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必知楊百萬(散戶立志一)

一、 早期經歷已成傳奇

他叫楊懷定,他的另一個名字更為人熟悉——“楊百萬”。不過後一個名字過謙了,楊萬萬、楊十億差不多。楊百萬最早是從買賣國庫券開始投資生涯的。這事說起來有點偶然。1988年,因為遭遇一些不公正待遇,楊百萬從工廠辭職,自尋生計。這以前他已經通過業餘搞“第二職業”賺了一點錢,銀行存款有2萬。

  辭職後,他當然得更留心賺錢的機會。有一次,他看到上海某報說溫州實行利率開放,利息可以高到13%。他給溫州人民銀行寫信,確認了真有其事後,就想把錢存到溫州去。他算了算,2萬元,每年利息就是2600元。而辭職前他每月工資68元,一年也就800多。這在當時已經算不錯了。年息2600元,這不是可以不用上班了嘛?不過到溫州去的船票剛買好,他又從報紙上看到另一條消息:上海要開放國債交易。楊百萬說:“我讀過《子夜》,知道這裡面會有‘花頭’”。他立刻算了一筆賬:當時上海銀行利息每年5點幾,三年期國庫券,年息超過15點,比去溫州存銀行還划算,還免了奔波之苦。為啥不買?國債交易開市的第一天,一大早他就去了。買進後,看看旁邊的人,看的多買的少。到當天下午,有人想明白了,開始買進,結果價格立刻上衝。衝到110元以上,他就拋掉了。轉手之間,利潤超過10%。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之後,他開始研究國庫券。很快,他發現全國8個試點國債交易城市的國庫券差價很大,而人民銀行卻禁止金融機構之間流通國庫券。於是他想到了個妙招:做國庫券的異地買賣。這個念頭一轉,他在不知不覺中開創了我國國庫券異地交易的先河。

  他沒日沒夜地乘火車在全國跑。各地之間的差價甚至可以大到超過10元,利潤極其豐厚。他總結出來,什麼地方窮、經濟落後,什麼地方的國庫券就更便宜。當時中國人的金融意識還相當淡漠,國庫券發行阻礙重重,很多時候要靠攤派,買了國庫券的老百姓急於兌現,打八折拋售給銀行,而銀行也普遍缺乏資金,有些銀行國庫券業務的啟動資金只有十幾萬,一下子就脹死了。楊百萬說:“我帶著現金去買進,當地銀行把我當救星。銀行給我的價錢是九折,90元。到上海差價起碼十元。靠這2萬多元本錢,出去一趟能有幾千元進賬。我的本金快速膨脹。”

從國庫券轉向股票

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楊百萬開創國庫券異地買賣,稱得上是一個即有魄力又有頭腦的“吃螃蟹者”。而緊接著他見好就收,轉向更具潛力的股票市場,更顯示了他的眼光、魄力,特別是超前的金融意識。

  他說,那時他訂了70多份報刊。這個數字著實令人吃驚,遠遠超過了一般單位閱覽室的規模。他每天讀報,分析金融形勢和經濟狀況,尋找新的機會。在關注國庫券信息和買賣的同時,他的眼界就已放得更寬,留心著當時上海剛開張不久的股票櫃檯交易市場。說是市場,其實就是一間原為理髮店的小小門面,這就是1986年9月26日開張的工行上海信託投資公司靜安證券業務部。

  很快,他發現股票市場的機會來了。

  1989年,他在《中國金融》雜誌上看到一篇文章,說由於保值利率的提高,信用社和銀行把幾十年的盈利都貼進去了,面臨虧損的邊緣。他敏銳地感覺到這是利率即將下調的信號,立刻決定拋掉國庫券,買進股票。拋掉國庫券的另一個原因是看到當時國庫券價格實在太高了,達到120多元。而他手上的國庫券成本都在100元以下。

  當時上海股票市場非常低迷,交易者寥寥無幾。營業部的員工好心地勸他不要買。但他堅信自己的判斷。他說:“我有一個多年來一直堅持的習慣,就是堅信自己經過分析研究後的判斷,而不願理會證券公司或專業機構的話。”

