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時多話喜歡你的兒子到了十五歲後漸漸沉默、疏遠你了?

清冷白月光


是這樣呢。我兒子是在不到15歲的時候就和我話不多了,現在快18歲了,還是如此。我感覺主要是青春期的原因吧。記得兒子小時候對我是無話不說的,一放了學回家來,我那時基本上是在廚房準備晚飯的,兒子就一直在廚房陪著我,嘴上一刻也不閒著,老媽,今天學校有什麼什麼事,班級裡有什麼什麼事,同學誰誰怎麼樣了,,有時還夾著一些他自己的評論,我一般就是除了認真的聽完兒子說的,在每件事上再發表一下我自己的看法,有意識的把兒子往正確的三觀上引導,告訴兒子如果是他遇到類似的事情該怎樣處理。我想那時候是一段非常幸福的日子對我而言。後來隨著兒子漸漸的長大,這樣的情形是越來越少了,有時我主動找兒子聊聊,他也是話不多,我心裡挺失落的。 我其實一直在很努力的減小自己和年輕人的差距,也上網,開微博,追星,業餘時間學英文,去健身游泳等,但是兒子長大了就是長大了,再也沒有小時候對我的特別的依賴了,尤其是兒子去美國讀高中以後,平時微信聯繫時說的就更少了,除非真正有什麼自己解決不了的事,會多說一點,問問我該怎麼辦。我覺得吧,這樣的兩種狀態是男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必然存在的,當媽媽的應該正確的面對和接受,也不用太擔心,像我兒子自己在美國加州讀高中,15歲就自己乘飛機去了加州,現在2年過去了,兒子成長的非常快,思想也成熟了,學業也進步了,也懂事了不少。和我說的少一點就少一點吧,只要兒子好好的,為孃的也是很欣慰的。


真真5160


這個問題每一個做父母的都會遇到,只不過因為性格、家庭等等因素略有差異罷了。就拿我自己為例吧。兒子在上初中之前,都是好乖的那種,還特別粘我。我跟兒子在一起,都是開開心心的。自從上了初中,個子竄到了180,性格也慢慢的變得沉默寡言來,對我基本上是不冷不熱的狀態。試著跟他溝通,基本上也是心不在焉,我漸漸的感覺到一點憂慮。小學六年,兒子的學習成績總是班級前三,各種獎狀基本上承包了,我當時還想,以後清華北大有希望了。初中三年,兒子變得讓我覺得越來越陌生,成績也一落千丈,從原來的優等生成了年紀倒數,完美演繹了從學霸到學渣的失落轉身。兒子迷上了手機遊戲,逃學、上網 第二天就在教室裡昏昏欲睡。班主任找我,學校找我,他媽也找我。沒一週,我都必須從廣東到廣西去看他,嘗試用各種方法開導他,一直沒有什麼成效。但是這個過程中,我一直冷靜的處理跟兒子之間的所有問題,不發火、不衝動。處在叛逆期的孩子需要正確的引導,而不是喋喋不休的說教。雖然兒子地變化讓我心痛著急,但我還是努力的平靜自己的心態。初三畢業考試,順利的拿到畢業證,也和老師同學照了畢業照。從學校出來的時候,我看到兒子的臉上有一絲絲笑容,我流淚了。是因為對兒子關心的太少,兒子才一步步變成這樣,我是有責任的,心裡很慚愧。暑假期間,我也找機會跟兒子說了心裡話,道了歉。兒子也被我感動了,去年開學,兒子考進了廣東的一所職業院校,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專業,性格也開朗了很多,跟我的溝通也多起來了。所以再次我提醒各位家長,對孩子來講,陪伴才是他(她)們成長道路上最需要的,不要總是顧及自己的感受,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活著,身體力行的交給他們做人做事的道理,比什麼都重要。





岑溪水潺潺


孩子長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見,有些話題願意和同齡人聊,覺著和父母有代溝,就不願意溝通。我的孩子就這樣,在家裡和我幾乎不說什麼話,手機有密碼,看見和同學聊天,我一到跟前就馬上關掉,搞得我有時候很生氣,覺著自己對孩子很無私,都想把心掏出來,孩子卻防著自己。問孩子為什麼要這樣,孩子說自己長大了,需要有自己獨立的空間,自己有能力分辨好壞,沒必要老是黏著大人,徵求大人的意見。後來想想娃也說的對,只要孩子不是幹壞事,大人沒必要把孩子盯的太緊,管的太嚴格,這樣只會讓孩子有逆反心理,束縛了孩子的發展,反而對孩子的成長很不利。


禹明園


看到這個就心酸😔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從小跟屁蟲到未來有一天和我無話可說,這是多麼讓人難過的事。我不希望兒子以後疏遠我,我一定很難過傷心💔所以要好好珍惜當下,趁現在還喜歡拉著我的衣袖纏著我,好好和他相處每一天,和他做好朋友,但願以後他不要太疏遠我[流淚]


小團圓900


作為青春期孩子的母親,我想說幾句。

青春期男生的話漸漸變少,很正常,家長不用擔心,他們開始有自己的朋友圈,有事喜歡跟朋友講。孩子的成長就是漸漸脫離大人的過程,他們也想脫離大人,證明自己。當然,如果孩子重要的事情都不跟家長講,就有問題。

