒君專業戶:廢三帝,殺三帝,卻並未稱帝,是大忠臣還是大奸臣?

宇文護為何不稱帝呢?我認為他是有稱帝的野心,不過由於一些因素,沒有讓他順利做皇帝,他不稱帝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首先,北周初立,國家的政局並不是非常穩定。自從北魏分裂開始,政權就變得異常動盪,我們看像高歡,宇文泰這些權臣,都選擇建立霸府,以相權集中全國的實際事務,像曹操當初一樣,操縱著國家的政權,因此相權的影響已經超越了皇權,宇文護就是牢牢把握著相權,如果不是他大意,孤身進入宮殿,他根本就不會輸給宇文邕。

弒君專業戶:廢三帝,殺三帝,卻並未稱帝,是大忠臣還是大奸臣?

可他一旦做了皇帝,情況就不一樣了,當時沒有好的分離相權的方法,宇文護做皇帝就必須要交出這些實權,除了禁衛軍之外,其他的權力皇帝很難徹底掌握住,因此對於宇文護來說,做皇帝的風險確實太大,在他還沒有找到一個能平衡權力的方式前,他不會選擇去做皇帝的。

其次,宇文護自身的威望並不夠,在當時的關隴貴族眼裡,宇文家就是他們妥協之後才擁立上來的政權。原本宇文泰在關隴集團內部,威望與功勞就不夠大,可他的能力非常強,靠著與高歡的戰爭,打出了自己的威望,因此他就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在他之後,宇文護並不具備這種能力,無論是內政還是軍事,他與宇文泰都有著極大的差距。這就導致宇文泰死後,以獨孤信,趙貴等人為主的關隴貴族就發動了政變。自己當政都面臨這麼多的困難,要是真做皇帝了,那遇到的難度會更大。

弒君專業戶:廢三帝,殺三帝,卻並未稱帝,是大忠臣還是大奸臣?

因此宇文護還是希望能夠通過對外的戰爭,讓自己的威望變得更強,關隴集團以武功起家,軍事實力過硬的人,才能在這個團體裡面得到認可。可惜他確實沒這個能力,硬著頭皮去打北齊,沒有得到什麼好的結果,這不僅讓他損兵折將,更是讓他積累的威望繼續下降,這就導致宇文邕剷除他的勢力之後,能快速接管政權。

總得來說,宇文護這樣的權臣,在當時的歷史環境裡面還是比較常見的,亂世裡面皇權衰微,自然就有這類的人去牽制皇權,可只有能力強的人,才能做到真正把權力一直掌握在手裡,像高歡,宇文泰這樣的權臣,他們才真正做到了極致。而宇文護受困於能力的不足,他是有心要繼續往上走,可惜他只差了一步,被年輕的周武帝戲耍之後,最終死在了對方的手裡,掌權這麼多年卻敗給了初出茅廬的宇文邕,可見宇文護並非是一個真正的大才。

參考文獻《周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