  他第一次買入的是電真空。電真空面值100元,此前最高曾到過140多元,當時跌到91元。楊百萬說:“在買入電真空之前,我實際上已觀察它一年多了。當時股票分幾種,一是甲種,紅利上不封頂,下不保底;二是乙種,下保底上不封頂;三是非甲非乙,既保底又封頂。電真空是非甲非乙,規定最高紅利率15%,最低不低於銀行利息。也就是說,買電真空的收益率最差不會低於存銀行。第一次買了3000股。算一算,如果每股一年能分15元紅利的話,一年4萬多元,我可以做食利階層了。那時的工資水平一般是每月100多元,一年才1000多元。當時倒也沒有想到股票後來會這樣大漲。”

  他當時對營業部的人說,估計利率要調低,所以買點股票放著。結果沒多久,利息果然下調了。許多人都傳說他有背景,知道內幕消息。楊百馬說:“我哪有背景?我就是讀報分析出來的。”

  半年後股票開始暴漲,電真空漲到800元。他讓助手化整為零不動聲色地拋售。拋完後他就帶著助手到普陀山旅遊了一個月。因為他知道,下跌也是要有一個過程的。要剋制自己,避開這個下跌過程。結果一直跌到1991年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電真空的價格是375元。交易所開業第一天,成交1000多股,他一個人買進了500股。後來漲到500多元,他又拋了。他拋後電真空又跌回370多元。於是有人到市政府去告狀,說楊百萬操縱股票價格。楊百萬真覺得不理解:“我每股已賺了100多,總共賺了5萬多了,為什麼還不拋?後來有關部門經調查後為他闢謠。而他則又在370多元時再次分批買進。電真空後來漲到2500元。”

  中國證券市場早期的一大神話是認購證。但楊百萬卻沒有參與認購證的盛宴。許多人對此疑惑不解,認為他這回是看走眼了。楊百萬說:“我沒買認購證的原因簡單,那時我滿倉都是股票。我怎麼會拋掉股票去買還是未知數的東西呢?另一個原因是,當時很多人買認購證發財是發在黑市上。我已經名聲在外,就不要做黑市了。”

  不過他話鋒一轉,說:“也不能說交易所開業以前我們買賣股票就是做黑市。早期無所謂黑市白市,而且我們的交易都是有法律依據的。1987年上海出臺《上海市股票管理暫行辦法》,規定:股票交易價格可由交易雙方自行決定、股票不能中途退股,投資人需要轉讓變現時,一般可以自找對象轉讓,併到代理發行機構過戶。規定就是要自找對象,自由定價嘛,怎麼叫黑市?後來賺錢了,人家就說我們是‘黃牛’,搞場外交易,而不想想當時根本就沒有場內交易。實際上是我們在幫助政府形成市場。1992年市政府請我去開會,討論第二年股票發行的事。我在會上說,以前你們講電真空炒到300元,太高了,是黑市價格,現在新股發出來就是6元7元,相當於當時的600元700元。這怎麼講?”

  另一件讓他得意的事情,是1992年12月上證所實行股票拆細,10元拆到1元,但交易所收印花稅時小數點沒有相應調整,仍按10元面值計算。“我拿到交割單,一看不得了,要出大事了,就從上海大廈跑步到交易所,說快點找尉文淵總經理,發通知一律作廢,明天再交割。交易所的人發現了問題後都很緊張,說我立了大功。”

楊百萬經典語錄

· 語錄一 股市不相信眼淚,誰笑到最後才笑得最好。

· 語錄二 股市訣竅就四個字:抄底逃頂;股市就兩個字:贏、輸。

· 語錄三 股市中不比誰賺得多,而要比誰活得更長、更瀟灑。

· 語錄四 我不是股神,我不是股評家,我是標標準準的散戶。做散戶不可悲,但千萬不要做散戶中的傻戶。

· 語錄五 炒股,不難。難的是心魔作怪,難的是自我把控,難的是缺乏把控技能。貪心是魔鬼,衝動是魔鬼。因此,謀定後動,知止有得,高拋低吸,現金為王。。

·

語錄六 不經過熊市的股民,不是一個成熟的股民。

· 語錄七 炒股一講心態,二看政策,三靠技術,最後靠運氣。

· 語錄八 一些新股民是不見黃河心不死、見了黃河要游過去、游到一半沉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