青春期的孩子有些叛逆,這是他們在為獨立做準備。但是有些家長反映孩子不怎麼叛逆,有些家長反映孩子相當叛逆。差別這麼大,除了孩子有一定我原因,更多問題在家長。

青春期男生如果叛逆比較嚴重,很多事不跟家長講。其實問題在青春期前就已經埋下了。歸根到底,還是親子關係。

親子關係主要看溝通質量和陪伴質量。

青春期的孩子特別在意平等和尊重。大人不要總想控制孩子,要鼓勵孩子做自己。有些家長用打罵的方式控制孩子,有些家長用苦情的方式控制孩子,給孩子造成各種痛苦和壓力。

家長不要按照大人的標準和大人的思維去理解他們他們的言行。

他們還需要成長,大人要給他們成長的空間和時間。多大孩子有多大能力,大人可以估計下。

家長跟孩子溝通的時候多些藝術,多些幽默,少講大道理,不要上綱上線。比如,兒子跟我抱怨,英語老師網課喜歡拖堂。我就問他,英語老師漂亮嗎?他說,不錯。我又問他,那可以原諒她嗎?兒子笑嘻嘻地說,哦,那是必須滴。然後高高興興地接著上課。[笑哭][笑哭]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大人要開始做好自立的準備,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讓自己過精彩,逐漸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東西上,慢慢放手,讓孩子長大。所以嘛,家長有自己的愛好自己的生活,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到老年,成了孩子們的精神負擔哦!(比如,很多老年人什麼事都離不開兒女,即使不在一起生活,有什麼芝麻大小的事都要跟兒女訴苦。還有些老人,跟孩子住一起,天天都盼著孩子陪伴。還有些老人,對孩子的生活各種指手畫腳,甚至對孫子的教育也要插一槓子,弄得小夫妻關係不和)


吃貨孃親


孩子小時候天真無邪,想法少,除了吃就是玩了,沒有那麼想法,誰對他好就和誰走的近。

但是隨著年齡增長,尤其是到了青春期,也就是十四五歲的時候,他們不但有了叛逆心理,還有了自我獨立意識。

無論男孩還是女孩,以前他們還小。依賴性強,總是粘著大人,還有很多天馬行空的想法,跟在大人後面一會問東一會問西。

可到了青春期就不一樣了,他們走了自主意識,心理認為自己長大了,不喜歡大人問東問西,有自己的小秘密了,逐漸和大人拉開距離,甚至反感大人干涉他們的私生活,時不時說出:不要偷看我的隱私。

所以十五歲的兒子見見與你疏遠,這是他們成熟起來了,很正常的青春期現象,不要過多擔心。


心似朝陽


可能是中國家庭的教育失敗,看起來學習上成功,孩子在不斷成長中失去了自我和天真,不得不按照家長的要求做著不願意做的事。

每天看見的這個父母,不再是可親的父母,而是嚴厲冷血的機器製造者。

或許孩子在某些方面比別人強,可失去的東西不見得不珍貴!

得到期望的東西,必須付出代價。條條大路通羅馬,你只管把孩子推向自己認為的羅馬,到了羅馬任務完成。沒有人管你是不是繞了一大圈到的。也不會管到羅馬是不是孩子真心願意的。


愛球愛股愛生活


孩子長大了,到了青春期,自己對事情有了不同認知。

舉個例子,小時候很多父母愛孩子,有的時候會親孩子或者無微不至的照顧孩子。孩子也很依賴父母,享受這種幸福。

但隨著年齡增長你會發現孩子與你不再親密無間,雖然你是他的父母,但他還是有了屬於他自己的秘密。他會開始牴觸你親他,把他當小孩兒那樣無微不至的照顧他。特別是當著同學面。

有喜也有憂吧。雖然他不再完全屬於你,你也許會失落。但這也是每個人成長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過程,相信他會變得越來越成熟的。


了一才


如果他長大了從不想著獨立,一直粘著媽媽才叫嚇人吧,男孩可不比女孩的養。和母親關係好會讓他內心強大,積極面對生活,外面的世界新奇,催著他成長,獨立,母親也應當適當放手讓他去感受吧。我很愛我的兒子,但我要做好母親的角色,他需要我時我會擁抱他,他要飛翔時我會祝福他,我的幸福是看著他探索人生,成長,成功,可不是讓他粘著我,只愛我一個人。


旭燃如熙


這就需要你反思一下自己,

為什麼兒子大了卻疏遠了你?

在他的叛逆期你作為家長給予了在他看來非常不稱職的關愛

現在資訊時代這麼發達,孩子過早的趨於心理早熟

有許多家長朋友往往對這個慢慢長大的孩子越來越有點茫然失措,

究其緣由,種種多多

最主要的是家長還沒理順跟孩子的關係,往往覺得他還是個孩子,對待他的態度還是以家長的姿態,這樣卻導致了孩子的逆反心理,越來越疏遠,

還有一種是,父母長年在外工作,對於孩子疏於陪伴,作為留守孩子,他過早的接觸世界,更是少有父母關愛,玩遊戲,談戀愛,抽菸喝酒叛逆,,對於一個孩子來講,他對於這個世界依然抱有好奇,而且在這樣一個年齡段,孩子覺得他亦然長大,有自己的私人空間,自己的自尊和想法,家長若沒有足夠的思想準備是很難跟孩子有良好的關係,有時候,並不一定說父母給予孩子多好的物質就能栽培優質的孩子,

孩子的沉默,疏遠,本質上還是父母管教方式的粗暴,所以,對待孩子這個年齡段,還是應該多尊重他,理解他,把他當成一個成人,而不是孩子來對他,特別是對於長期在外工作的父母,還是儘量多給予孩子陪伴吧,別讓他的青春太孤獨,不然,後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